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統一的代價:冷戰史上最慘烈的人道災難

作者:

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是中國人歷史上最苦難的一個百年,改朝換代、內戰頻繁、異族入侵和白紅專制,合訂成史書內頁中國墮胎不盡的血和淚。不過,當翻開亞洲的20世紀歷史時,可以發現,還有比中國人更為苦難深重的國家和民眾,朝鮮、越南、柬埔寨、緬甸和兩伊、阿富汗;尤其是越南民眾,堪稱20世紀最苦難的人民。

以「脫亞入歐」而在19世紀快速近代化的日本,因軍國膨脹而成為20世紀前半頁東亞的災難之根;以共產革命而立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因輸出革命而成為20世紀後半頁東亞的苦難之源。深受日本禍害的中國,於1950年後在國內民眾慘遭紅色恐怖的同時,轉身成為禍害鄰國的兇手。

越南,冷戰時代東西方陣營的交火地帶,中國的傳統勢力範圍,成為了兩大陣營地殼板塊碰撞的地震央心,平民的屠戮場。

將近四十年的戰爭苦難

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投降之後,接受日本在越南受降的中國國民黨軍隊和前殖民地宗主國法國軍隊,推翻了胡志明僅存活數日的獨立越南政府,占領了越南全境。1946年3月按照蔣介石中國政府與法國政府的協議(罔顧越南民眾意願和美國反殖民政策),法國放棄了在中國上海的租界和其他相關利益,獲得了單獨殖民越南的權力;在美國支持的抗日游擊戰爭中壯大的胡志明政治力量,則重新轉入地下游擊戰爭。

1950年中共建政和韓戰開始,胡志明獲得了毛澤東的有力支持,而美國政府則改變了亞洲戰略,開始了抵抗共產主義的東亞策略,韓國、台灣蔣政權和越南的法國殖民政府都成為反共的前沿陣地,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46—1954)在胡志明軍隊和法國軍隊之間展開,直到1954年法國被迫撤出殖民地,越南被分裂為以北緯17度線為邊界的兩個政權: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和越南共和國(南越、先為保大皇帝後為吳庭艷統治)。八年抗戰導致了小小的越南付出了30萬人死亡、50萬人傷殘的代價(不包括平民的傷亡),而法國則付出了將近10萬人死亡、8萬人傷殘的代價。

協議計劃中的1956年越南統一聯合大選,因南北雙方的爭執而沒有舉行,這也是作為南越盟友的美國,在二戰後唯一一次反對一個獨立國家的統一。在南北越對峙的短暫和平年代,北越開展了鎮壓地主、鎮壓反革命運動,有大約8000到20萬越南民眾被鎮壓(未解開的歷史黑幕),而南越吳庭艷政權開展了鐵腕鎮壓宗教、黑社會和舉報共產主義者的行動,也有數目不詳的越南民眾遇難。南北越的恐怖鎮壓導致了民眾的恐慌和流離失所:大約45萬民眾逃離北越流落到南越,相反約5萬多民眾逃離南越流落到北越。

伴隨著分裂雙方恐怖式的統治,胡志明的越南勞動黨中央決議武裝統一整個越南,在北越的秘密支持和統一戰線下,反政府的南越知識分子或愛國人士與南越原有的共產黨員共同組建了南越解放民族戰線,南北越之間的武裝衝突終於在「統一」的名義下爆發了。

在柏林圍牆、豬灣事件和蘇聯支持的民族解放運動大背景下,美國最終全面捲入了越戰(1959—1975),史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中國從1962年也捲入了這場歷時17年的戰爭,除了軍用物資和生活用品的援助,中國軍隊還進入越南幫助北越軍隊進行後勤工程方面的支援,部分軍隊甚至直接參加前線作戰,最高峰時(1967)在越中國士兵總數高達17萬人。

