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吃貨人文 吃過十道名菜就講完了十個故事

中國菜道道都有自己的故事,很多經典名菜只有味道流傳百世,但是他的來歷和故事卻被世人遺忘。其實菜和故事是要聯繫在一起的,沒有這些故事,菜也只是菜,而沒有了他本來的意義。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些名菜的故事。

宮保雞丁

說到宮保雞丁,就不得不說清咸豐進士丁寶禎。這位丁寶禎就是古代的美食家,甚至在山東巡撫任內,竟然用濟南的名廚充當家廚,達數十名之多,在其中這些名廚之中,有名頭的包括周進臣、劉桂祥等人。說來這個丁寶禎也是一個懂廚務創新的人吶,他要求此二位名廚不斷創新美食,用山東爆炒方法製作炒雞丁,這道菜深受丁的喜愛。此後,在他調任四川總督後,丁府的雞丁更是大受來訪客人的好評。後因丁寶禎抵禦外敵有功,被封為「太子少保」,人稱「丁宮保」,此後,丁府的雞丁被賓客們譽為「宮保雞丁」。清末之時,這道菜就徹底火遍了國內。

回鍋肉

眾所周知,回鍋肉是四川民間的傳統菜餚,也有叫作:熬鍋肉、燴鍋肉的。相傳這道菜本是四川人初一、十五改善生活的當家菜,當時做法很多,先白煮,再爆炒。清末的時候有一位姓凌的翰林,因為仕途失意退隱家居,專業研究烹飪。於是他將這道菜做了創新,他先將豬肉去腥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後再煎炒成菜。因為久蒸至熟,減少了可溶性蛋白質的損失,保持了肉質的濃郁鮮香,本味沒有減少,色澤更是紅亮。由此,回鍋肉就流傳開來了。

松鼠鱖魚

松鼠鱖魚又被叫作「松鼠桂魚」,是江蘇地區的傳統名菜。據說在春秋時期,吳公子光想要除掉吳王僚自立為王。公子光知道吳王僚十分喜歡吃魚,於是就設計了一個「鴻門宴」,刺激刺殺。專諸先將魚背上的肉剞出花紋,入油炸,魚肉鬆脹豎立起來,再用作料一炙,澆上輔料,與外形就變得模糊不清了,端上桌根本看不出裡面藏了匕首。公子光刺殺得手,自立為王,就是吳王闔閭。這道菜也由此得名。此後,吳王闔閭只要高興就叫廚師做這道菜。有一次,剛端上桌,一個侍從就大叫:「大王,這道菜是否像松鼠?魚肉像不像蓬鬆的松鼠毛。」大家都覺得像,於是松鼠鱖魚的這個菜名就被叫開了。

魚香肉絲

在很久以前,四川有一個做生意的人家,他們家都很喜歡吃魚,對調味也很講究,他們在烹製魚的時候都要放一些蔥、姜、蒜、酒、醋、醬油等去腥增味。有一天晚上,女主人炒菜時為了不讓調料浪費,於是把上次燒魚時剩下的配料都放在這個猜中,原以為味道可能不好,家人卻大呼好吃,於是「魚香炒絲」因此得名。後來,經過四川人若干年的改進,還有了魚香豬肝、魚香茄子等菜餚。「魚香肉絲」的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麻婆豆腐

傳說麻婆本姓陳,以做豆腐為生。清朝同治年間,陳老太在成都萬福橋開了一家豆腐店,燒紙的豆腐別有一番風味,因此生意越做越火。有一天,一位過路人提著兩斤剛剛剁好的牛肉末來陳老太的店中落座,對門豆腐店的老闆娘覺得自己年輕貌美,於是對這位客人暗送秋波,這位客人忘了自己的牛肉末,向對門豆腐店走過去。陳老太見此狀十分惱火。這個時候陳老太店內又來了幾位客人,看見桌上的牛肉末,於是起意要吃牛肉炒豆腐,陳老太本不想用別人的牛肉末,但由於十分著急,所以就用這包牛肉末跟豆腐炒了一道菜,沒想到又香又好吃,吃的人越來越多,生意更火爆了。對面的老闆娘更生氣了,於是就說陳老太的壞話,罵她醜八怪,是麻子,陳老太卻不在意。後來乾脆在自家門頭掛上了「陳麻婆豆腐」的招牌。隨著陳老太的店面越來越大,麻婆豆腐這道菜也就名揚四海了。

