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大陸媒體驚爆:1噸鮮牛奶變成50噸牛奶的奇蹟

據這位知情人說,他曾聽人說過這次毒奶粉的廠家所在地河北,曾有一頭牛一天可以產出20噸奶的傳說。他表示,這種情況是可以實現的,就是大量地用水和乳清粉勾兌,想產多少都可以實現。他還說:「一噸鮮牛奶可以出50噸牛奶,當然這個牛奶就是摻假的成分大了,是勾兌牛奶。」

4月22日上海超級市場的奶粉。(AFP/Getty Images)

大陸奶不止一種毒 奶站業者曝黑幕

雙氧水殺菌 乳清粉加水 1噸鮮牛奶灌出50噸牛奶

含有三聚氰胺的中國毒奶粉事件蔓延全球,迫使各國加強對中國乳製品的限制和檢查。目前中共當局將毒奶粉禍首指向未受監管的奶站。大陸媒體更驚爆,為了降低成本和通過檢測,奶站業者還會在收來的牛奶里添加乳清粉、雙氧水、脂肪油等各種化學添加劑。

而先前被驗出含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近日,其較大嬰兒及幼兒配方奶粉(慧幼2段)又被檢出阪崎氏腸桿菌,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於21日發出緊急通知。據了解,阪崎氏腸桿菌可能使初生嬰兒染上腦膜炎和膿毒病,嚴重會導致嬰兒死亡。

中國大陸22家嬰幼兒奶粉被檢出含致病的三聚氰胺化工原料,連蒙牛、伊利和光明等知名大廠牌,都出現含三聚氰胺的牛奶。據《中國經濟時報》報導,山西懷仁縣縣城一位元曾經加盟蒙牛乳業收購原奶的奶站投資人近日對媒體透露了他所了解的一些在原奶中摻假的內幕。

這位知情人說,3年前就聽說有人在牛奶里加三聚氰胺,因為過去一直也不檢測這個,也沒有出現大的問題,所以誰也不當回事。直到今年4月份接到上面通知要開始檢測,才知道事態嚴重。他還說,奶業的領導和管理層肯定是知道毒奶粉的事的。

河北省副省長楊崇勇17日坦承,一些奶站不法經營人員從2005年就將三聚氰胺摻入到鮮奶中,為了讓微溶於水的三聚氰胺可以順利摻入牛奶中,不法奶站還加進其他一些化工原料,比如檸檬酸鈉、脂肪油等物質。

至於都在原奶里添加什麼東西,知情人說,曾看到他們往裡面添加「乳清粉」,他介紹,乳清粉經水調和可以增加牛奶總量,即使沒有原奶,也能通過乳清粉調出巨量的「奶子」。為了達到企業的各種檢驗指標,還往調好的「奶子」裡面添加其他一些東西。

這位知情人還說,為了降低細菌數,他們還有人加入雙氧水來消毒殺菌,還有往牛奶里摻入抗菌素的,總之,只要是哪項指標不達標,他們就會想辦法提高或降低,酸度高了加鹼,鹼性高了加酸,糖度高了加水,什麼時候「達標」就不加了。

他說,這次毒奶粉的廠家所在地河北,曾有一頭牛一天可以產出20噸奶,其實就是大量地用水和乳清粉勾兌,想產多少都可以實現。他說,一噸鮮牛奶可以出50噸牛奶,當然這個牛奶就是摻假的成分大了。

他說,奶站老闆在奶子裡摻水後,各項指標肯定都會降低,因此就再加入各種添加劑,以提高各項檢驗指標,反覆地勾兌幾次後直到奶子達標了為止。最常見的5種添加劑,分別是:脂肪油(提高脂肪指數)、蛋白(提高蛋白指數)、糊精(音)和乳清粉(提高各項指數)、二合一(就是三聚氰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尿素,可以相應提高各項指數,對蛋白指數最有效)。

據這位知情人介紹,在技術操作環節之外,奶站會用金錢「搞定」企業奶源部門和檢測部門的人,甚至連化驗員都是可以拿到小費和紅包的。他說,相關工作人員收到錢後就會出現把關不嚴的情形,最終導致問題牛奶流入生產環節。

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有時候問題牛奶進入生產廠後,廠方也會發現,然而他們的處理方式竟是,技術性的讓牛奶一切達標後,再進入生產環節,也就是利用技術手段人為添加化學原料,而這樣的行為並非只有奶站工作人員這麼做,企業有時也會這麼做。 (大紀元)

**********************************

阿波羅網附加原報導:


