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精品推薦 > 正文

中華相聲精品 《扒馬褂》郭德綱版

邵燕祥:《扒馬褂》析

《扒馬褂》這個妙趣橫生的三人相聲,終於得以在新年民族文化宮的晚會同觀眾見面。我沒有躬逢其盛,不知道做了哪些革新,但既然還題為《扒馬褂》,敷演的自然還是以馬褂為禮服的時代的故事,無預於當代也。


    仍然以穿馬褂為榮,為出入社交場合所必備,則還是衣冠中人,並非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流;而又無馬褂可穿,則又不是達官顯貴或「飛去飛來宰相衙」的閒雲野鶴,多半屬於落魄的長衫者;為了借馬褂穿,要以為人圓謊為條件,這就已經出賣了自身,俯仰隨人了。


    朱自清《論氣節》說:

   「士」或稱為「讀書人」是統治階級最下層的單位,並非「幫閒」。他們的利害跟君相是共同的,在朝固然如此,在野也未嘗不如此。

    說並非「幫閒」,意味著是「幫忙」或「幫凶」。在朝在野之別,只在於在朝的是已有馬褂加身,在野的是暫時欲求馬褂而不得,正在待價而沽或討價還價,還有的則是被認定喪失了參與圓謊的能力,屏出不議了。


    朱自清在這篇發表於1947年的文章中,回溯了近代到現代社會中由「士」演變為「知識分子」的過程:

    從清朝末年開設學校,教員和學生漸漸加多,他們漸漸各自形成一個集團:其中有不少的人參加革新運動或革命運動,而大多數也傾向著這種運動。……等到民國成立,理論上人民是主人,事實上是軍閥爭權。這時代的教員和學生意識著自己的主人身份,游離了統治的軍閥;他們是在野,可是由於軍閥政治的腐敗,卻漸漸獲得了一種領導的地位。……五四運動劃出了一個新時代。自由主義建築在自由業和社會分工的基礎上。教員是自由業者,不走官,也不是候補的官。學生也可以選擇多元的職業,不是只有做官一路。他們於是從統治階級獨立,不再是「士」或所謂「讀書人」,而變成了「知識分子」。

    朱自清來不及論述1947年以後更不再說1949年以後的知識分子問題,我們也就只談那以前甚至更早些時候還以馬褂為統治形態的服飾的時代。那時的「士」或「讀書人」,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因為他們面前只有一條路:做官,或為候補做官而發憤。他們註定要把自己「貨與帝王家」或在形式上是「貨與」某一官僚、軍閥集團。他們的人身依附和群體歸屬,在意識上和行為上是統一的。他們無論在朝在野,是馬褂的頒發者、所有者或借穿者,其「一般的主要的意識形態,彼此也是一致的」。因此,他們圓起謊來,也就如泉涌地,流利自如,振振有詞,洋洋得意,全忘了自己置身此境,是因為借穿人家的馬褂,「端人碗,服人管」,遂許之以效命馳驅也,其言甚辯而其情可憫。


    《扒馬褂》在嬉笑謔語

舌敝唇焦之中,透出悲劇的蘊含,這是其卓爾超立於相聲之林的可貴之處。

    1990年1月6日

**********

邵燕祥
 詩人。浙江蕭山人。北平中法大學肄業。後在華北大學結業。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編輯、記者。1958年初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1月改正。1978年至1993年在《詩刊》工作,先後擔任編輯部主任、副主編。曾任中國作協第三、第四屆理事,第四屆主席團委員。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編輯、記者,《詩刊》副主編,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著有詩集《到遠方法》、《在遠方》、《遲開的花》,有《邵燕祥抒情長詩集》。

1933年6月10日出生於北京(那時叫北平)一個職員家庭。1945年夏天,從小學進入中學。處女作是1946年4月發表在報紙上的一篇雜文《由口舌說起》,批評了習於飛短流長的社會現象。從那時起,他在參與反對國民黨政府 的學生運動的同時,寫了不少雜文、詩歌和散文式的小說。1949年初,北京解放,他終止了在大學一年級的學業,到北京電台工作。他的第一本詩集《歌唱北京城》(1951)和第二本詩集《到遠方去》(1955),收入50年代初期寫的抒情詩,其中一些表現了年輕一代的理想和激情,又有個性色彩的詩,為他贏得了讀者的最初的聲譽。但是不久,由於他的詩和雜文中觸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會現象,受到批評和鬥爭。直到1978年,他被剝奪發表作品的權利達20年之久。其間,在1962年春 有些解凍的跡象,他得以寫了一個劇本,發表了幾首詩和一篇小說;這年秋天,那篇寫親子之情而不涉及階級鬥爭的小說又遭到公開抨擊。他在1979年初恢復政治名譽。從1980年到1986年,出版了《獻給歷史的情歌》、《在遠方》、《如花怒放》、《遲開的花》、《邵燕祥抒情長詩集》等八種詩集和詩選,還有詩評集《贈給十八歲的詩人》、《晨昏隨筆》,雜文集《蜜和刺》、《憂樂百篇》。從1980年前後發表《切不可巴望好皇帝》等雜文開始,又寫了大量的雜文,批評各種社會弊病。現為中國作協理事和主席團委員,中國筆會中心會員。

邵燕祥,詩人。1933年生於北平。浙江蕭山人。北平中法大學肄業。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編輯、記者,《詩刊》副主編,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著有詩集《到遠方法》、《在遠方》、《遲開的花》,有《邵燕祥抒情長詩集》。邵燕祥,當代詩人,1933年6月10日出生於北京(那時叫北平)一個職員家庭。1945年夏天,從小學進入中學。處女作是1946年4月發表在報紙上的一篇雜文《由口舌說起》,批評了習於飛短流長的社會現象。從那時起,他在參與反對國民黨政府的學生運動的同時,寫了不少雜文、詩歌和散文式的小說。1949年初,北京解放,他終止了在大學一年級的學業,到北京電台工作。他的第一本詩集《歌唱北京城》(1951)和第二本詩集《到遠方去》(1955),收入50年代初期寫的抒情詩,其中一些表現了年輕一代的理想和激情,又有個性色彩的詩,為他贏得了讀者的最初的聲譽。但是不久,由於他的詩和雜文中觸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會現象,受到批評和鬥爭。直到1978年,他被剝奪發表作品的權利達20年之久。其間,在1962年春有些解凍的跡象,他得以寫了一個劇本,發表了幾首詩和一篇小說;這年秋天,那篇寫親子之情而不涉及階級鬥爭的小說又遭到公開抨擊。他在1979年初恢復政治名譽。從1980年到1986年,出版了《獻給歷史的情歌》、《在遠方》、《如花怒放》、《遲開的花》、《邵燕祥抒情長詩集》等八種詩集和詩選,還有詩評集《贈給十八歲的詩人》、《晨昏隨筆》,雜文集《蜜和刺》、《憂樂百篇》。從1980年前後發表《切不可巴望好皇帝》等雜文開始,又寫了大量的雜文,批評各種社會弊病。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中華相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1211/6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