越戰造成了二戰後最大規模的戰爭傷亡:美國軍隊陣亡58209,傷殘153303;韓國軍隊陣亡約5000,傷殘11000;澳大利亞軍隊陣亡520.中國軍隊陣亡約1100,傷殘約4200;蘇聯軍隊傷亡則不足10人。

而傷亡最大的則是這片焦土上的軍隊和國民:南越軍隊陣亡約23萬,傷殘約30萬;北越軍隊(包括南越民族解放陣線)陣亡約60萬人,傷殘約60萬人。南北越平民據估計死亡超過100萬人。將近200萬越南人在越戰中死亡,超過100萬人傷殘。而戰前南越和北越的總人口都是1600萬人,總計3200萬人,接近10%的國民成為這場戰爭的犧牲品。

1976年7月,南北越終於完成了統一,新的國家定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而前南越首都西貢易名為胡志明市。

1977年到1979年,中國蘇聯越南柬埔寨關係錯綜複雜、相互反目,越南出兵柬埔寨,驅逐二戰後最大的屠殺製造者、中共支持的紅色高棉及波爾布特政權,建立了親越的洪森政權,中越結怨;1979年2月17到3月16日,中國軍隊侵入越南,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之後雙方在邊界地區的小規模戰鬥持續到1984年左右。戰爭導致了中國軍隊約2萬士兵陣亡,1.5萬人傷殘;越南軍隊約5萬人陣亡和傷殘,平民傷亡3萬左右。

從1946年到1984年,將近40年的時間,在二戰後大多數國家開始了戰後重建的准和平年代裡,越南民眾遭受了最為慘痛的戰爭災難,百萬計的民眾遇難於戰火之中,千萬計的百姓在戰爭中飽受磨難、顛沛流離。一場大國間的遊戲,一個「國家統一」的宣傳和欺騙,卻毫不憐惜、慘無人道的把死亡和災難讓這群國民承擔。

然而,戰爭的苦難還未結束,越南統一之後,冷戰史上最慘烈的人道災難正在向越南民眾頭上降臨。

死海求生,扁舟奪命

1973年元月27日,為基辛格和黎德壽(北越談判代表)帶來諾貝爾和平獎的南北越和美國「巴黎和平協議」簽署,南北越之間開始了短暫的停火期,美國官方性的開始了退出越南衝突的過程。在援越美軍逐步退出越南本土的同時,美國對越南的經濟援助也在減少,但是即便那被減少的部分,也因南越的阮文紹政府貪污腐敗、剋扣軍餉而流失了大部分;17度線以北的北越,則持續接受著來自於蘇聯和中國的援助,實力大增。南、北越之間的此消彼長,使對「統一」念念不忘的北越政權蠢蠢欲動,一步步軍事衝突試探之後,北越向南越發起了一場「國家統一」的攻擊行動,又一場內戰爆發了。

1975年4月30日,西貢陷落;在此之前,阮文紹總統於4月21日辭職,25日前往台灣流亡,29日,美國展開了史上最大的24小時直升機緊急撤離行動,總計1373個美國公民和5595個越南或其他國家公民,被撤離到公海上的美國軍艦上,而西貢城內許許多多仰望著最後一架直升機遠離的民眾,不得不面臨著更加深重的苦難。

遵照後台老板「宜將剩勇追窮寇」的光榮傳統,北越軍隊迅速武裝統一了越南全境;自南越政權岌岌可危之際,到1984年前後,擁有廣袤海岸線和悠久漁業歷史的上百萬越南民眾,攜帶者全家老少,駕著或租著大小不同的漁舟,向著怒浪沖天、遙遠無際的南中國海逃亡。

在逃出越南本土,經歷了種種的圍追堵截、敲詐勒索、強姦搶劫之後,大批逃難者失去了生命;在天涯無邊的南中國海的風急浪重的死亡之旅中,大批逃難者喪生魚腹;在海盜橫行、無水無食的煎熬中,大批逃難者葬身大海;在東南亞諸國拒絕接納的絕望之中,大批逃難者作了亞洲國家冷漠人命傳統的犧牲。一千多萬人口的南越民眾,有超過200萬選擇了逃亡,而其中據估計有1/3將近70萬人的難民死亡。