夫妻肺片

在上個世紀30年代,四川成都有一對擺小攤的夫婦,他們看到一些動物內臟被扔掉,覺得很可惜,於是清晨就到屠場,在堆積內臟堆中翻翻揀揀,挑選自己覺得還能吃的,收拾乾淨後上鍋煮熟。這對夫婦經過反覆試驗,終於做出了可以使牛肚白嫩如紙,牛舌淡紅如樺,牛頭皮透明微黃,配以紅油、花椒芝麻、享有、味精、上等醬油、鮮嫩芹菜等各色調料,炮製出了這道經典美食。由於原料是廢棄內臟中挑選的,加工時又切成薄片,所以一開始稱為「廢片」,又因為是夫妻製作,所被叫做「夫妻廢片」,後來廣為流傳,因為「廢」不好聽,所以改成了「肺」,於是「夫妻肺片」就流傳開來了。

[page]

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是杭州名菜。相傳在南宋時期,有宋氏兄弟兩人靠打魚為生。當地有一個惡霸,覺得宋嫂年輕貌美,於是施陰謀陷害死了與宋兄,想要霸占宋嫂。宋家小叔子和嫂子為了報仇到衙門喊冤,誰知道官官相護,反遭毒打,回家後嫂子讓小叔子趕緊逃跑,在分開的時候,宋嫂用糖、醋燒了鯇魚一碗,對兄弟說:「這道魚有甜有酸,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出人頭地,不忘辛酸。」後來宋弟抗金衛國,立了功勞,回到杭州,懲辦了惡霸,但未查到嫂子的下落。後來一次外出赴宴,嘗到了這道魚菜,才知道嫂子隱姓埋名成為了廚工,終於團聚。這道菜也流傳民間。

梅菜扣肉

其實梅菜扣肉還有一段美好的傳說。相傳北宋年間,蘇東坡居住在惠州,專門選派了兩名知名的大廚遠道至杭州西湖學廚藝。兩位廚師學成返回惠州的時候,蘇東坡又叫他們仿照杭州西湖的「東坡扣肉」,用梅菜製成「梅菜扣肉」,果然味道讓人讚不絕口。後來深受惠州百姓的歡迎,成為惠州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了,漸漸傳至大江南北。

德州脫骨扒雞

德州脫骨扒雞創始人是韓世功老先生。根據《德州市志》記載:韓記為德州五香脫骨扒雞首創之家,此菜最早見於公元1616年,明萬曆四十三年,傳揚至今。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曾經在德州逗留,點名要韓家做的雞,皇帝大悅,後成為貢品。1911年,韓世功老先生總結韓家世代做扒雞的經驗,製作出了獨具風味的五香脫骨扒雞,因為加入了多種藥材燒制,所以稱為五香,熟後提起雞腿一抖,肉骨就分離開來,稱為脫骨。很快韓家的燒雞就打開了銷路,隨著津浦鐵路通車後,德州扒雞名聲更是傳揚南北。

佛跳牆

佛跳牆原來叫作「葷羅漢」,是福建地區的首席傳統名菜。相傳,這道菜始於清朝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的名廚鄭春發創製。鄭春發早年在布政司周蓮府中當廚師。有一天,周蓮應邀去官銀局赴宴。東道主的夫人是江南人,對烹飪技術有研究,她吩咐家廚要將雞、鴨、火腿等主料投進紹興酒罈里,煨製成一道味厚香濃的菜。周蓮品嘗後讚不絕口,回家就要鄭春發仿製此菜,多次嘗試之後,都沒有很理想,後來周蓮親自率鄭春發到官銀局觀看,鄭春發回衙門後,精心研究,增加了山珍海味等食材,用紹興酒罈細心煨制,後來製成的竟然超過官銀局。之後鄭春發辭去衙廚,開設了聚春園菜館。他對這道菜繼續研發,取用海參、鮑魚、魚翅、雞肉等十幾種珍貴原料,並搭配陳酒、薑片、桂皮、茴香等作配料,放在陶製瓦罐中煨制,所以風味獨特。一天,幾個秀才慕名而來,鄭春發即捧此菜上桌。壇蓋揭開,頓時滿堂葷香,令人陶醉。有人說,如果佛祖聞到都會破戒跳牆來吃。眾人拍手稱奇。從此,這道菜就被稱為「佛跳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儒風大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