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8964 大陸民運人士致全國公民公開信

作者:川渝黔部… 文章來源:維權網  

     
     
     歷史人民寫就 槍炮豈能壓制正義
    
    
    
    二十年前,以學生、知識分子和廣大人民為主導發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愛國民主運動,以實現民主、擴大自由、反對貪污腐敗為目的,這場運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承認和支持,但中共當局罔顧事實,從陳腐的階級鬥爭觀念出發,妄圖維持一黨獨裁的地位,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動用數十萬軍隊使用槍炮和坦克針對手無寸鐵的平民,數以千計的學生為之喪生,釀成了一場人間慘劇。
    
    二十年過去了,中共當局採取鴕鳥政策,在一切公共視線中消除了有關八九民運和六四事件的痕跡,妄圖將這場偉大的愛國民主運動和他們的罪惡從人們的記憶中抹去。
    
    但是紙永遠包不住火,真相不可能永遠被謊言所取代,人民心中自有一本不可盜版的歷史,人民對正義的追求不是槍炮和監獄所能禁絕的。
    
    我們是一批八九愛國民主運動的參與者、六四大屠殺的見證者和有良知的中國公民,二十年來,我們從來沒有放棄對真相和正義的追求,我們出於自己的良知和本著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在八九民運和六四事件二十周年來臨之際向全國公民發出我們的聲明:
    
    一、正確評價八九愛國民主運動,八九民運是中國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一次壯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遭受專制和獨裁壓迫後的反抗,是人民自發的正義行動,必將在世界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歷史中大放異彩。
    
    二、六四事件中當局使用本來是保家衛國抵禦外侮的軍隊來鎮壓平民運動,是極其野蠻的反人類暴行。
    
    三、成立由獨立機構和個人組成的「六四真相調查委員會」,弄清六四大屠殺的歷史真相。
    
    四、在事實真相的基礎上,將在六四屠殺中遭到屠殺的平民追認為民主衛士,並對他們的家庭進行撫恤。
    
    五、釋放所有在八九民運和六四事件中因為良心受到當局鎮壓的良心犯,對因此被判死刑和有期徒刑的所有正義的人士進行平反和國家賠償。
    
    六、全面評價八九民運和六四事件,歡迎在八九民運和六四事件中被迫害而流亡海外回國共商國是,對因此而被解除公職或者受到牽連的人員進行妥善安排。
    
    七、實行民主是不可阻擋的潮流,槍炮不能壓制人民追求民主和正義,中共當局必須符合民意,放棄獨裁,主動承認自己犯下的歷史罪過,請求人民的寬恕,自覺實行民主。
    
    中國人民沉默了太久,但是沉默不意味著永久的懦弱,當火山被暫時埋藏時,熱情的涌動卻不能被撲滅。在六四事件二十周年之際,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緬懷六四事件中為中國的民主事業而獻身的烈士,我們將牢記烈士為之付出生命和鮮血的民主事業。
    
    六四先烈英魂不遠,中國人民不會忘記你們的,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們不會忘記你們的。歷史永遠在人民心中,民主的中國就在不遠,而六四烈士將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川、渝、黔部分人士簽名:(排名不分前後)
    
    張先痴 四川 右派 詩人
    冉雲飛 四川 學者
    李宇 四川 角馬俱樂部發起人 民主人士
    李雙德 四川 維權人士
    趙天春 四川 民主人士
    鄧永亮 四川 維權人士
    盧剛 四川 民主人士
    丁茅 四川 八九學生領袖 民主人士
    張明 四川 八九學生領袖 民主人士
    枉成明 四川 維權人士
    陳衛 四川 八九學生領袖 民運維權人士
    歐陽懿 四川 民主人士 作家
    左小環 四川 民主人士
    黃小芹 泛藍聯盟維權人士 黃曉敏之妹
    劉賢斌 四川 八九學運領袖 四川民主黨領袖
    陳雲飛 四川 民主人士
    李棟白 四川 網絡作家 維權人士
    鄧煥武 重慶 右派 民主人士
    穆家峪 重慶 公民力量
    雷元海 重慶 民主人士
    王明 重慶 民主人士
    李運聲 重慶 民主人士
    何兵 重慶 民主人士
    陳 西 貴州 民主人士
    廖雙元 貴州 民主人士
    申有連 貴州 民主人士
    徐國慶 貴州 民主人士
    莫建剛 貴州 民主人士
    全林志 貴州 民主人士
    吳 郁 貴州 民主人士
    張明珍 貴州 民主人士
    李元龍 貴州 民主人士
    李任科 貴州 民主人士
    馬玲麗 貴州 民主人士 
    曾 寧 貴州 民主人士
    李 果 貴州 民主人士 
    陳德富 貴州 民主人士
    杜和平 貴州 民主人士
    吳玉琴 貴州 民主人士
    陳 兵 四川 民主人士 

責任編輯: 劉詩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605/13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