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大部制仍在規劃 中編辦「只聽不說」

北京權威人士日前指出,涉及中國行政體制調整的「大部制改革」,目前還在規劃之中,究竟將組建那些部門還沒有定論。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管理中國行政部門編制的中央編制工作辦公室,自春節前後已開始聽取國務院各部委主要負責人的相關意見,這個工作目前還在進行,沒有新進展對外通報,至於由那一個部門主導大部制改革,也沒有明確表示。

在此之前,對於大部制改革,外界多有傳言。除了新組建能源部外,由鐵道部、交通部、民航總局合併組成運輸部,以及由環保總局、建設部合併為環保建設部等的說法,都甚囂塵上。

不過,北京權威人士指出,這些傳說都不屬實,現在中國當局對於如何進行大部制改革,仍在研究與探討階段,還沒有最終方案。

這名人士強調,「只聽不說」是目前「中編辦」的工作原則,也就是說,中編辦只聽取意見,並不對外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由於「大部制改革」涉及的部門多,並不是那一個部門能夠主導的,而必須由最高決策層拍板決定,因此上述情況實屬正常。

於2月25日舉行的中共中央十七屆二中全會,可望初步確定大部制基本思路,而後才有可能由國務院形成方案,報送三月份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

歷次機構調整思路

1982年中共「十二大」決定改革行政機構,以革除部門林立、機構臃腫、相互扯皮的弊端,為將來的經濟體制改革服務。

1988年要按照經濟體制改革和政企分開的要求,合併裁減專業管理部門和綜合部門的內設專業機構,使政府對企業的管理轉向以間接、宏觀、行業管理為主;加強決策諮詢及調節、監督、審計、信息等部門,提高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加強行政法制化;改革幹部人事制度,實施公務員制度。

1993年將綜合經濟部門工作中心轉到宏觀調控,減少對企業的直接干預,進一步改革專業管理部門體制,撤併一些專業經濟部門或業務相近的機構,或轉為經濟或服務實體。

1998年這次改革旨在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將政府職能定位於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向企業及仲介組織放權。

2003年進入新世紀,「入世」後面臨的經濟全球化挑戰,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的日臻完善,都對政府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進一步深化國有資產改革,理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關係;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增強其有效性和綜合作用能力;健全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改革流通管理體制,改變內外貿、國內外市場、進出口貿易分割的分部門管理,建立統一的大流通;加強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體制等。

2008年通過「大部制」改革,政府將逐步退出微觀經濟領域的直接管理,把更多經濟事項交由市場調整。宏觀調控部門重點搞好宏觀規劃、政策制定及監督管理,切實減少微觀管理和具體的審批事項,實現從「項目管理」向「規劃管理」、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的轉變,向「寬職能、少機構」的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225/76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