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張又俠「表情」成焦點 央視鏡頭暗語引熱議

作者:
在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期間,一段僅8秒的央視新聞畫面在海外社交平台X上引發軒然大波。視頻主角正是備受關注的中共軍委副主席、紅二代代表張又俠。他在主席台上神情鬆散、姿態疲倦,與身邊官員的端坐形成鮮明對比,也因此成為輿論焦點。

在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期間,一段僅8秒的央視新聞畫面在海外社交平台X上引發軒然大波。視頻主角正是備受關注的中共軍委副主席、紅二代代表張又俠。他在主席台上神情鬆散、姿態疲倦,與身邊官員的端坐形成鮮明對比,也因此成為輿論焦點。

畫面中,張又俠的神態被網友形容為「昏昏欲睡」「懶得裝」,似乎用身體語言在表達「你們怎麼玩隨便,我無所謂」。這一鏡頭被自媒體帳號「世界歷史寶爺」轉載後引爆網絡,該帳號評論稱張又俠「癱坐在主席台上,迷迷糊糊,無精打采」。這句話仿佛在平靜的湖面投入一塊石頭,立刻掀起千層浪。網友紛紛留言調侃:「這是打瞌睡,還是被下藥?」也有人笑稱:「這坐姿,倒真透著股『我自巋然不動』的霸氣。」更具政治敏感度的網民指出,這畫面恐怕並非偶然,「央視是在醜化張又俠」。

央視鏡頭背後的政治語言

熟悉中共宣傳體系的人都明白,央視鏡頭很少隨意取景。每一幀畫面都可能暗藏政治意圖。在此時關鍵的四中全會期間,央視為何選取並播出張又俠這段「疲態鏡頭」?是技術上的疏忽,還是刻意釋放信號?

在中共慣用的鬥爭邏輯中,內鬥與外鬥從不分界。網友評論稱:「央視其實是在用視覺語言製造政治標籤,把張又俠塑造成一個虛弱、失神的形象。」這種影像暗示,仿佛一次無聲的心理戰,借宣傳手法營造「權力邊緣化」的印象。

事實上,中共宣傳系統一貫擅長以影像暗喻政治風向。從毛時代的「特寫」到當代的「角度選擇」,每一次鏡頭安排都可能是高層博弈的體現。張又俠的「鬆弛」姿態究竟是真實疲憊,還是另一種冷眼旁觀,外界尚無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幾秒影像暴露出中共政治舞台上瀰漫的緊張氣息。

張又俠的表情再次引發關注。(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chenjing/看中國)

四中全會的異常人事信號

據多方報導,這次四中全會有近60名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缺席——人數遠超往屆。這一「人事空洞」的會議,讓外界更關注黨內的權力裂痕是否進一步擴大。在此背景下,身為軍中二號人物、習近平親信兼紅二代代表的張又俠,自然成為風暴中心。

一些評論者認為,他的姿態可能意味著「心中有底」,暗示仍握有一定軍權,也有人解讀為「對政治安排的不屑」。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分析指出:「無論這一畫面是疲憊的自然流露,還是刻意安排的政治信號,它都反映出中共內部權力緊繃、疑雲密布的氛圍。」

紅二代的象徵與困局

張又俠的身世更讓這場輿論風暴充滿象徵意義——其父張宗遜是中共開國上將,他本人歷任軍職,與習近平關係密切。然而,在近年習近平加速清洗軍中、數名上將接連落馬的背景下,連紅二代群體也未必穩固。張又俠迄今仍居軍委要職,被解讀為權力格局中「被留下的最後一位紅二代」。

有網友犀利評論:「靠紅二代發動政變?那是上個時代的劇本——他們早被體制養熟了。」這句話揭示出中共體制的另一層現實:即便紅色血統,也無法再成為保命符。

資料圖

一張「癱坐照」,一場影像心理戰

這張「癱坐照」也許僅是一瞬間的疲態,卻在政治語境下被放大成象徵符號。對中共而言,影像從來不是中立的。在高度集權的體制中,「誰被拍、怎樣被拍」,往往承載著隱秘政治信息。

張又俠的坐姿可能是放鬆,也可能是挑釁;可能是倦怠,也可能是無聲的反抗。但不論如何,這8秒畫面成了中共權力遊戲的隱喻——一個內部裂隙加深的統治結構,正在通過視覺泄露焦慮。

四中全會缺席名單之多、軍中高層異動頻繁,都在暗示內鬥正在醞釀。或許,這張「癱坐照」僅是冰山一角。在未來數月,中共軍隊與高層的風向仍將撲朔迷離,真正的答案,恐怕仍深藏於中共那場無聲卻劇烈的權力暗流中。

您怎麼看這段影像?張又俠的表情,是倦怠、冷漠,還是另有玄機?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阿波羅網李冬琪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026/2296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