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中國的人均收入差距約55倍

作者:
    原題:中國的人均收入差距約55倍----我國收入差距被低估,灰色收入是差距過大主因
    
    為弄清情況,我們於2005年-2006年對全國幾十個城市和縣的兩千多名不同收入階層的居民進行了家庭收支調查。調查採用社會學方法,取得了較真實的收入消費數據,並根據「一定的恩格爾係數與一定的人均收入水平對應」的原理,將樣本數據與國家統計局城鎮住戶調查數據進行了分組比對。結果發現,在恩格爾係數相同的情況下,統計局樣本中各高收入組的人均收入都低於調查樣本,且收入越高,差異越大。這說明統計局的高收入居民收入數據有嚴重遺漏。
    
    根據恩格爾係數和其他一些消費特徵進行初步推算,占城鎮居民家庭10%的最高收入居民(約1900萬戶,5000萬人),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7 萬元,相當於原有數據(不到2.9萬元)的3倍多。其他中高收入居民的收入也高於原有統計。推算城鄉居民收入總額約12.7萬億元,而不是8.3萬億元;占國民總收入69%(但國民總收入也可能需要上調)。全國城鎮居民收入中沒有統計到的隱性收入總計4.4萬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24%。
    
    分析說明,統計收入遺漏主要發生在占城鎮居民家庭10%的高收入戶,占全部遺漏收入的四分之三。這表明高收入階層中存在大量隱性收入。目前城鎮最高與最低收入10%家庭間的人均收入差距約31倍,而不是統計顯示的9倍。城鄉合計,全國最高與最低收入10%家庭間的人均收入差距約55倍,而不是按統計數據推算的21倍。中國實際收入差距要遠大於統計顯示的水平。由於數據不充分,難以重新計算基尼係數,但肯定會明顯高於世界銀行計算的0.45的水平。
    
    作者分別根據居民的家用汽車、商品住宅、出境旅遊、銀行存款分布等數據對結果進行了驗證。各項結果大體一致,證明以上關於最高收入居民人均收入的推算是基本可信的(甚至可能偏於保守)。上述結果說明,在中國城鎮高收入居民中存在大量灰色收入,這是導致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因素。關於灰色收入的來源,目前無法取得完整的資料。但據公開資料分析,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財政資金通過「條條」(部門)渠道分配到各地的部分存在嚴重管理漏洞。有大量資金脫離了財政管理程序,透明度低,濫用和漏失嚴重。2005 年這部分資金估計約5600億元,漏失部分待查。近年來國有固定資產投資數額巨大(2006年4.5萬億元),投資項目層層轉包、工程款層層剝皮、營私舞弊現象嚴重,漏失巨大。據有些項目的情況,施工單位實際拿到的工程投資還不到工程撥款的三分之一。
    
    第二,金融腐敗普遍存在。據央行研究局2003年一項大面積調查,全國正規金融機構貸款在正常利息之外的額外付費已成為一項「潛規則」。平均而言,企業在每筆貸款正常利息之外的額外付費和為維持與金融機構「良好借貸關係」的費用合計,相當於貸款額的9%。2006年全國金融機構貸款22萬億元;考慮大型企業貸款條件有利,較少發生這種情況,按貸款額的一半推算,額外付費給全國金融機構相關人員帶來的灰色收入可能高達1萬億元。由此造成的不良貸款損失還未計算在內。上述結果在一些企業調查中也得到了一定的驗證。
    
    第三,行政許可和審批中的尋租行為。例如各地黨政官員入股煤礦,這些「股權」多是憑審批權、檢查權、資源控制權換來的。又以醫藥業為例,一個時期以來藥品審批和流通環節極為混亂,給醫藥行業和相關權力部門某些人帶來了巨額灰色收入。世界銀行2006年進行的中國120城市競爭力調查指出,企業的旅行和娛樂花費可以衡量對政府官員的「非正規支出」(行賄的委婉說法)。這項花費占企業銷售額的比例在各地和各類企業有所不同,最低0.7%,最高 2.3%。如果以 0.5%作為企業正常支出水平,超過部分作為行賄部分,按2006年全國工業、建築業和第三產業銷售收入55萬億元計,企業用於行賄的旅行和娛樂花費約為 5000億元。這可能還只是行賄的一小部分,未包括現金、存款、實物、信用卡劃帳、股權贈送等行賄方式。
    
