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維舟

維舟:剖析中國邏輯,它支配著中國人的思維
2023-10-30

義大利文藝復興巨人但丁曾說過:「往往有這麼一種人,他們的意欲遠遠超出理性的判斷力,所以他們一發脾氣,就要失去理性;而且他們實際上是盲目地受脾氣所驅使,同時又固執地否認自己的盲目性。」(《論世界帝國》)這都可以看到理性思想的傳統:克服偏見的做法就是儘量少受情緒和盲目支配,而要多倚賴自己理性的判斷力。

維舟:中國失蹤人口特別特別多
2023-10-27

現在大量失蹤的這些青少年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他們身體都很健康,神智健全,精神沒問題,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在自己生活的地方走失的,不存在迷路的可能。國內的器官移植案例太多了,大部分沒法提供合法供體來源,導致國外的醫學雜誌拒絕刊登中國移植器官的論文和報告。我還發現,從去年10月開始,國內掀起了一股風潮:打造和建設強大的器官移植醫院和器官移植中心,要把中國的器官移植做大做強。今年春節器官移植中心給全國人民拜年了,這是在打形象廣告啊。

維舟:中國式宣傳的惡果:當所有恨都有了正當理由
2023-10-23

他對日本的景色、服務、飲食都不吝讚美,但這並未改變他對「日本」和「日本人」的整體看法——甚至哪怕在日本享受了周到的服務,一路見到笑臉相迎,他在讚賞其禮貌之餘,還是不忘加一句:「日本人真虛偽,難怪說他們活得壓抑。」不要以為他不了解日本。事實上,他就是學日語出身的,平日打交道的日本人也不少,但這些了解和接觸無法推翻他原有的觀念。

維舟:「中國最安全」,你知道外面有多危險?
2023-08-28

易小荷《鹽鎮》一書中寫到四川一個小鎮上的生活:有人為她打掃了兩天衛生,「有點擔心這個外來的人是不是騙子,就怕我會拖欠她一千塊錢的工資」,「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信任』這個詞在這種地方的底線有多麼低」,任何超出自己生活經驗的外來人,都可能有危險。老婦秀娥所說的話,可能很多國人都有共鳴:「我這一輩子,吃過太多虧,受過太多騙了。」

維舟:中國失蹤人口特別特別多
2023-05-22

胡鑫宇死亡的問題和疑點那麼多,官方沒有一個能解釋的。編都不肯編,因為沒法編得圓。就是硬上。堵嘴加硬官宣,明擺著欺負和羞辱我們所有關心這件事情的人。連欺騙都不需要了。我們反抗不了強權,但是不應該公開去支持附和那些強權的謊言。

維舟:宮鬥劇──當代中國人的白日夢
2023-05-16

中國人特別鍾愛宮鬥劇,恐怕也是因為這是中國家庭政治的最極端形態:宮廷其實就是一個大家庭,任何人身在這個封閉的結構里都無法自由離開,要生存就只能鬥。個人在其中沒有私生活、也沒有獨善其身躲開的權利,因為就算你不找人麻煩,麻煩也會找上你。在這個無法逃遁的封閉世界裡,只有父權維持其穩定性,生活別無出路,唯一的指望就是讓家長站在你這一邊。

維舟:為什麼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組圖)
2023-02-15

李文亮醫生離世已三年多了,隨著疫情的逐漸遠去,他的名字現在也越來越少被人提及,但他留下的那句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至今震撼人心。古人說人生有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能留下一句讓世人銘記的話,這本身就是一種永生。這句話確實說得很好,人們好像不假思索地接受了,我幾乎沒見...

