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級。隨著中國宣布強化稀土出口管制、美國揚言大規模加征關稅,全球兩大經濟體的摩擦正從貿易領域延伸至關鍵戰略資源與科技供應鏈核心。分析人士指出,這場「稀土博弈」不僅是經濟衝突,更是全球產業格局與地緣力量的再平衡。
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周二在接受 CNBC採訪時表示,總統川普可能最早於11月1日對中國商品徵收100%關稅,時間點「取決於中國的下一步動作」。格里爾表示,「很多事情取決於中國的反應,是他們選擇讓事態升級。」
不過,格里爾在採訪中補充稱,中國的稀土管控措施「毫無徵兆且反應過度」,但他同時對解決分歧「保持謹慎樂觀」。格里爾透露,美方官員已於本周一在華盛頓與中方展開工作層磋商,但坦言「中國在稀土問題上很難找到台階下」。
格里爾還確認,川普上周威脅的關稅方案可能「比預期更早啟動」,並提到美國「擁有自己的出口管制工具」,若必要可作為反制選項。
隨著緊張局勢加劇,中美雙方於周二同步對航運企業徵收額外港口費用,引發市場波動。華爾街主要指數在創下歷史高位後出現回落,投資者避險情緒上升。
格里爾強調,美方密切關注「股票與債券市場反應」,並希望確保市場「基於合理信息而非情緒波動」作出判斷。他同時透露,川普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仍按計劃推進,有望在本月下旬於首爾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進行。
在回顧過去六個月的中美溝通時,格里爾表示雙方談判「總體是建設性的」,直到稀土爭端「讓氣氛驟然緊張」。
中國商務部周二回應稱,美方以新關稅相威脅,屬以威脅恫嚇相逼,並指出「這不是與中方相處的正確之道」。發言人表示,中國「將在貿易談判中鬥爭到底」。
貿易戰火重燃,全球市場進入「防禦模式」
川普宣布的新一輪關稅計劃預計將於11月1日生效。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數據,截至9月25日:
-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已達58%;
-中國對美商品關稅為33%。
美國10月14日還開始對進口木材、櫥櫃與軟體家具等產品徵收新關稅,其中相當部分來自中國。貝森特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警告稱:「如果他們(中國)想放慢全球經濟的腳步,最終受害最深的將是他們自己。」
儘管貿易戰火重燃,貝森特仍表示,川普與習近平的首腦會晤「仍有可能如期舉行」,不過中方迄今尚未正式確認相關行程。

(示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