問題牛奶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奶農:我賣的奶連一碗水也不敢摻

■熱點追蹤■本報記者 趙衛民 ■張良文

   近日,山西消費者張先生來電話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反映,自己8歲的孩子飲用古城乳業的產品出了問題,廠家並不是很積極地配合處理,連日來發生的事情讓他很擔憂。9月18日,記者見到了張先生本人,他敘述了此事的經過。

   事情要從9月12日清晨說起,張先生8歲的女兒小便時告訴奶奶,自己的尿好像蜂蜜一樣。孩子的奶奶看到尿液時,發現尿液渾濁不清。當天晚上張先生回到家中後,在孩子清晨的尿液中看到有好多絮狀物。當晚,因孩子較早入睡而沒有飲用牛奶。13日上午,張先生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尿液化驗,結果顯示除白血球略高外,其餘未見異常。此時,張先生全家只是懷疑渾濁尿液和孩子近日飯量不正常或者上火之類有關。

   中午,張先生上網瀏覽新聞時發現一篇題為「三鹿曾用四箱奶粉一紙協議將投訴顧客封口」的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形與自己孩子的症狀幾乎完全相同,他甚至覺得自己孩子的症狀更嚴重。於是,張先生馬上按牛奶包裝上的聯繫方式致電古城反映了此情況。

   15日,業界關於牛奶中摻「三聚氰氨」的內幕已被紛紛曝出。

   16日,廠家銷售代表——古城乳業銷售丁經理和張先生一行在大同第五醫院給張先生8歲的女兒做了尿液和B超檢查,檢查結果顯示:雙腎未見異常。由此,古城乳業丁經理一再表示對自己廠家的產品「很自信」。

   張先生則認為:第一,尿常規的化驗內容中不含針對「三聚氰氨」的化驗,其意義不大;第二,B超對兩毫米以下的結石查不出來。未見異常有兩種可能:孩子體內沒有結石的形成或孩子的結石在兩毫米以下。現有的化驗結果並不能說明孩子就一定沒有問題,只能說明目前孩子可能沒有問題或問題沒有嚴重到結石達到兩毫米的程度;第三,奶粉檢出含有三聚氰胺,那液態奶是否也有﹖

   當晚,央視公布的22家69批次的奶粉檢測中,古城的三聚氰氨含量名列前茅,排名第四。之後,古城乳業被撤銷名牌稱號。

   液態奶是否也有問題,是否同樣含有「三聚氰胺」的成分?這些東西是什麼時候加入到牛奶中的?又有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問題出在哪個環節?帶著這些疑問,在一位當地朋友的引領下,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分別在山西省懷仁縣和號稱「北方乳都」的山陰縣,先後採訪了幾位熟知業內潛規則的知情人,記者還親自到奶牛養殖戶家裡做了實地調查,以求解開「問題牛奶」之謎。

   奶站知情人:早在數年前就有牛奶摻假

   9月18日下午,在山西懷仁縣縣城,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找到了一位曾經加盟蒙牛乳業收購原奶的奶站投資人,他對記者講述了他所了解的一些在原奶中摻假的內幕。

   這位知情人說,我都不開奶站好幾年了,其實往牛奶里摻東西在早好幾年前就有了,只不過是人們不太知道,也沒有出現大的問題,所以誰也不當回事。

   這位知情人對記者說:「奶子(原奶)收好後就送往當地的生產加工企業了,有多少就送多少,因為牛奶儲存對溫度要求很高,如果沒有製冷的奶罐存放,奶子就會發酵有酸味,那就不能送了,所以,收上來的奶子一般很少在奶站過夜。」在談到通常人們都是怎麼在原奶里摻東西時,這位知情人很謹慎地說:「具體添加各種東西不是我操作的,我看到他們往裡面添加的有一種叫做乳清粉的東西。」

   他還對記者介紹,這個乳清粉經水調和可以增加牛奶總量,即使沒有原奶,也能通過乳清粉調出巨量的「奶子」,有時為了達到企業的各種檢驗指標,還往調好的 「奶子」裡面添加其他一些東西。具體是一些什麼東西,因為好幾年不做奶站了,他也說不出那些東西的名字。除乳清粉外,這位知情人還提到一種「消毒劑」,但這種消毒劑叫什麼學名,他表示「不知道」。

   在山陰縣,在伊利某奶站供職的知情人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採訪。

   記者問(以下稱問):你們是什麼時候知道牛奶里有三聚氰胺的?

   知情人答(以下稱答):今年4月份的時候,我們主任通知的。

   問:哪個主任?

   答:就是我們化驗室主任。

   問:據你所知,在牛奶里摻進三聚氰胺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答:應該是3年前就聽說了,不過過去一直也不檢那些。

   問:那你們是什麼時候開始針對三聚氰胺做檢測的?

