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毛除之而後快的中共「五方特務」

作者:

彈痕累累的四行倉庫

從9月1日起,中共軍網開始刊登「軍事解密」系列,首個系列講述的乃是中共「紅色特工」,其中就包括中共絕無僅有的「五方特務」袁殊。其「五方特務」的意思是除了為中共提供情報外,還同時兼有中統、軍統、日偽以及青紅幫成員等多重身份。

這樣的人物在近代歷史上十分罕見,不過,軍網沒有披露的是他可悲的下場。筆者文中的若干史料來自顧雪雍撰寫的《我所知道的「五方特務」袁殊》一文。顧雪雍的舅父惲逸群曾任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社長,中共華東局政治秘書,是袁殊的結拜兄弟,因此了解不少內幕。

誤入歧途,成為「五方特務」

1911年出生於湖北蘄春的袁殊,早在上海立達學園讀書時,就接受了「無政府主義」思想,參加學生無政府主義團體「黑色青年」。16歲時參加北伐戰爭,左傾思想出現端倪。之後留學日本,學習新聞學,並開始接觸馬恩思想。回國後,他擔任了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常委,創辦左聯刊物《文藝新聞》周刊,並積極發表著作和譯作,宣傳馬克思主義。

不久,袁殊離開左聯,1931年加入中共並參加了中共中央特科,在中共另一個有名的特務頭子潘漢年手下從事情報工作。潘漢年要求他逐漸退去左的色彩,變成灰色人物,打入國民黨上層。1932年春,通過表兄賈伯濤的關係,袁殊見到上海市社會局長、中統頭子吳醒亞,打入了中統內部。後來他由吳醒亞介紹,成為新聲通訊社的記者,從而可以出席南京政府的記者招待會,並在期間認識了日本駐滬領事館的副領事岩井英一,這也使他獲取的涉日情報又快又准。岩井後來每月付袁殊200元的「交際費」。

為了獲取更廣泛的情報,袁殊還加入了上海有名的青紅幫,成為和杜月笙等人平起平坐的兄弟。1937年6月,潘漢年以八路軍駐滬辦事處主任的身份回到上海。自此,袁殊在潘漢年的領導下,為中共輸送多方情報。

抗戰全面爆發後,袁殊與日本領事館的關係,引起了國民黨情報機關的重視,他也因此獲得了軍統身份,由戴笠親自任命為軍統上海區國際情報組少將組長,後來他還出面組織了專門懲辦侵略者與槍殺臭名昭著的漢奸的行動,並得到了軍統局的獎勵。其後,因身份被南京偽政府特務組織識破,袁殊差點被處死。在生死關頭,岩井將其救下。為感謝岩井救命之恩,袁參加了日寇的特別調查組和後來的日本特務機關「岩井公館」,公開了漢奸身份。

至此,袁殊成為了擁有五方背景的「五方特務」,但其核心還是為中共服務。

為中共提供大量情報

有著如此多重身份的袁殊,從「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直至1946年,為中共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他甚至利用日本人岩井英一的錢為中共設立電台、提供活動經費。彼時,「岩井公館」幾乎成為中共的情報工作據點。他從日本人手中獲取的情報包括遠東慕尼克活動、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戰略動向的變化、日偽內部的人事更迭、蘇南日軍的兵力部署和清鄉行動具體時間,等等,而他交給日本人的情報則沒有什麼特別價值。

中共依據這些情報,建立了通往中共根據地的秘密交通路線,方便人員進出,而栗裕部隊則憑藉及時的情報,跳出了日偽合圍的「籬笆牆」。

至於給國民黨軍統的情報,袁殊則是有選擇性的。但他亦接受軍統的命令,還為軍統組織了兩次特別行動,比如暗殺日偽特務頭子李士群等。

在日偽期間,袁殊的種種努力,很受日寇讚賞,於是安排他在汪偽政府中擔任許多重要偽職,如清鄉政工團團長、教育廳長、宣傳部長、保全司令等,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他成為僅次於汪精衛的大漢奸。

參與屠殺國民黨報人

根據顧雪雍的文章,袁殊之所以能得到日本人的信任,還在於他幫助日寇鎮壓抗日報人。在江浙等省淪陷,上海的外國租界成為被日軍包圍的「孤島」後,堅持留守上海的國共兩黨抗日報人,為抵制日寇新聞檢查的要求,紛紛聘請外國人當掛名老闆,出現了10多家「洋商報」。日偽政府於是採用恐怖手段來對付抗日報刊和報人,先後有近40位報紙總編輯、經理、主筆、記者、編輯遭到殺害和綁架,大多數報社遭炸彈襲擊,恐怖氣氛瀰漫上海。

後來人們發現,遭難的報人全是國民黨報紙的人,被炸的報社也都是國民黨方面的報社,而中共的報社和報人卻都安然無恙,於是人們漸漸將懷疑的目光集中在袁殊身上,因為日偽特務是不了解報界情況的,而名記者袁殊是中共黨員,很可能是他向日偽提供了施暴的黑名單。

這說明,袁殊為實現黨性而不惜泯滅人性,殘害抗日的昔日的朋友們,而這背後折射的是中共假抗日、真破壞的險惡用心。

代表中共與日軍秘密談判

1955年潘漢年被捕時,官方公布的罪狀是:「瞞著黨私自會見汪精衛,違反黨紀,造成不良影響。」事實上,潘的真正罪名是在毛的授意下,與日軍秘密談判。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022/2294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