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昨日起在北京登場,將審議第十五個「五年規劃」,規劃二〇二六至二〇三〇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與此同時,因失勢、貪腐或違法遭開除黨籍的中央委員已達二十三人,其中不乏高級將領,使中央委員會與中央軍委的人事補缺備受關注。此時召開四中全會,恰逢中共政權在內外夾擊中陷入困局,對習近平而言,是政治與經濟雙重考驗。
會議為期多日,約兩百名中央委員與候補委員共計近四百人出席。此類閉門會議慣常不設記者會,官方由《新華社》等喉舌媒體發布通稿,外媒據此分析報導。會議的封閉性,反映出中共對政策過程的嚴密控制與訊息封鎖,也象徵一黨專政體制下權力與信息的高度壟斷。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四中全會較常規推遲一年召開。前次被視為關鍵轉折的三中全會,因內部改革議題難產及國防部長李尚福、外長秦剛接連「被失蹤」,延遲九個月才於去年七月召開。按慣例,「五年規劃」需在翌年春季全國人大與政協「兩會」上獲得橡皮圖章通過,因此本次全會主要任務是審議「十五五規劃」,趕在二〇二六年實施前定稿。
會議前夕,中共再度掀起反腐風暴,宣布九名上將「涉嫌嚴重職務犯罪,數額特別巨大」,遭開除黨籍軍籍。被點名的軍委副主席、政治局委員何衛東及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最受矚目,勢將引發軍委與政治局的人事洗牌。由於多為習近平親信,此次整肅被外界解讀為「自我革命」或「權鬥自保」——是習近平清除貪腐、重塑軍紀的動作,抑或被政敵逼迫剪除羽翼,各界紛紛揣測。
習近平掌控黨政軍三權,延任已逾十三年,力推「習近平思想」,志在成為「第二個毛澤東」。然而,近月來外界流傳他「被逼宮」「權力削弱」「健康堪憂」等消息不絕於耳,甚至出現「四中全會後將退居二線」「交出總書記職務」的傳言。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認為,習近平仍將親自主導「十五五規劃」,並預料他將在二〇二七年繼續延任。
與人事紛擾相比,經濟困境更為現實。中國正陷入泡沫破裂後的通貨緊縮泥淖,不僅受川普政府再啟的美中經貿與科技戰壓迫,內部亦遭消費低迷、投資疲軟、產能過剩、地方財政惡化等問題困擾。中共聲稱「十五五規劃」將聚焦「新質生產力」「科技自主」「內外循環」,總理李強更提出「建設消費強國」的口號。然而,政治局七月底會議已坦承,發展環境「深刻複雜、風險並存、不確定性劇增」,顯示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面對內外交迫,中共依舊以行政命令與黨務手段應對,要求企業維持物價穩定、地方削減補貼、壓抑過剩產能,實質上背離市場機制。此種「治標不治本」的手法,不僅無法解決結構性矛盾,還將過剩產能外溢至全球,被指「輸出通貨緊縮」,引發貿易夥伴反彈、反傾銷調查與報復風險,中共也可能成為國際貿易戰的中心。
此次四中全會的召開,無論時機、人事震盪或經濟挑戰,皆顯政局暗潮洶湧。無論習近平是否穩權或被削權,中共稱霸野心未改。川普所引發的全球經貿與地緣政治重組仍在持續,面對中共持續擴張,台灣唯有堅守務實、自強與韌性,方能在風暴中立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