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中華武術:將失傳的武器銅扇

—10斤重銅扇傍身 亦文亦武顯風流

10斤重銅扇傍身 亦文亦武顯風流
陸師傅展示銅扇,他是這一傳統工藝的兩個傳人之一。

源於中國明代的傳統工藝「銅扇」,曾因文人墨客之所好而盛極一時,但由於製作成本高昂,且缺乏市場,加上現代的年輕人缺乏傳統文化基礎,「銅扇」這門傳統工藝如今少人問津,可能因後繼乏人而失傳。

據《廣州日報》報導,在廣東省廣州恩寧路的一家銅器店裡,銅扇雕刻師傅陸紹強說,銅扇相傳起源於明代,基本結構至今不變。銅扇尺寸可大可小,重量從3斤至 10斤不等,最大的一把銅扇,扇面半徑有52厘米。店裡一把銅扇的扇面上,可看到人手雕刻的詩詞,分別用正楷、隸書和行書刻上明人屠隆的詩詞作品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字跡清晰有力,扇子的另一面則是一副山水字畫。

「由於太重,銅扇難以作扇涼用」。陸紹強說,現在的銅扇多取其裝飾性和工藝性,「有不少人要求訂製扇子,用作裝飾和收藏。」銅扇的構圖與一般摺扇無異,多是一面詩詞,另一面圖案,「扇面上的字畫是機器無法完成的。」

古文人傍身用能文亦能武

明代的道教練功者是銅扇的創始者。原來,古人攜帶刀劍走在大路上過於顯眼,扇子相比之下更便於攜帶,也符合文人的身份。

相比一般刀劍,銅扇在防身的同時也不會顯得粗暴,因而被稱為「最斯文的冷兵器」,受許多習武文人的喜愛。

陸紹強演示:將扇收合作木棒狀,可「擋格」、「挑截」抵禦進攻;而將扇子展開,又可「砍削」作進攻用。「當代太極名師甘明海、螳螂拳名師顏志圖都有銅扇,作為玩賞、鍛鍊之物。」

既然是文人傍身之物,扇面上的詩詞畫作便少不得。

陸紹強自述,他從6歲起就跟隨父輩習武,對詩詞書法也懷有興趣,因此對銅扇情有獨鍾。如今,一把把產自西關的銅扇,書畫雕刻都是出於他的手筆。

銅扇工藝恐後繼無人

陸紹強說,盈利並不是他製作扇子的主要目的,一把普通的銅扇材料成本約200元左右,主要貴在人工成本上,售價起碼要1500元起,訂做的客戶比較少,主要都是武術家,「接到訂單才做,做這個只是興趣。」

「制扇對手工工藝的要求很高,扇柄的凹痕都是人手用銼子一下一下鑿出來的。」如今,陸紹強負責銅扇的書畫雕刻,製造則由師傅唐保國負責,這兩位老廣州肩負著銅扇的傳承大任。

銅扇製作成本較高,人手製作耗時4至5天才完成一把,售價從1500元至4000多元不等,缺乏市場;其次,年輕人一方面缺乏傳統文化基礎,另一方面,做銅扇不能賺大錢,很難吸引新人,因此「我們這一代過後,便後繼無人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廣州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105/15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