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南都:進一步改革的威脅何在?

 

在政府面前只有一條路:革除既得利益集團賴以生存的制度缺陷。

 

日期:[ 2008年1月22日 ] 版次:[ AA02 ] 版名:[ 社論 ] 稿源:[南方都市報]

  昨日貴報社論《政府革自己的命,這也是思想解放》,其文鋒芒所指,恰與民生焦慮一致,也與當局求變之心相同,實為「解放思想」系列評論中的一抹亮色。但必須指出的是,倘若認為最難以調整的既得利益為「執政集團」「公款吃喝、公車濫用、公款旅遊」等行政痼疾,實在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當前真正危害國本的既得利益者,乃是將權力貨幣化,讓資本權貴化的權貴資本階層。


  從計劃經濟轉入市場經濟,人們總是習慣性地把政府理解為「公家」,殊不知,迄今所有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經濟犯罪,都與曾為「公家」一分子的官員權力套現有關。國家統計局局長李金華指出,某些官員會為了極小的個人利益,而出賣巨大的國家資產,導致的財富損耗以每年上千億計,陳良宇們總是因「個人品德敗壞」而「墮落」的。依我看,這種「墮落」面積之大,恐怕不能理解為「現象」,而應該看作一種規律。


  毫無疑問,人都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只是價值標準不同,自我實現的方式有異。「覺悟高」的人通過無私奉獻,獲得社會認同,「覺悟低」的人靠挖社會牆角的方式將自我「套現」。我國「以德治國」,要求所有官員都達到最高的道德標準和覺悟水平,並沒有錯。但如果以為官員會因其官位的提升,而自動實現道德標準和覺悟水平的提升,並在這一假設下,放鬆對權力的制約,對官員的監督,那麼「好制度讓壞人變好人,壞制度讓好人變壞人」的規律就起作用了。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有資產所有者缺位問題從來沒有得到真正解決,而權力尋租問題也愈演愈烈,國有資產的耗散,國家權力的私用,都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之源,所形成的既得利益者,說白了就是掌管著國家權力和財富,實行以公權謀取私利,以國有資產謀取小團體利益的人。這些既得利益群體明顯於國法黨紀所不容,但他們最難對付的地方,在於他們往往掌握政治、經濟上的實權,並且或明或暗,把政治權力和資本權利扭結在一起,形成「賴昌星式」的「連根子都爛掉」的腐敗模式。


  權貴資本階層反對社會主義理想對公平、正義的追求,竊據國家之名,將國家的財富據為私有,卻要民眾高價購買;他們反對市場經濟對效率、法制的追求,以壟斷尋租的方式造成社會福利耗散,並阻撓市場化改革的深入,他們反對國家憲法對民主監督的規定,一手遮天,披著合法的外衣干盡腐蝕政權合法性基礎的行為。他們中只有部分人違法,而違法者中也只有部分人敗露,他們有的位高權重,有的裙帶眾多,有的深陷泥潭,有的只是淺涉禁域,無論是黑色收入還是灰色收入,在各種顯規則與潛規則下,多數已被漂白。


  改革豈能葬送在如此國賊之手?在政府面前只有一條路:革除既得利益集團賴以生存的制度缺陷。


  在仁人志士的奔走呼號下,路徑已經明了。無非就是通過建立每一個公民與國有資產管理者之間的「出資―代理」關係,將國家財富與國民利益直接聯繫起來,為國有資產找到缺位已久的主體,通過「行政退出,市場進入」的方式,剝奪壟斷央企的權貴身份。通過立法,賦予公民私產確定的產權,確立其面對公權時的議價權利,阻斷當權者利用公權侵害私權的可能性,同時通過賦予公民以合法的政治權利,鼓勵公民參與地區以及國家的政務。形成對官員政績評價的壓力。


  改革開放30年,容易走的路已經快走完。淺水區可以摸著石頭過河,深水區只能靠羅盤。而這一羅盤,非民主、法制莫屬。有意進一步解放思想,在改革深水區的未知領域開拓跋涉的政府,必須喚醒民眾,只有獲得強勢民眾的授權,才能在面對既得利益集團時無所畏懼,為捍衛政權合法性,為最廣大人民利益而戰。□黍離


http://view.news.qq.com/a/20080122/000004.htm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123/7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