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11日,辛巴威戈羅蒙齊的阿卡迪亞鋰礦。
非洲大陸蘊藏著豐富的關鍵礦產和金屬,例如鋰、稀土、鈷和鎢,這些礦產是從電動汽車到人工智慧數據中心,再到武器系統必不可少的材料。非洲大陸也因此成為美中對抗的焦點之一。根據最新年度數據,美國實際上已悄然超越共產中國,成為非洲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者。
長期以來,共產中國一直是全球關鍵礦產和金屬市場的積極參與者,在海外礦業(尤其是在非洲)進行大量投資。中共也一直利用「一帶一路」倡議滲透非洲。
過去二十年中共對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總額達1,550億美元,北京由此擴大在該地區影響力,此舉亦促使美國等西方國家將「一帶一路」倡議視為中共地緣政治擴張的工具。
美國和歐盟近幾年也有意加強對非洲大陸的投資。2022年,時任拜登政府加入了其它七國集團的6,000億美元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歐盟當時也宣布了一項新的非洲政策。
美國總統川普(川普)今年重返白宮以來,美國政府一直試圖對抗中共在稀土、銅、鋁、鍺、鎢等金屬的生產加工主導地位。
川普政府在與中共展開貿易戰期間,中共限制稀土等關鍵礦產出口,引發西方國家警惕。使得美國更加迫切需要增加自身獲取關鍵礦產和金屬的途徑,而非洲礦產儲量被視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美國重返非洲 重奪領先地位
BBC報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非研究倡議組織(China Africa Research Initiative)獲取的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在非洲的投資額為78億美元(60億英鎊),而中國僅為40億美元。
這是自2012年以來,美國首次重新奪回領先地位。
這些美國投資由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牽頭。DFC成立於2019年,正值川普總統第一任期,DFC在其網站上表示,成立目的是「對抗中國(中共)在戰略地區的影響力」。
該公司是美國在印太地區戰略下加強與各國經濟合作的重要工具,同時促進美國標榜的高品質基礎建設在海外展開業務,以對抗中共透過「一帶一路」倡議擴大在全球的影響力。
2024年,盧安達礦業公司Trinity Metals從DFC獲得了390萬美元的贈款,用於開發其在該國擁有的三座礦山,這些礦山生產錫、鉭和鎢。
「美國政府一直非常支持我們所做的工作,即尋求將供應鏈直接轉移到美國。」公司董事長肖恩‧麥考密克(Shawn McCormick)對BBC表示。
Trinity目前將盧安達的鎢運往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家加工廠。該公司還達成一項協議,將盧安達的錫運往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家冶煉廠。
麥考密克否認美國資金影響公司向美國出口的決定。「並非美國政府對我和我的執行長說『請你們把鎢運到美國來』。這是我們作為商業市場參與者的決定。」他強調說。
Trinity公司5%的股份由盧安達政府持有,愛爾蘭關鍵礦產投資公司TechMet也是股東之一。
麥考密克補充說,雖然非洲一些採礦作業可能使用未經培訓的工人,並在危險的環境下工作,但Trinity公司遵循最高標準。
「我們已經證明,有一種專業化、無衝突、無童工的方法來生產這些材料,這種方法既能依法納稅,又能尊重社區和環境,還能創造就業機會。」
美國公司在非洲大陸投資
美國資源集團(American Resources)旗下子公司ReElement Africa正在非洲建設一座關鍵礦物和金屬精煉廠。該精煉廠位於南非豪登省(Gauteng)。
ReElement Africa執行長本‧金凱德(Ben Kincaid)對BBC表示:「我們非常欣慰地看到,我們可以與非洲國家合作,在採礦項目中將精煉設施與資源開採相結合,從而真正實現價值最大化,提升勞動力技能,圍繞該地區發展經濟,並為進一步的工業發展奠定基礎。」
據分析,DFC將在川普任期內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現在白宮正在擴大政府投資能力,並放寬限制,讓美國政府能參與較富裕國家項目或高風險項目,以吸引更多民間資金。川普今年初提名著名投資人與法律顧問本‧布萊克(Ben Black)出任DFC主席,布萊克強調,DFC應與私人資本合作,而非排擠市場力量。
另一方面,中共「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失去力量,中共對非洲撒哈拉以南的投資正在下降。根據上海復旦大學綠色金融與發展中心最近的一份報告,2021年至2022年間,該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下降了55%,減少至75億美元。
《日經新聞》曾報導,法國投資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雖然二十多年來中國在非洲大陸保持著重要地位,但西方大國對非洲日益增長的興趣,可能會影響中國(中共)的一帶一路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