   答:就是從今年4月份接到通知才開始檢測的,以前不檢測這個。

   問:像這樣的事情你們公司領導和管理層會不會知道?

   答:那肯定是應該知道的。

   問:除此之外,你還知道有哪些摻入牛奶的東西?

   答:其實還有很多也叫不來名字,為了降低細菌數,他們還有人加入雙氧水來消毒殺菌,還有往牛奶里摻入抗菌素的,總之,只要是哪項指標不達標,他們就會想辦法提高或降低,酸度高了加鹼,鹼性高了加酸,糖度高了加水,什麼時候「達標」就不加了。

  奶農:連一碗水也不敢摻

   據後所鄉××村的村民介紹,該村目前現有產奶牛共1500多頭,十幾年來,家家戶戶都一樣,以養殖奶牛為主要經濟來源,奶牛為這個村帶來了很多,其中也包括這次「問題牛奶」引起的倒奶風波對他們全村的影響。

   在奶農王大爺家裡,王大爺一家人和幾位鄰居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們對記者講述了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也為在此次「奶粉事件」中奶農遭受的不公做個澄清和說明。

   王大爺的大兒子首先發言,他對記者說:「現在的科學技術很發達,儀器很先進,我們賣的牛奶連一碗水也不敢摻,收奶站都有檢測儀器,只要摻進去水,人家一驗就驗出來了,驗出來水分超標就要在收購價上打折扣,丟掉的可能就是一桶奶的代價,算下來比那一碗水要多得多,還不如啥都不摻。」

   他還說:「在等級劃分上吃虧也是我們奶農,按說牛奶收購有好幾個等級,最高等級的牛奶收購價是每市斤1.5元,我們這裡現在的收購奶價是每市斤1.05元,養奶牛的不如賣牛奶的,至於奶站收了牛奶後賣到廠里是什麼等級、什麼價老百姓誰也不知道,但肯定不是1.05元/市斤。」

   王大爺的大兒媳則說:「奶站收奶時我們各家各戶都是把牛牽到奶站里,由奶站機器擠奶,奶農根本不可能、也沒有機會往牛奶里摻東西,即使有的奶牛脾性不好也是很個別的,由奶農在家擠好了再提到奶站去賣,價錢和在奶站擠得奶價也有區別,每斤低一毛錢。」

   王大爺在縣城打工的二兒子說,在他上班的附近就有個賣乳清粉的人,他看見此人經常扛著就像麵粉袋一樣大小的袋子走出來,到了早就等在那裡的車前遞到車裡收了錢又轉身回去了,據說此人僅此一項每年收入近百萬元。

   另一位村民對記者說,通常奶站會很嚴格要求他們奶農送來的牛奶質量,會經常用各種手段和儀器來檢測,絕大部分奶農都是很守規矩的,因為,一旦被奶站查出有問題,輕則在價格上大打折扣,重則就得拉回去倒掉。而被奶站收走的牛奶是如何處理的,他們老百姓大多不得而知。

   採訪結束時,現場的一位奶農表示,他養一頭奶牛一年的效益是2000多元,不足3000元,這幾天企業都在停產整頓,到處都在倒奶子,為了緩解損失,他準備外出打工謀生。

  關鍵環節是企業和奶站

   一位在基層鄉鎮工作的人士說:「奶站布局不合理也是主要原因。以山陰縣為例,就有山陰本土的古城乳業和外來的伊利、蒙牛三家企業,為了爭奪奶源,幾家企業也曾經打過激烈的奶源爭奪戰,除了各廠自己建的奶站外,其他各奶站的奶子都是不固定地送往某家企業,任何一家奶站的奶子都可能送往任何一家企業。」因為大家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各個奶站和廠家簽訂的收購合同也是在利益的天平上來回波動。所以,也就為奶站(奶販子)留下了摻假「造奶」的機會。

   他還舉了個例子:奶站老闆在奶子裡摻水後,除了水之外各項指標肯定都會降低,那麼,他就會根據自己的經驗或簡單的儀器檢測,在摻水後的奶子裡加入各種添加劑,以提高各項檢驗指標,反覆地勾兌幾次後直到奶子達標了為止。另一種情況是,奶站在收了奶子送到甲廠後如果有指標不達標,他就會在離開甲廠後,根據檢驗結果對不達標項目有針對性地添加一些東西,然後再送到乙廠家去賣,達標了就罷手,不達標的話他會繼續勾兌後再賣到丙廠去。他最後說,總之,奶站是不會輕易把奶子倒掉的,牛奶摻假的成本低於純鮮奶很多,再加上人為的因素,不摻假的掙不了錢,摻的多了能多掙錢。

