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幸蒙高雄市立圖書館邀請,本星期日來高雄主特講座。今年圖書館與「客家傳播基金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合辦「讀一本客家」巡迴書展與行動攝影展,帶領民眾一窺城市的多元族群。
客家人是中國歷史上永遠的異鄉人。
他們本源自中原,是華族古老的正宗,但因戰亂連綿,由晉室南渡、五胡亂華、金元入侵、太平之亂,客家人離散南北,衝擊各地的宗族社會。中國人的家庭有氏族倫理的凝聚,卻又因為客家的離散而居,構成了「合久必分」、「分而復聚」的張力。研究中國人複雜的文化心理,可由此弔詭處入手。
但今日全球離散的華人,由馬來西亞到北美,另一個「廣義大客家」的全球化華人社會在世界各國形成。雖說「沒有國、哪有家」,客家人卻是以「家」為先:「家國飄零,江山輕別,英雄兒女真雙絕。玉簫吹到斷腸時,眼中有淚都成血。」請注意:是「家國飄零」、中文裡從來不說「國家飄零」。
每一個移居外國的華人,在倫敦渡農曆新年,在西雅圖中秋賞月,在紐約的粵菜館門口舞獅,在米蘭的皮革廠膳堂聚食溫州菜,都是二十一世紀全球化之下的「新客家人」。
今年高雄圖書館的講座,有中國國民黨前副總裁汪精衛的外孫女何重恩女士赴會。何女士知道我喜歡汪兆銘的雙照樓詞鈔(已故海外學者余英時和葉嘉瑩都喜歡),請我分講汪精衛其人、其文學、其心理性格與功過。
我說:汪精衛不是客家人,但他半生漂泊,由廣州到武漢,由重慶到河內,數度去法國、卻又回到上海南京,其人橫跨中國現代史的關鍵轉折期,由革命理想到政治現實,既是時代的締造者,也是被洪流推著前行的「漂流者」,然而不論飛蛾撲焰還是精衛填海,一生是聚散無常、卻又主客不分的悲劇人物。
我想到講題:「夢裡不知身是客」——漂移在時代洪流的汪精衛。
與另外兩位真正的客家領袖李光耀和李登輝相比,同樣是漂流,為何命運如此回異?今日英國的香港BNO、大陸移居日本的民企老闆、「太子集團」的𣁽首與澳洲的楊蘭蘭,活在川普和習近平G2博弈的達爾文的夾縫裡,其性格在陰陽涼熱、躊躇和剛勇之間,或客途夜哭,或絕境求存,獨李光耀找到了定位,何嘗心中沒有一座陰陽隔分曉的斷背山的李登輝或汪精衛?
其實無論稱帝稱王、當家作主,誰不是時代的倥傯過客呢。
*11月16日星期日,下午四點至五點半
高雄前鎮區新光路61號,市立圖書館七樓際會室
報名請登錄此連結:https://www.ksml.edu.tw/ReaderRegist/Registration.aspx?Parser=99,8,1337,,,,,4764
當然,還有明天下午台北民生書局講述台港殖民地反抗之會,自由出席,不必報名。
真是活見鬼,我太忙了。
陶傑披藏:https://patreon.com/tokit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