    第四,土地收益流失。2005年有價出讓國有土地16.3萬公頃,其中「招拍掛」出讓面積只占三分之一。「招拍掛」與其他方式出讓的平均地價相差 4-5 倍,差價每公頃500多萬元。除去其中0.5萬公頃國民住宅建設用地不適用「招拍掛」方式,其餘10.1萬公頃土地少收5400億元。這成為房地產開發商暴利和權力相關者灰色收入的來源。未採用有價出讓方式但進入了市場的土地還未計入。
    
    此外,在土地徵用開發過程中估計地方政府平均每畝獲益10萬元,合計2080億元。這部分本該用來補償失地農民和用於社會長遠發展的土地收益,在大多數情況下被作為地方當期額外收入花掉了,其使用嚴重缺乏監督。
    
    第五,壟斷行業收入。2005年電力、電信、石油、金融、保險、水電氣供應、菸草等行業共有職工833萬人,不到全國職工人數的8%,但工資和工資外收入總額估算達1.07萬億元,相當於當年全國職工工資總額的55%,高出全國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部分約9200億元。其中相當部分來自行政性壟斷。
    
    以上內容中有數量依據的項目,包括金融腐敗、土地收益流失、企業用於行賄的旅行和娛樂支出、壟斷行業灰色收入等,數額已接近3萬億元,占了4.4 萬億元遺漏收入的大部分。這說明中國國民所得分配體系存在巨大漏洞和嚴重製度缺陷。目前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原因,主要不在於市場化,而在於制度不健全所導致的腐敗和灰色收入。
    
    近年來,收入差距擴大已經引起越來越明顯的經濟結構失衡。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出現了儲蓄過度和大眾消費增長滯後,內需相對不足,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更嚴重的是,經濟發展的成果通過非正當途徑向少數人集中,導致收入分配嚴重不公和社會兩極分化。這是引起廣泛不滿的主要原因,是對建設和諧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最大威脅,需要決策層以力挽狂瀾的決心進行應對。
    
    因為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是體制缺陷導致的國民所得初次分配扭曲,也就不可能單靠收入再分配解決這些問題。而由政府部門掌控大量資源進行轉移支付,可能進一步導致公共資源流失和逆向再分配,惡化收入分配格局。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公共管理體制改革、首先是政府改革步伐,從體制上消除腐敗滋生的根源。
    
    ----當前需要具體研究如何將灰色收入納入收入分配統計的視野。本項研究依據的資料是有限的,很多方面的情況需要進一步搞清楚。
    
    ----需要有一個綜合性的權威部門從制度建設的高度通盤考慮政府管理制度改革,有些工作還需要與人大的立法和監督工作結合進行。
    
    ----政府改革當務之急是針對財政、金融、行政管理、土地和國有資源管理制度中容易造成公共資金流失、尋租腐敗行為和產生灰色收入的制度漏洞,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並借鑑國內外成功經驗,逐項形成改革方案並加以推進。
    
    ----政府改革應從建立規範和透明的制度入手,例如職能部門的專項資金管理和投資項目的資金管理體制等方面建立公開透明的制度。
    
    ----減少尋租空間,限制和清理不必要的行政審批、許可、監管項目,減少行政性壟斷,減少對市場的干預,規範政府部門職權範圍,健全審批、許可、監管制度,接受社會監督。這些改革必然面臨很大阻力。從長期來看,只有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民主化進程,才能形成公眾對政府管理的有效監督,從制度上保證政府和公共部門管理的合理化。
    
    (註:本文為《國民所得分配狀況與灰色收入》研究報告摘要。)
    
    官方研究機構的調查報告披露:在金融、外貿、國土開發、大型工程、證券五大領域中,擔任主要職務的基本上都 是高幹子弟。中國的億萬富豪,九成以上是高幹子女,其中有二千九百多名高幹子女,共擁有資產二 萬億。
    

