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的快樂,是真的想像不到!
2018年9月,一張消費帳單在社交媒體上突然洗版。
8人一頓飯吃掉41.8萬元,服務費3.8萬元,再加上自帶的50萬元酒水,總消費高達90多萬元。
發布這條微博的是「稀土大王」蔣泉龍之子蔣鑫,人稱「稀土太子爺」。
帳單明細令人咋舌:7斤重的野生大黃魚1.58萬元,清酒凍半頭鮑1.28萬元,鱷魚尾燉湯1.68萬元,就連一杯橙汁都要268塊。
而這頓天價晚餐,只不過是蔣氏父子揮霍無度的冰山一角。

寒門逆襲
小學文化打造百億稀土帝國,蔣泉龍的故事原本是一個勵志模板。
1952年,蔣泉龍出生於江蘇宜興,因家境貧寒,他只有四年半的讀書經歷。
剛滿20歲時,進入一家耐火材料工廠,成為一名工人。
蔣泉龍腦子靈活,又肯吃苦,沒幾年就掌握了廠里的核心技術。
憑藉著過硬的技術,後來被邀請到開封第二耐火廠擔任副廠長一職,月薪76塊錢。
可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志不在此。
於是,蔣泉龍提出離職,帶著僅有的3000塊錢,回到老家宜興,開辦了一家宜興鎂質耐火材料廠。
憑藉過硬的技術和十年積累的經驗,工廠很快就步入正軌,幾年內就賺了不少錢。
上世紀80年代末,江西稀土行業很火。
同時蔣泉龍還了解到,中國是稀土資源大國及生產大國,其儲量占全世界的80%左右。
而當時稀土企業不多,通過對市場多方考察和分析,蔣泉龍認為稀土行業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行業。
經過一年多的前期準備工作,蔣泉龍於1987年成立了宜興縣稀土分離廠。
1991年蔣泉龍又創辦了宜興市稀土冶煉廠,開始以北方稀土礦為原料,進行分離和冶煉。
同時他從上海躍龍化工廠挖來時任工藝試驗組組長的樓吉翔作為技術核心,為公司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在蔣泉龍的努力下,這兩家工廠的淨資產已經達到了1.3億元。
1999年,他帶領「中國稀土」在香港上市,成為業內首個在港上市的企業。
2001年,蔣泉龍以11.4億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第39位。

「稀土大王」的名號徹底打響。
而蔣泉龍的兒子蔣鑫,這位被稱為「稀土太子爺」的富二代,完美詮釋了「生於羅馬」的含義。

太子爺的奢靡生活
在這位頂級紈絝的眼裡,他父親的錢是幾輩子都花不完的。
蔣鑫擁有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際商業、金融及經濟專業文學士學位以及威爾斯大學商業研究專業文學士學位的頂尖人才。
在拿到位後,不去想著怎麼把家業做大做強,而是只想著擺爛。

蔣鑫收藏有超過兩億元的豪車,號稱中國買車第一人。
他的車庫堪比國際車展,有布加迪威龍、柯尼塞格、帕加尼風之子、法拉利恩佐等限量款神車。
除了收藏豪車,蔣鑫在飲食上的花費更為驚人。
2018年,上海「西郊5號」餐廳的天價帳單在網上曝光,整頓飯總共花了90多萬。
其中40多萬是餐費,50多萬是自帶的酒水。
被曝光後,蔣鑫發微博:人均五萬的晚飯,我反正是第一回吃。
稀土大王一夜輸掉一億元
就在兒子蔣鑫瘋狂炫富的同時,父親蔣泉龍也染上了賭博的惡習。
從2013年開始,蔣泉龍頻繁出入境外各大賭場。
賭博這種東西,十賭九輸,再大的家業也遭不住?沒多久,蔣泉龍欠下了將近1億多港幣的賭債。
2014年,新加坡賭場一紙訴狀把蔣泉龍告上香港法院:

原告向蔣泉龍借出2244萬坡元(約1.29億港元)籌碼,蔣泉龍其後償還部分款項,至今仍拖欠約1889萬坡元(約1.08億港元)。
原告現要求法庭判令蔣泉龍還款,另加自2015年1月起計、每年12%的利息。
2017年8月,蔣泉龍「輸一億」的醜聞得到證實。
中國稀土及泛亞環保發布公告稱,蔣泉龍被追討約1.08億港元債務,涉及本金約1889萬新加坡元(約1.08億港元)及利息。
與此同時,股民驚覺,自己買的稀土股票,卻變成蔣泉龍的賭場籌碼。
儘管他緊急發布公告試圖與公司切割,但已經無法挽回市場信心。
資產挪用及債務危機
蔣氏父子一個揮霍無度,一個賭博成癮,短短几年時間就把辛辛苦苦賺來的百億家產敗得一乾二淨。
2025年7月22日,中國稀土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
近期收到一封投訴信,由自稱為中國稀土國內一家附屬公司的雇員發送。
該投訴信指控中國稀土附屬公司潛在挪用資產,導致債務累積以及銀行及供應商頻繁造訪。
公告稱:收到該投訴信後,董事會指示法律顧問對附屬公司及相關人員進行盡職審查。
最後董事會發現,蔣泉龍涉及超2億元逾期未償還債務,自2024年11月26日起暫停還款,且其拒絕提供任何合理解釋。
根據公司章程細則,蔣泉龍需暫停還款當日起離任董事。
並且調查結果表明,蔣泉龍已被納入中國內地的「被執行人」及「限制高消費」名單。
蔣泉龍被踢出董事會後,住在私家別墅。
氣派的迎賓綠化帶、精緻的涼亭,與周圍略顯樸素的農家院落形成鮮明對比。
如今74歲的蔣泉龍,頭髮已略顯花白。
但即便在自己家中,依舊把頭髮梳得一絲不苟,身著紅色Polo衫的他坐在待客的茶水桌前,似乎並未受到公司風波的影響。
茶水桌一旁的辦公桌上堆滿了各種文件,在聊天的過程中,蔣泉龍時不時從中抽出一兩份材料向外人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