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最惡性的皮膚癌 一半是從良性黑痣演化的!5字訣教你看出來

皮膚癌種類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是皮膚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它好發於老年人,有可能是單顆或數顆,臉部最常見。外觀為紅色、肉色或黑色的腫瘤,而且會逐漸長大。

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為皮膚第二常見的惡性腫瘤。也好發於老年人,有可能是單顆或數顆,在日曬部位(特別是臉部)最常見。

惡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是最惡性的皮膚癌,非常容易轉移,死亡率高。中老年人較常見,可是在所有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而且在身體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病。亞洲人種(包括台灣人)較常發生於手腳掌或手腳指甲。

皮膚癌症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有時候出現潰瘍、流血。在腫瘤周圍可看見微血管的擴張。雖然內部器官轉移很罕見,可是基底細胞癌具有局部侵略性,有可能導致嚴重的組織破壞(例如骨頭、神經)。

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外觀為紅色或肉色的腫瘤或潰瘍,而且逐漸長大,腫瘤上面有時會有一層鱗狀皮屑覆蓋。鱗狀細胞癌有低機率可能導致內部器官轉移。

惡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大多數顏色為黑色或咖啡色,偶而是紅色或肉色(amelanotic melanoma非色素性黑色素瘤)。接近一半是從良性黑痣演化而來,有時候難以與良性黑痣作區分。惡性黑色素瘤的特徵包括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衡,直徑大於0.6 cm,及逐漸變大變凸。惡性黑色素瘤在早期時就有可能轉移至局部淋巴結及內部其他器官(包括肝、肺、腦、骨骼)。

皮膚癌危險因子

基底細胞癌主要的危險因子是日曬。

麟狀細胞癌主要的危險因子有日曬、放射線照射、長久不癒合的傷口、慢性砷中毒等。

黑色素癌主要的危險因子有日曬、白種人皮膚、曾曬傷到起水泡、工作大多在室內但喜愛戶外活動又不作防曬保護、家中曾有人得過黑色素癌等。

皮膚癌高危險群

長期在陽光下工作的農民、漁民、工人

因為工作因素而必須長期接觸輻射物質、瀝青、煤油或是焦油的工作者

患有慢性皮膚疾病的患者

家族病史有皮膚癌者

有超過一個月沒有癒合傷口的人

有喝過含砷地下水的人(烏腳病流行地區)

痔長得特別多或是有特殊形狀痔的人

皮膚癌預防

避免長時間在陽光底下鋪曝曬,如果外出應攜帶防曬用具、著防曬外衣、太陽眼鏡,以及塗抹防曬,另外防曬建議於出門前20分塗抹,並在每2小時補擦一次。

遠離有害化學致癌物質,例如瀝青、焦油、砷化物、農藥等。

保持皮膚表面清潔。

積極治療原發病,患有日光性角化病、著色性干皮病等癌前病變者,應儘早進行治療。

飲食:富含Beta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的蔬果都對於紫外線的預防十分有效。例如:地瓜菠菜胡蘿蔔南瓜、甜椒、萵苣、酪梨等等。

皮膚癌自我檢查

A(asymmetry):不對稱性。惡性腫瘤大多看起來不對稱。

B(border):邊緣。惡性腫瘤大多邊緣不平滑、不規則。

C(color):顏色。惡性腫瘤大多邊顏色不均勻。

D(diameter):大小。後天發生的腫瘤直徑超過0.6公分要特別注意。

E(elevation):隆起。惡性腫瘤生長快速,會在數周至數個月內快速隆起。

皮膚癌治療

基底細胞癌以手術切除即可,治癒率高達97%以上。

麟狀細胞癌大多需要以手術切除,晚期發現還要加上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

早期黑色素癌以手術切除即可,若已經轉移至淋巴腺或體內器官,還要加上化學治療或免疫療法。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早安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