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世界首個人造生命自己繁殖 網友驚呼2012來了

—歐巴馬下令評估風險

與此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科學家的評價比較謹慎,認為文特爾研究所只是部分合成了現有細胞,並未跨越「無中生有、創造生命」的界限。波士頓大學生物醫學專家詹姆斯·柯林斯表示,他不認為上述合成的單細胞生物體意味著一種人造生命形式的誕生,它只是一個帶有人造基因體的生物體,而非人造生物體。

人造生命顯雙刃劍效應 歐巴馬下令評估倫理風險(圖)

新聞來源: 新華網 國際在線


  人造生命「人造兒」菌落圖
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世界首個人造生命細胞。
  克雷格·文特爾將一種稱為絲狀支原體絲狀亞種的微生物的 DNA進行重塑,並將新的DNA片段「粘」在一起,植入另一種細菌中。新的生命由此誕生,這種新生的微生物能夠生長、繁殖,並產生一代又一代的人造生命。植入的DNA片段包含約850個基因,而人類的DNA圖譜上共有約20000個基因。
  這個人造生命被戲稱為「人造兒」(synthia),它是人類科學史上一個革命性的成果,為今後人造微生物的應用研究鋪平了道路。在未來,人類也許能夠建立微生物「製造廠」,製造出微生物藥劑、微生物燃料,以及能夠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清潔工」。
  然而,科學的發展總是一把雙刃劍。道德主義者指責製造人工生命是「瀆神」,是「藐視生命」。有人擔心「人造兒」開啟了「潘多拉的魔盒」,為未來製造生化武器奠定了基礎,而實驗室一個微小的失誤就可能產生新的瘟疫,奪去數百萬人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網友評論:
 

[3樓] 標題:《牛比啊,就不怕控制不住進化嗎?》 發表人: 天朝萬稅 所在地: 美國 

[2樓] 標題:《臥槽太可怕了-。-》 發表人: 我真無言了 所在地: 美國 

[1樓] 標題:《我的天啊。。。。》 發表人: Diver 所在地: 美國 

無語。。。。坐等2012


美國私立科研機構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研究人員20日報告說,他們,從而向人造生命形式邁出了關鍵一步。人造生命相關技術的應用前景固然廣闊,但其雙刃劍效應絕不可忽視。

  這些研究人員人工合成了一種名為蕈狀支原體的細菌的去氧核糖核酸(DNA),並將其植入另一個內部被掏空的、名為山羊支原體的細菌內。經過多次失敗,他們最終使植入人造DNA的細菌獲得新生,並開始在實驗室的培養皿中繁殖。研究人員希望藉此更好地了解驅動所有生命的基礎機制,並利用基因工程製造某些種類的細菌,用於生產燃油或消解毒性廢物等。

  對於這項成果,科學界反應不一,有些科學家評價頗高,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科學家心情複雜,態度審慎。

  給出高評價的,有美國拉特格斯大學分子生物學家理察·埃布賴特。他說:「這是人與自然關係的一個轉折點,歷史上第一次有人創造了一個完整的帶有預定特性的細胞。」史丹福大學生物醫學倫理中心主任戴維·馬格努斯甚至認為,這項研究可能開啟基因工程新紀元

  20日出版的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封面文章預測,將來有一天,新的細菌、動物或者植物等生命體將被電腦設計,最後被人類製造出來。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創造生命的舉動比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更能證人類掌控自然的能力。

  與此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科學家的評價比較謹慎,認為文特爾研究所只是部分合成了現有細胞,並未跨越「無中生有、創造生命」的界限。波士頓大學生物醫學專家詹姆斯·柯林斯表示,他不認為上述合成的單細胞生物體意味著一種人造生命形式的誕生,它只是一個帶有人造基因體的生物體,而非人造生物體。

  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注意到了這項成果。他當天致信負責生物倫理問題研究的一個總統委員會的主席、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埃米·古特曼,要求委員會評估這類研究在醫學、環境、安全等領域的影響。

  事實上,近年來,克隆技術、幹細胞技術和基因工程等飛速發展,但它們引發的倫理和道德之爭從未止息。對待人造生命,在看到其巨大應用前景時,也要時刻警醒其可能帶來的危害。

  《經濟學人》雜誌認為,人造生命看起來是一件令人驚奇的事,這種技術具有眾多優勢。就短期而言,可以應用於製造更好的藥物、農產品、綠色燃料以及促進化學工業的發展;但從長期來看,誰也不知道它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種技術與生俱來地存在著危險,如果濫用可能導致恐怖的災難。

  該刊因此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何控制這些能自我複製的人造生命?誰能擁有人造生命基本工具的專利權?這些問題的答案無疑在於各國政策制定者如何保持理性,戒慎警惕,對此類技術加強管制。

  歐巴馬在致信古特曼時也表示,需要確定這類技術的合適倫理界限,將其危害控制到最小程度。環保組織「地球之友」也認為,必須確保相關法規到位,以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免受這項有潛在危險的新技術傷害。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522/167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