一份關於貧富兩極分化的調查報告
    
    近日,國務院研究室、中央黨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部門的最新一份關於社會經濟狀況的調 查報告出爐了。該報告較詳細地記錄了社會不同階層的經濟收入。其中列出城市高、中級公務員收入已經超過西方 歐美已開發國家公務員收入及中產階層。
    

高幹子女掌控五大經濟部門
    
    該報告表明:在金融、外貿、國土開發、大型工程、證券五大領域中擔任主要職務的,有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是高 乾子女,實際上已形成了官僚資產階級。
    

三千高幹子女,擁有資產二萬億
    
    該報告披露:至二00六年三月底,內地私人擁有財產(不包括在境外、外國的財產)超過五千萬以上的有二七三一0人,超過一億元以上的有三二二0人。超過一億元以上者,有二九三二人是高幹子女,他們擁有資產二萬零四百五十餘億元。他們較集中在以下八個省市:廣東省,一五六六人;浙江省,四六二人;上海市,二二五人;北京市,一九五人;江蘇省,一七二人;山東省,一四一人;福建省,九十二人;遼寧省,七十九人。
    

億萬富豪資產來源主要靠權力
    
    億萬富豪的資產來源,主要是依靠家庭背景的權力,有合法的,有非法的,有合法下的非法所得,主要有以下多個方面:(一)以引進外資(包括駐外中資到內地投資)從中獲取回佣。(二)進口、引進成套設備,一般比國際市場高出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三百。例如,從義大利引進位造皮鞋的自動流水線,國際市場價二百萬美元,廣東、江蘇引進同一型號,報價分別為六百萬美元及七百二十萬美元。一套年產五十萬噸化肥成套設備,國際市場價二點二億美元,山東、遼寧以四億美元報價引進。(三)操控國內資源、商品,出口獲利。(四)國土開發、地產倒賣,靠銀行借貸,無本獲暴利。(五)走私、逃稅,每年走私進入市場的日本、歐洲轎車三萬至四萬輛。(六)金融機構無抵押信貸,資金外流到個人口袋,這也是金融機構壞帳的主要因素之一。(七)獨家或霸占大型工程承包。高速公路百分之八十五由私企承包,承包商是當地高幹親屬。一公里程的高速公路,能獲利七百萬至一千一百萬。(八)抽逃資金到個人帳戶,一般通過金融機構、中資進行。(九)操控證券市場,製造假信息勾結金融、傳媒造市 ,從中獲利。
    

粵、滬、蘇等省市高幹子弟致富概況
    
    廣東省十二家大地產商都是高幹子弟,其父親包括前政治局委員、人大副委員長、前政協主席、前省 長等。
    
    上海市十家大地產商,有九家是高幹子弟為老闆;十五家工程建築承包商,除二家屬於國企外,十三家都是高幹子 弟
    
    江蘇省有二十二家大地產商、十五家工程建築承包商,清一色由幹部子女操控,其父親包括現職副省長、省人大副 主任、前省委副書記、前省法院院長等。
    
    官方研究部門這個調查報告,給鄧小平"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做了一個完滿的註解。原來這個"大公無 私"是讓自己的家族"先富"起來。
    

我們從哪裡來,向何處去
    
    ----走向人生終點的思考
    
    鍾沛璋
    
    2006年世界銀行報告:中國0.4%的人口掌握了全國70%的財富。美國是5%的人口掌握全國60%的財富。中國的貧富差距是美國的10倍,與世界相比,也是如此。
    
    2006年國務院研究室、中紀委辦、中國社科院聯合的《全國地方黨政部門國家機關公職人員薪酬和家庭財產調查》批露:黨政幹部已經形成社會特權有產階層。其中地廳級以上幹部已是官僚特權階層,他們的收入是當地城市人口收入的8—25倍,是工農的25倍—85倍。
    
    材料顯示:中國500個特權家庭,加上他們的子孫、親友和身邊人員5000萬人,壟斷著整個中國。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中國問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809/13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