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讓百姓的錢一文不值!中共偷偷幹這事 國際看得心驚肉跳

—中國貨幣供應量高速增長引發政治、經濟前景擔憂

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在三月末就超過了三百萬億元人民幣,這個龐大的數額連續引發媒體和輿論的關注。中國廣義貨幣總量這個規模是否是恰當的?又對中國經濟乃至政治格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廣義貨幣總量這個聽起來有些拗口的名詞似乎和人們日常生活隔得有點遠,但卻和人們息息相關。根據有中共官方背景的中國經濟網(隸屬於經濟日報),廣義貨幣供應量(M2)包括了居民和企業、機關的現金,活期和定期等形式存款的總額。

在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3月底超過3百萬億大關的消息首次披露後,就引起了媒體和輿論的極大關注。中國央視、人民網等官方媒體連續作出報導。但外界對此的解讀並不一致。

正常,還是不正常?

據人民網報導,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4月份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M2餘額超過300萬億元,是過去多年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反映。

但財經分析人士、前鳳凰網「十大最有影響力名博」之一的蔡慎坤卻認為,中國M2迅速增長,與貨幣超發有很大關係;而發行這麼多貨幣就是為了支撐GDP(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速,「就是為了GDP的需要,他(中國政府)要跟全世界打擂台,所以只能通過高速增發人民幣才能維持GDP的高速增長。」

實際上,早在十多年前,2010年,《中國經濟周刊》就報導,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直言,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中國就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此後多年中,吳曉靈在不同場合也一直對貨幣超發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問題發出警告。

但M2增發擴張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卻不斷受到外界質疑。中國經濟學者、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去年5月在財新雜誌上發文指出,M2自2022年以來保持高速增長,但GDP增速逐漸落後於M2增速。文章列舉了幾項:M2在2022年較上一年增長11.8%,名義GDP增長5.3%,實際GDP增長只有3.0%;2023年M2同比增長12.7%,但名義GDP上漲5.0%,實際GDP上漲只有4.5%。兩年的數據都表明:M2增速遠超GDP增速;文章強調,M2增發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比較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也注意到M2增速過快可能帶來的問題,今年M2增發的速度已經低於去年同期。據央視網報導,中國M2增速已經從去年一季度的12.7%逐漸回落到今年一季度的8.3%,4月的增速則進一步下降到7.2%。央視在報導中指出,這樣的數據表明貨幣政策正在回歸「正常」。

曾任中國某商業銀行支行行長的張杰對本台記者分析說,央視記者的這種說法恰恰表明,中國的貨幣政策是「不正常的」,「因為中國政府從來沒有承認自己有超發貨幣的問題,也不認為自己以前貨幣發行的速度不正常,因為他們說中國沒有通貨膨脹,或至少說是通貨膨脹不嚴重,現在卻說是回歸正常,這其實就是在說他們自己心裡明白中國的貨幣政策不正常。」

2024年6月5日,北京市中央商務區辦公樓附近一輛電動滑板車的後視鏡反射出的建築工地。(美聯社)

錢去哪裡了?

兩年以來,外界不斷警告,中國存在通貨緊縮的問題,這似乎印證了中國政府所宣稱的不存在通貨膨脹的現象。

中國國家統計局4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1%,升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並且環比下降1.0%;同時,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減少2.8%。這些數據都延續去年以來走緩的趨勢,通貨緊縮的警告聲不絕於耳。

這讓外界困惑,一方面M2供應量仍在高速增長,另一方面似乎居民消費和生產支出的金額增長的速度卻在不斷減慢,不少人發出了「錢去了哪裡」的問號。

蔡慎坤分析說,老百姓不願意花錢,「人們的收入實際上是沒有增長的,這種情況下,老百姓越來越沒錢,對未來越來越沒有信心,購買力越來越下降」;與此同時,現在實體經濟沒有上來,服務業、工業企業的生產也沒有真正的恢復。

蔡慎坤強調,貨幣增發後很多資金實際上沒有回到實體經濟當中,存在很嚴重的資金空轉的問題,現象之一就是銀行存款額很高,「你去看居民的存款,還有企業的存款,都是很高的,企業的存款又主要是集中在國企、央企,以及行政事業單位這部分人的手上。」

蔡慎坤指出,增發的貨幣很大一部分沒有被用於生產,而是大量沉積在政府的債務,「就是企業發債、地方發債的方式,回到政府的資金庫,很多情況下,政府就把這些資金用於還帳,還銀行的利息,還以前到期的債務。」他補充說,還有目前陷於困境的房地產,也沉積了大量資金;所以,實際上現在搞實業,還是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

2024年6月5日,一名男子走過位於設在浦東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法新社

內貶外穩

雖然近一兩年出現了通縮,但維持高速增長的M2供應量仍然引發了人們對通脹的預期。近幾個月,不少地方出現了水電燃氣漲價,似乎正在傳達通脹的信號。而最近又爆出「窮人三件套」榨菜、泡麵、飲料價格飆升。

蔡慎坤說,在M2快速增長的前提下,基本生活資料漲價是遲早的,「從今年開始,他(中國政府)必須對所謂國計民生的重大領域調整價格,他要讓現在的老百姓有一種緊迫感,要他們認識到,錢拿在手裡可能以後一錢不值,逼迫大家要花錢。」

M2持續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內部充斥著大量的貨幣,外界普遍認為,這實際上導致人民幣對內貶值,但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卻沒有出現明顯波動。蔡慎坤分析說,中國匯率穩定是因為中國政府一直控制匯率,這一方面是有利於其進口,另一方面,中國的出口在價格上還是有一定的優勢,暫時不需要通過對外貶值的方式來促進出口,「他的優勢是什麼呢?就是他製造業的成本遠遠低過西方國家,甚至低於一些東南亞國家,所以他的優勢還在。」

張杰指出,中國是在控制匯率,試圖穩住進出口,但現在出口也面臨西方圍堵輸出過剩產能的問題。他認為,無論是M2繼續高速增長,還是穩定匯率,都無法真正挽救中國的經濟,因為中國經濟實際是出了結構性問題,「經濟的三駕馬車都出了問題,消費出問題,出口出問題,投資人家也不來。」

張杰強調,中國不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而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在習近平上台以來並沒有緩解,反而不斷加深,這體現出來的絕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政權的危機問題。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7/2064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