在1950年成立的聯合國難民署55年來的統計資料中,亞洲難民總數占了全球難民總數的40%還多,而小小半島國家越南則是其中一個主要出產國(當然是沒有死在逃亡之旅上的難民)。被聯合國難民署接濟安排的難民和自己逃亡歐美各國的越南難民,被統稱為「船民」(Boat People),最終被歐美各國安置,形成了今日遍布各國的越南人社區。這其中,美國接收了82萬多越南難民,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各約13萬人,法國約10萬人,德國和英國各約2萬人左右。

越南人十年逃亡史上最具諷刺的是越南華人的逃亡,戰前占有7%越南人口總量的華人,是越南國民中較為富裕的一個群體;西貢陷落之後,生活在南越土地上的這個富裕的群體跟大多數越南人一樣,因被剝奪財產而被迫逃亡。而歷史的弔詭則是,當年幫助北越統一南越的北越華人,尤其是北越政府和軍隊中的華人,因蘇越親蜜、越柬衝突、中越反目,變成了統一之後越南政府清洗、迫害和打擊的一個種族群體,北越華人也被迫走上流亡和死難之路;尤其是1979年中越戰爭之後,將近百萬的越南華人,像西貢陷落後的南越民眾一樣,走出地獄般的越南國土,投身生存和死亡兩難的大海,飄搖如浮萍。

越南華人所遭受的種族迫害和悲慘的海上死亡之旅,是1949年中共建政之後,海外華人最大規模的人道災難,據估計,有超過40萬以上的越南華裔成為了這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巨大關聯並與中華民國有牽涉的越南戰爭與統一的犧牲品(僅中國大陸一地接收的越南華人(有合法難民身份的)就達到了30萬人)。越南華人的這場遭難,與印尼1965年排華、1998年屠殺華人以及柬埔寨波爾布特政權屠殺華人,共同構成了海外華人最辛酸的苦難史。

1976年7月2日,越南南北方統一,號稱社會主義和共和的政權,在國內展開了轟轟烈烈「再教育」運動,並籍由清除敵對勢力,開展了一系列的鎮壓行動,又有數萬計的越南國民成為了這場自相殘殺的殉葬品。

自1944年胡志明開始抗日起,近四十年來,越南以內戰為主,抗日,抗法、抗美、抗中為輔,在「反共」或「統一」的意識形態之下,國統而家亡,民不聊生;幾代國民,生活在戰爭的動盪和磨難中;數百萬計百姓,殉命於連綿不斷的戰火和大海中。幾個大國的政治黑手,尤其是越南人群體中的政治領袖,共同製造了這場冷戰史上最慘烈的人道主義災難。

統一還是分離?根本不是問題!

近千年來,山清水秀、資源豐富、農漁業發達的和平半島國家越南,在近百多年來,前後遭到法國殖民、日本占領、中蘇美征戰和統一的磨難,尤其是南北越統一之後所製造的死海求生的人道災難,成為了越南人永志不能忘卻的傷疤。

越南衝突成為美國現代史上最值得教訓的一段歷史,而它又何嘗不是中國人的教訓:自1979年為了打擊恩將仇報的越南當局而自取其辱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後,中國政府全面改變了他的國際關係和海峽兩岸策略,韜光養晦,發展經濟,憑藉著中國人天性的努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了21世紀初的經濟強國;而中華民國也在蔣介石去世之後全面發展經濟,並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建

