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最牛散戶「劉芳」首次現身 與黃光裕沒有關係

每日經濟新聞 
     股票,說到底只是個符號,符號的背後,是人。

只要有人,就有江湖,只要有江湖,就有傳聞。
    
    江湖中傳聞,股市中有一個「最牛散戶劉芳」。
    
    有人說,「劉芳」是河南開封市的一名男司機。
    
    也有人說,「劉芳」是近期迷霧繚繞的黃光裕。
    
    其實,真正的「劉芳」,名叫葉晶,而真的劉芳,則是他的妻子,一名「從沒接觸過股票」的女醫生。
    
    其實,葉晶一直都在深圳一家小券商的大戶室里,默默地關注著有關自己與愛妻的各種傳聞。不過,當記者踏破鐵鞋「找上門」時,葉晶終於肯開口吐露有關「最牛散戶」的真實故事了。
    
    「我是做實業的人,炒股只是我的業餘愛好。既然你找到我了,今天索性站出來說個透,也算接受全國股民一次『拷問』。」
    
    「我跟黃俊欽、黃光裕兄弟都沒聯繫,也沒搞過什麼內線交易,證監會已經查過三次,如果有問題的話,我早就在股市上銷聲匿跡了。」
    
    「當天下午,ST金泰其實是被我封上漲停的。當時我就是賭它重組,只要重組的消息沒公布,我就敢吃。」
    
    「其實ST金泰的操作並不成功,因為沒在高位賣出。事實上,很多藍籌股的操作,都遠比ST金泰要好。」
    
    「劉芳」,這個普通的名字,自去年牛市以來,成為所有股民和證券界人士心中的謎團。
    
    近日,國美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光裕被警方帶走接受調查,成為證券市場上的爆炸性新聞。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黃光裕被帶走的原因,更是眾說紛紜。市場甚至瘋傳,黃光裕就是「史上最牛散戶」劉芳或其利益鏈條的最高端。
    
    「劉芳」究竟是誰?她是如何成為「最牛散戶」的?她和黃光裕真有利益牽連嗎?她現在在做什麼?《每日經濟新聞》經過多方調查,終於找到了她,眾多謎團也一一解開。
    
    「炒股只是我的業餘愛好,事實上也不是太成功,『最牛散戶』的光環受之有愧。」葉晶說。
    
    「沒錯,我太太就是傳說中的『史上最牛散戶』劉芳。」12月2日晚,在深圳新聞路某咖啡屋,面對記者的提問,42歲的葉晶並不迴避這一敏感的話題。
    
    這是劉芳去年揚名股市以來,其家人第一次直面媒體記者。
    
    為了了解最牛散戶劉芳的真相,記者輾轉南京、宜興和深圳三地,終於在深圳市某軟體技術有限公司,找到了劉芳丈夫葉晶。葉晶是該公司創始人和董事長,對記者的到來,他顯得十分吃驚。
    
    「你是第一個找到我的記者,說實話我有些怕你們。就『最牛散戶』這個事,這是我第一次接受採訪,也是最後一次。」經記者多方溝通後,葉晶最終決定接受記者的採訪,「既然你找到我了,今天索性站出來說個透,也算接受全國股民的一次『拷問』。」
    
    按照葉晶的說法,劉芳只是個醫生,並不懂炒股,夫妻兩人的帳戶,都是葉晶一個人在操作。當記者要求見一見劉芳本人時,葉晶認為沒有必要,理由是「她根本就不懂股票」。
    
    正本清源,「最牛散戶劉芳」這一說法,似乎遠不如 「最牛散戶葉晶」合適。
    
    
    
     葉晶自述
    
    
    
    劉芳是我的老婆
    
    劉芳從未碰過股票
    
    ST金泰操作並不成功
    
    「劉芳」帳戶是我在操作
    
    與黃光裕無利益牽連
    
    曾三次接受證監會調查
    
    
    
     曾想放棄實業專職炒股
    
    
    
    「股市紅火時,賺錢十分容易,我甚至動過放棄實業專職炒股的念頭。經歷了這波行情大跌後,總算清醒過來,我的根基,還是要放在實業上。」
    
    出生在南京的葉晶,在老家所在的東南大學無線電技術專業讀完本科,又在該校生物醫學工程系取得碩士學位。上世紀90年代初,碩士畢業生還比較少見,葉晶至今對自己的專業背景十分自信。
    
    1993年2月,葉晶碩士畢業,被分配到深圳康佳集團工作,其後又在深圳華為和摩托羅拉做過技術經理。
    
    1997年,葉晶離開摩托羅拉,自己創業。多年積累後,2001年,葉晶成立了自己的軟體技術公司。按照公司的簡介,這是一家致力於智能通訊終端及數碼語音產品開發的專業方案設計公司,系深圳高科技企業。其後,葉晶又成立了另外一家高科技企業,他本人曾被某通訊類媒體稱為「智能終端領域的知名專家」。
    
