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中全會後,儘管在表面上並未如外界傳聞那樣高層出現變局,但全會後依舊有種種跡象表明習近平的權力繼續被弱化,比如其出席「福建艦」入列式、出席全運會開幕式的規格被降低,習家人馬、西安書記方紅衛落馬,助習家擴建習仲勛陵園的吉林省前書記景俊海近日傳出被查,等等。
與之相對的是,被胡錦濤指定為隔代接班人、現任中共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胡春華,卻有了不同以往的待遇。比如全會後,李強等政治局高官依次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學習文章,而並非政治局委員的胡春華闡述學習全會精神和「十五五」發展的文章,居然先於李強和政協主席王滬寧以及其他常委們的文章先發表,這是不是很奇怪?更奇怪的是,胡春華的署名文章口吻也不太符合其政協副主席的身份,有分析指其更像個「上位者」。
如果外界對上述跡象還有所所懷疑的話,那麼不妨看看近日關於胡春華的一則新聞。
據中共政協網報導,11月11日,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召開2025年「三農」工作對口協商座談會,胡春華出席會議。與前三年報導相比,今年的報導有一個明顯的順序不同。
今年在中央財辦(中央農辦)副主任祝衛東介紹了相關情況和下一步考慮後,報導講的是十幾個委員分別就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推動農產品保供和農民增收等多個方面提出意見建議,有關部門人員一一回應等。
在此之後,報導才提到委員們認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緊隨其後的是「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
在2024年10月底召開的同樣主題的座談會上,胡春華和另一個全國政協副主席秦博勇出席會議。新聞在祝衛東介紹完情況後,報導的是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的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持續推動貫徹落實」習的相關論述和批示精神等。之後才是十幾個委員提建議以及與相關部門負責人互動。報導中沒有提「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
在2023年11月初召開的同主題座談會上,還是胡春華、秦博勇出席會議。報導依舊是在祝衛東介紹情況後,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領會」習的指示精神,之後才是十幾個委員提建議環節等。通篇報導不僅沒有「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也沒有「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之語。
在2022年10月底的座談會上,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出席會議並講話。辜勝阻講話中幾次提到習近平,且不乏吹捧之語。這之後才是十幾個委員提建議環節等。通篇報導同樣不僅沒有「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也沒有「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之語。2021年和2020年的座談會報導順序基本與2022年一樣,都是習排在委員前。
顯然,按照慣例,政協副主席參加這個座談會是要講話的,但胡春華在參加的三次同一主題的座談會中,都沒有講話。
2022年中共二十大胡錦濤被公開強制帶離會場,習成功第三次連任,胡春華連政治局委員也沒有當上,還被踢到政協任閒職,因此2023年的胡春華正處於低谷中,就連參加個座談會也要有另一個副主席在旁「監視」,還被剝奪了講話的權力,內心應該是著實難熬。
2024年7月三中全會傳出習中風消息後,中共高層開始角力,王滬寧掌管的政協還在力挺習,因此會議報導與2023年的不同較小,胡春華依舊不可以講話,仍需要另一個副主席「陪同」,但最為重要的是報導多了「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這其實是習權力在弱化的一個信號。
到了今年同樣的會議上,「陪同」胡春華的副主席不見了,胡春華雖然還沒有講話,但報導順序旨在淡化習,已經非常明顯,對於習的論述只是「學習貫徹」,落實的還是「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這樣的變化與胡春華地位的變化或許有著密切的關聯。
而在過去的一年多里,胡春華的高調都是此前兩年不曾有的,外訪、出席重要會議,尤其其多次到各地調研農業。眾所周知,農業是關係到中共基本國運的頭等大事,胡春華在這方面的頻繁關注,並不單純。
儘管無法肯定胡春華未來在變局中是否會取代習,但習除了喪失軍權,黨權應該也已經被弱化,因為報導中連政協委員的建議都可以先於習的指示,習的地位到底如何呢?

(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