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退休也要「保密審查」中共高壓安全線再收緊

圖為2020年3月17日,中國中部湖北省武漢天河機場的一個出口。示意圖。

中共國家安全部近期再度公布涉密人員泄密案件。通報顯示,一些涉密單位退休人員在退休後仍存在失密、泄密,甚至向境外出賣情報的行為。分析認為,當局正將保密管理進一步延伸至退休群體,離任後的監管已制度化、常態化。

11月9日,中共國家安全部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通報,指出近年來涉密單位退休人員泄密事件頻發,提醒公眾「保密無小事」,即使離開崗位也要「時刻繃緊保密這根弦」。

通報中提到,一名涉密單位退休人員程某,為幫助子女辦理留學簽證,主動與境外情報機構接觸,多次提供絕密及機密級國家秘密。

程某最終被法院以間諜罪判處有期徒刑,並被剝奪政治權利。國安部稱此案是今年以來退休涉密人員向境外出賣情報的典型案例之一。

一名曾在中央部門任職的退休公務員李先生表示,如今的保密審查比以往更嚴:「很多人覺得文件放家裡沒事,但現在哪怕是舊資料,也可能被認定為涉密內容。」

他透露,處級幹部退休三年內不得出境,局級幹部五年,部級或少將級離休幹部則八年內不得申請出境,甚至之後仍會被限制。

另一位熟悉安全審查制度的王女士表示,退休後的審查程序近年明顯增加:「以前只要填申請就能出國,現在要經過單位、主管部門再報市國安審核。哪怕是探親,也要交詳細行程、聯繫人和資金來源。」

她認為,這種做法等於形成了「終身保密責任制度」,包括通信監控與定期覆核。

截至11月10日,國安部今年已公開至少12起泄密及間諜案,主題涵蓋科技外流、網絡輿情、科研數據及軍工信息等多個領域,顯示當局對資訊與社會安全的監控正持續強化。

一位中國公共政策研究學者劉明(化名)表示,國安系統的重點之一是防止涉密資料流出體制外,退休人員因與外界接觸頻繁,被視為高風險群體。

他指出,政府正推動「涉密離任審核」及「退休人員保密清單」等制度,將保密要求延伸至退休階段,形成制度化的「離任監管」。

學者分析,這類案件的集中公布,是中共「國家安全宣傳體系化」的體現。當局通過典型案例強化警示,塑造全民「保密自覺」的政治氛圍。從在職人員到退休群體,中國社會的「安全紅線」,正被持續拉得更緊。

《新聞直擊》製作組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111/2303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