    在畢業9年後,2002年,葉晶與母校東南大學教育基金會簽訂協議,設立「葉晶獎學金」。當年葉晶所在的研究生班共有9位同學,其中有5位出國,作為留在國內創業並成功的典型之一,葉晶已經是東南大學一位知名校友。
    
    「我炒股能力怎麼樣,這不大好說,炒股都是有賠有賺,但我肯定配不上最牛散戶的稱號。不過在做實業上,我自認為還是比較成功的,」葉晶說。
    
    
    
     ST金泰的操作並不成功
    
    
    
    「其實ST金泰的操作並不成功,因為沒在高位賣出。事實上,很多藍籌股的操作,都遠比ST金泰要好。」
    
    12月3日下午收盤後,在其公司辦公室,葉晶打開ST金泰的股票走勢圖,向記者介紹了他買賣ST金泰的全過程。
    
    
    
    
    賭它重組 大舉買入
    
    
    
    「當時黃俊欽已經投入數億元,還清了100多家公司的債務,ST金泰已經是一個很乾淨的殼。我判斷黃俊欽作為一個資本高手,肯定會注入優質資產。何況當時的股價只有2元多,肯定存在較大的上漲空間。」葉晶回憶當時介入ST金泰的初衷。
    
    2006年12月25日,葉晶以2.26元的均價,首次買入幾萬股ST金泰,其後,一有機會,葉晶就買入一些ST金泰,並且「越買越有信心」,加倉的動作前後持續了兩個多月。
    
    葉晶說,在陸續買入ST金泰的過程中,他經常發現盤面搶籌的跡象,很難買入。但停牌的前一天3月5日,情況突然變得十分詭異。當天上午開盤不到 10分鐘,ST金泰即死死封住漲停。但下午一開盤,即突現大量拋單,他沒有猶豫,在10分鐘內,即買入100多萬股,ST金泰旋即又重新封住漲停。
    
    「當天下午,ST金泰其實是被我封上漲停的。當時我就是賭它重組,只要重組的消息沒公布,我就敢吃。」葉晶這樣解釋大舉買入的動機。但他自稱投入ST金泰的資金,不足當時總資產的10%。
    
    
    
    打定主意:30元出貨
    
    
    
    第二天,ST金泰宣布停牌,直到7月9日,ST金泰公布大股東新恒基地產的資產注入方案並復牌,此後天天漲停,一直到8月31日,前後連續42 個漲停。這中間的8月17日,有媒體在ST金泰一季報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注意到了劉芳和葉晶的名字,並首次冠以「股神」稱號。當時,劉芳共持有ST金泰 312.24萬股,位列第一大流通股股東;葉晶持有76萬股,位列第8大流通股東。按葉晶的說法,劉芳持有的ST金泰股份,有三分之一在停牌前一天買入。
    
    「第二天突然停牌,我樂壞了,我就知道後面肯定有大動作,但當時以為即使有重組,最多也就漲到8元左右。後來出現那麼多連續漲停,我都不敢相信。但說實話,一個接一個出現的漲停,確實助長了我的貪婪,有些忘乎所以。我打定主意,乾脆等到30元全部出貨。但ST金泰最後只漲到26.58元。」
    
    
    
    連續下跌 收益縮水
    
    
    
    8月31日,ST金泰以漲停開盤,9點35分左右,葉晶以最高價26.58元,賣出2萬股,2分鐘之後,ST金泰就被打到跌停。其後就是6個連續跌停。
    
    「其實,從技術上說,8月31日這天,我可以把300多萬股全部賣完,但當時我還希望股價能繼續漲停。即使出現連續跌停以後,我還指望重組能儘快成功,這樣股價就可能漲到30元。」
    
    為什麼我第一次大量買入ST金泰,第二天股票就停牌;在最高位一賣出2萬股,股票又打至跌停?葉晶認為,這一買一賣間的懸疑證明,這裡面肯定有莊家。
    
    從9月14日開始,ST金泰又開始停牌,直到2008年2月19日復牌,又是連續幾個跌停。葉晶覺得ST金泰前景越發不明朗,加上同期大盤也在下跌,於是從3月份開始,他以12元多的價格開始陸續出貨,一直到6月份,才全部出完,此時股價已經跌到了6元左右。
    
    最高峰時,葉晶夫婦在ST金泰一隻股票上,帳面上的盈利達9000多萬元,到最後出貨,前後收益共計2000多萬元。
    
    
    
    「資產最多時翻了20倍」
    
    
    
    「我跟黃俊欽、黃光裕兄弟都沒聯繫,也沒搞過什麼內線交易,證監會已經查過三次,如果有問題的話,我早就在股市上銷聲匿跡了,今天你就不可能找到我。」
    
    
    
    第一桶金來自中集集團
    
    
    
    創業多年並小有積蓄後,2003年,葉晶用自己和劉芳的身份證,在英大證券(原蔚深證券)華僑城營業部開了兩個帳戶,初始資金有五六百萬元。但他炒股都在自己公司,只有需要辦一些手續的時候,才去營業部。用葉晶自己的話說,他將一半的時間放在股票上,另一半則放在實業上。
    