維舟:新的一年,願你我自由呼吸
2023-01-24

呼吸當然不能就算是生活,但能自由呼吸卻很重要。新的一年,願你我蜷縮的身心至少能稍稍舒展,摸索中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經歷了過往三年的種種變故,我比以往更確信,血緣、地緣等等種種人際關係,都不如價值觀的契合重要。

維舟:我們一起度過這艱難的一年
2023-01-02

不論如何,我們無法逃避這樣的質問:穿過了暴風雨之後,我們已不再是原先的自己,而失去了身後那些廢墟,我們也就失去了真實的過往。6月里上海解封後,我到一位朋友家裡做客,他說那段時間已經徹底想通了,無悲無喜,即便重獲自由也沒什麼可高興的:「你看電影裡,集中營被解放的時候,沒人笑的,都失魂落魄——我現在就這種感覺。」

維舟:三年來觀點一直沒變的人,才被罵得最慘
2022-12-26

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個故事:有個知識分子,因為讀了點書,有一點自己的獨立見解,1950年代中蘇蜜月時,他主張客觀看待,「其實蘇聯也沒那麼好」,被狠批了一番;幾年後,中蘇破裂,許多人感慨還是他有先見之明,他死性不改,又說「其實蘇聯也沒那麼壞」,這一次,被批得更狠。

維舟:「境外勢力」的幻影(圖)
2022-12-01

昨天10:48,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先後在推特、微博上宣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已去世。CCTV等各家媒體隨即跟進轉發,此事在網上迅速傳開,但11:17袁隆平的秘書出面說明仍在治療,人民日報等官方渠道出面闢謠,輿情頓時反轉,到11:57,CGTN表態對此前報導不慎深表歉意。話音...

維舟:寫作是最小單位的自由(組圖)
2022-11-17

一早醒來,回想起被封號這202天,真有一種字面意義上的恍如隔世感:4月26日被封那晚,我正處於上海封城的至暗時刻(我們小區4月22日夜裡首次上硬隔離,攔起了一道柏林圍牆),而如今,似乎全國都在放開了。那是一段難熬的時光。不誇張地說,今年是我創作熱情遭受最沉重打擊的一段時期&mdas...

維舟:富士康事件:他們經歷的,我們也可能經歷(圖)
2022-11-02

如果不知道背景,你可能會以為這是哪個年月的逃荒,但這其實就是這兩天,30萬富士康工人逃離鄭州,步行回鄉的場景。就在幾天前,除了一些私下流傳的小道消息,外界對鄭州疫情仍所知極少,至於富士康工廠里發生了什麼,就更不得而知了。鄭州這一波疫情起初只有零星爆出,10月13日起,富士康廠區開...

維舟:我們想要的「正常」是什麼
2022-09-06

孩子是當下疫情防控的一個特殊對象:一方面,幾乎所有的公共場所都不會查孩子,要查也是查家長;但另一方面,他們又可說是被查得最嚴格的對象。上海中小學8月31日返校,但自29日起,就要求家長必須每天報備孩子24小時內核酸陰性——成年人還只要求72小時。即便如此,甚至都還有可能加碼。昨天下午,老大要去上機器人課,但教培機構說,已做檢測未出結果的不算,他們只認24小時綠碼,‌‌「沒辦法,教育局規定的‌‌」。

維舟:如果你被誤判陽性
2022-04-12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身陷卡夫卡小說中的境地:面對龐大機器如渺小微塵的個體,既不能繞開它,又不能和它講道理,卻隨時可能被它所碾壓。這是一種令人既心煩又恐懼的荒誕處境,此時,如果你既不想認命,又不能再指望能對它‌‌「動之以情‌‌」,那你最好準備好一副較真到底的強大神經。套用那句老話,背後就是家,我們不能後退一步。

維舟:等待解封的日子 哪天沒有段子,情況就真嚴重了
2022-04-05

早餐時讀到新聞,浙江、江蘇兩省分別派出1500人、500人的檢測隊伍,已於昨天抵達浦東,支援上海新一輪網格化核酸篩查。援助隊伍的到來,等於宣布上海原來的精準防疫模式已成過往。從27日晚宣布浦東全域封控起,上海的防疫模式就已和各地沒有差別了,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上海也已不是之前那個上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