設了一個亞洲新興的強勢經濟民主政體。籍由中共國際戰略的改變和美國對越戰的深刻反思,20世紀後15年的東亞,尤其是東南亞歷史,在相對和平中度過。

源於世界兩大陣營(「共產」和「自由」)對抗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南北韓、中國台海兩岸、南北越南、東西德國等民族國家多年的分離事實,而「統一或分離」卻往往成為這些國家政治領袖為實現個人政治野心或理想,在民族內部最具煽動性的政治口號或社會動員能力。越南民眾品嘗了這顆最苦澀的果實,中華民族則僥倖的逃過了這場歷史的悲劇。

[next]

我們不得不承認「統一」或「分離」 (獨立)理念對某個民族或某個區域民眾有正面的積極的意義,尤其是它在民眾中潛在的巨大能量;但我們也必須看到這場地火可能帶來的極大毀滅能力。任何政黨或政治領袖,如果真正以人民福祉為根本,即便是能夠發現「統一」 或「分離」 (獨立)理念的政治能量,或其口號帶給本團體或個人的利益,也必須清楚它所具有的雙刃劍效應,過分的誇大、煽動或壓制、抵抗,都將帶來不可估量的社會動盪甚至內戰和人道災難。

1989年以來,蘇東劇變、蘇聯解體,分離中的東西德重新合併,為冷戰時代分裂的民族國家最終走向統一帶來了良好的模式;儘管自二戰結束到1990年東西德統一,德意志民族經過了45年的分裂狀態;即便在這將近半個世紀裡,兩國位於兩大陣營在歐洲的前沿陣地,但東西德之間並沒有發生十分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德國人用時間和耐心鋪就了統一之路,用談判、妥協和大選等和平方式粘合了一個分裂的民族。

今天,當世界兩極不復存在之時,四個當年兩大陣營對抗形成的分裂民族國家,兩個統一(德國和越南),兩個分離(中國台海兩岸和南北韓)。越南國民用死亡和鮮血粘結成的所謂「統一」,與德國以時間與和平鑄造的統一,將是台海兩岸政治領導人和民眾最好的經驗和教訓。

回首半個多世紀的近代中國歷史,從1916年軍閥混戰開始到1949年中共建政台海分離,中國人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戰亂年代,其間的苦難和慘痛並不亞於越南民眾近四十年的戰爭災難。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介入台灣海峽,使台海分離被無限期的延遲下來;在半個多世紀的台海對峙中,「反攻大陸」或「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曾經是分離雙方用於煽動民眾所謂愛國情緒的欺騙性口號和標語,而其最大的受惠者則是兩岸的獨裁者,利用戰時軍事管制政策,延續了兩岸專制的壽命。值得幸運的是,由於敵對雙方實力相當,相互忌憚,才沒有形成新的大規模內戰,而兩岸民眾,尤其是台灣同胞,有幸沒有遭遇越南國民那樣投身怒海、死裡逃生、異國漂泊的悲慘命運。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已經完全逃離苦海,因為,進入新世紀以來,台灣變天,擁有獨立主張的民進黨成為執政黨,「統獨」議題迅速成為台海兩岸官方關係貓與老鼠的遊戲,而其本質,於台灣,則是借用「統獨」所潛在的或催生的民意為政黨或政客服務;於大陸,則是政治領袖們歷史罪人般的榮辱。而十分不幸的是,中國大陸近十年來,藉助於「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來替代「共產主義」已經在新一代民眾、尤其青年腦海中播下了戰爭的種子,「統一」比當年毛時代擁有更加廣泛的「民意」基礎。中國大陸歷年來日益增長的軍費預算和數次東海演習,台灣的軍事演習與軍購,都給兩岸民眾的頭頂罩上了戰爭與災難的陰影。

難道,南中國海上,數百萬越南逃難者怒海求生的悲慘經歷和數十萬葬身海底的無辜亡靈,還是不能夠給台海兩岸的政府和民眾一個警醒?

台灣海峽,曾經構成了兩岸分離的天然屏障;可是,我們卻永不希望,它會成為兩岸統一的填屍墳坑。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6/1220/24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