    葉晶認為自己在股市上賺到第一桶金,有一定的偶然因素。按他的資金量,當年在營業部算是一個大戶。在他開戶後不久,中集集團在深圳總部召開投資機構交流會,葉晶也參加了。在對中集集團有了較深入的了解,他開始重倉買入公司股票,一直捂到2005年才出貨,整整賺了一倍多,這在熊市里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中集集團之後,2005年5月到2007年上半年,葉晶又先後重倉持有天威保變、武鋼權證、長電權證等,並大有斬獲。當然,這期間,葉晶也不是什麼股票都賺,比如他曾重倉的酒鋼宏興 (劉芳曾是該公司的第一大個墮胎通股東),就幾乎沒賺錢。不過按葉晶的說法,從整體上說,這是他賺錢最快的黃金時間,只是因為很少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他們的名字還不為人所關注。
    
    
    
    
    
    
    今年熊市資產縮水過半
    
    
    
    2006年到2007年的牛市,讓葉晶的帳面財富急劇膨脹。葉晶不願公開自己的資產規模,但他告訴記者,最高峰的時候,他帳面上的資產,比2005年底翻了近20倍。
    
    2006年12月,葉晶開始關注當時還未啟動的ST類股票,他認為藍籌行情之後,正是投資這類股票的機會。於是試探性地買入了幾萬股ST金泰和20萬股ST達聲,最終在ST金泰上一戰成名。
    
    從葉晶和劉芳在各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出現的情況看,他們在股市上確實活躍如常。到今年9月30日,劉芳同時現身ST雄震、珠江實業、羅頓發展、桐君閣4隻股票,葉晶也在ST雄震、珠江實業、南方化工、桐君閣4隻股票中露面。據葉晶透露,截至目前,他的帳戶上還有10多隻股票,只是沒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而已。
    
    不過今非昔比,葉晶表示,今年,他重倉持有的這些股票,都虧了大錢,其中光ST雄震就虧了上千萬元。夫婦倆在股市的整體資產,已經較最高位時縮水50%以上。此前,羅頓發展董秘就曾評價劉芳今年「炒得很臭」、「水平一般」。
    
    
    
    曾三次接受證監會調查
    
    
    
    「我這個人是技術人員出身,幾乎從不跟官員打交道,更不可能認識什麼政府高層。」葉晶這樣回應公眾對他的質疑,並表示證監會已經查過他三次。
    
    葉晶告訴記者,證監會對劉芳的第一次調查始於2007年10月。當時,由一位處長帶隊,中國證監會稽查總隊5名工作人員專程到深圳,將葉晶夫婦叫到深圳證監局,先後單獨問話。為了核實兩人身份,證監會人士特意讓他們帶上結婚證和各自的身份證。
    
    一見面,證監會人士就首先表明態度:如果有問題,你跑也跑不掉;如果沒有問題,你也不用擔心。葉晶說自己當時以「清者自清」作答。
    
    談話進行了大約兩個小時,證監會人員調查了葉晶的炒股經歷、買賣ST金泰的過程以及銀行每筆資金的來源。
    
    今年初,證監會一位處長又到葉晶所在的公司,調取電腦的IP資料等信息。調查證實葉晶幾乎所有的股票交易,都在辦公室的那台電腦上完成。
    
    「當時這位處長告訴我,我們在調查ST金泰案,希望了解更多的情況。」葉晶回憶,「當時我問過,我只是用不到10%的倉位賭ST金泰,有的人可能倉位更高,嫌疑更大,你們為什麼不去查他們。處長回答說,你怎麼知道我們沒有查?」
    
    今年7月,證監會第三次派人到葉晶的公司,調查他重倉桐君閣的原因。按葉晶的說法,最後一次調查也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股民對我們那麼多質疑,證監會又查了我們這麼多次,但我還是和以前一樣,該怎麼買就怎麼買,沒必要有任何顧忌。」葉晶說。
    
    
    
    「自始至終沒碰過股票」
    
    
    
    「被全國人民這樣關注,對我們來說,感覺就像一場夢。我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這個夢能儘快成為過去,讓大家明白,所謂史上最牛散戶,其實並沒有那麼神秘。」
    
    
    
    她買中了我這隻「潛力股」
    
    
    
    1994年,葉晶經人介紹,認識了在江蘇宜興一家醫院當醫生的「院花」劉芳。兩年後,兩人在深圳結婚,此後一直定居深圳。
    
    「我們結婚時,我只給劉芳送過一個價值5000元的戒指,11年來她一直耿耿於懷。看到最牛散戶劉芳的報導後,我總算舒了口氣,對她說,以後別再嫌我沒送東西給你了,你看,我把『最牛散戶』的稱號都送給你了。」
    
    葉晶表示,妻子劉芳自始至終沒有碰過股票。醫院的同事看到關於劉芳的新聞,曾半開玩笑地問:「報紙上到處登的那個劉芳,會不會就是你啊?」「如果我是最牛散戶,還用得著辛辛苦苦在這裡上班嗎?」劉芳這樣回答幾次後,再沒人懷疑她了。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1206/112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