   一位曾在伊利直屬奶站工作過的知情人對記者說,送來的奶被檢驗部門告知不達標後,為了滿足企業對奶子的要求,那些奶站老闆就會根據檢驗結果添加各種添加劑來提高化驗項目指標。他對記者介紹了最常見的5種添加劑,分別是:脂肪油(提高脂肪指數)、蛋白(提高蛋白指數)、糊精(音)和乳清粉(提高各項指數)、二合一(也可相應提高各項指數,對蛋白指數最有效),記者針對「二合一」具體是什麼原料請他釋疑時,這位知情人脫口而出:「『二合一』,就是三聚氰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尿素。」

  渠道內部的「公關」和「勾兌」

   據這位知情人介紹,在技術操作環節之外,奶站會用金錢「搞定」企業奶源部門和檢測部門的人,甚至連化驗員都是可以拿到小費和紅包的。也就是說,在金錢的踐踏下,通常相關工作人員會無視責任感和使命感,於是就會出現把關不嚴的情形,最終導致問題牛奶流入生產環節。他還說,有時候問題奶進入生產廠後,廠里也會及時發現並作出相應地技術性處理,達標後再進入生產環節。

   記者問:「當前主要的問題是出現在奶粉上,是不是液態奶中就沒有三聚氰氨?」

   知情人說:「應該有的,如果從進廠時奶子中就有了這些東西,所有的產品就都會有,只不過是含量低的話就檢不出來,含量高了都能檢出來。」據他介紹,利用技術手段人為添加化學原料也並非只有奶站工作人員這樣做,企業有時也會這樣做,管理層也清楚這些情況……

   在牛奶檢驗環節中,記者對化學添加劑成分究竟能否檢驗出來提出疑問。這位知情人說,市場上有一些化學原料能針對性地破解和應對化驗手段,而且化驗和反化驗的技術鬥爭也一直在繼續,不斷克服,不斷發展,不管化驗手段多先進,總有能破解化驗手段的新方法出來。但這些化學處理的應對檢驗的原料其作用大多是「一過性」的,也就是說只能維持一定時間或一段時間,過了這個時間就會失效,但等到失效時已經收奶完畢。於是在上生產線之前,廠家相關環節就再添加相關「原料」,使之「達標」後走上生產線。他表示,大的環節是這樣的,還有好多小的環節一時也講不清……

   記者問:「你以及你的家裡人會飲用這些帶著包裝的牛奶產品嗎?」他表示,有時候少量嘗一下牛奶的口味,但並不習慣性飲用。他說:「我們只喝剛從牛身上擠出來經過高溫消毒過的牛奶。」

   據這位知情人說,他曾聽人說過這次毒奶粉的廠家所在地河北,曾有一頭牛一天可以產出20噸奶的傳說。他表示,這種情況是可以實現的,就是大量地用水和乳清粉勾兌,想產多少都可以實現。他還說:「一噸鮮牛奶可以出50噸牛奶,當然這個牛奶就是摻假的成分大了,是勾兌牛奶。」

   類似的勾兌後,針對企業的檢測進行人為的化學添加劑的處理,加上針對奶源部經理及檢測主管甚至化驗員的「公關」,最終奶子就會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走上生產線,最終成為市場產品,進入消費者身體。

  牛奶生產企業迴避採訪

   在發稿前,記者試圖採訪文中提到的三家名企,在「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事件曝出前他們各自的企業是否有察覺?什麼時候發現並採取了什麼措施?希望他們對我們採訪到的一些問題做出澄清和證實,但是,他們的回答和態度卻令人費解。

   記者首先致電山西古城乳業集團,接電話的告訴了記者兩個號碼並說:「你打這兩個電話,找一個叫王偉的,他負責接待你們。」隨後,記者撥通了其中的一個號碼,接聽電話的王偉是山陰縣委宣傳部的,他專門負責接待有關採訪牛奶事件的記者,對於記者提出的幾個問題他也無法回答。後來,記者輾轉幾次打通了古城乳業集團辦公室趙主任的電話,他對記者說:「有關牛奶的事情你給宣傳部王偉打電話,他是縣裡定的專門負責接待你們媒體的,有什麼事情問他吧。」藉此再次拒絕了記者的採訪。

   記者幾次致電蒙牛公司北京營銷中心總部後,蒙牛新聞發言人趙遠花對記者提出的問題回答說:「我們公司是在有毒奶粉新聞播出之後才發現產品里有三聚氰胺,此前一直沒有發現,事發前一直按照國家規定的檢測標準去檢測,按照國家檢測標準是不檢測三聚氰胺的。」

   記者多次致電中國乳業的老大——內蒙古伊利公司,按照伊利官方網站上公布的電話號碼打過去時,兩個號碼卻一直無人接聽。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925/10462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