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帶你走進美國真實的養老院

作者:
「對你的孩子好一些,是他們決定你去那家養老院」 (Be nice to your children, they choose your nursing home),很多美國人喜歡說這句話,聽起來讓人有些心酸。


美國人從小相對獨立,一生中很多重要的決定如上學、成家等大事多是自己做主。年紀大了退休後一般也都選擇獨立居住,很少選擇和子女住在一起 (西語裔的墨西哥美國人除外)。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老人喪失獨立生活和判斷能力後,如果病人和家屬沒有特殊選擇,很多時候是醫生和社工人員決定病人是否應該搬入養老院(Nursing Home)。

據統計2004年美國共有養老院一點六萬個,床位一百七十萬張。隨著美國近年來「嬰兒潮」一代的老年化,養老院的數目和床位還在持續快速的增加。由於加州亞裔人口的迅速增加,不少針對亞裔人口的養老院也應運而生。美國養老院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是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medicare 和 medicaid,養老院必需通過聯邦和州政府的認證,必需遵守聯邦和州政府的法律和法規, 並定期接受檢查。

下面是我拍攝的養老院的一些情況,已經有國內來的老人住進了這類的養老院。

養老院的外面


加州是地震高發地區,養老院大多是互相聯繫在一起的一層建築。地震時,便於快速疏散。


lobby 里的鋼琴,不少青少年志願者在周末或節假日來為老人們演奏。


這是一條受過嚴格訓練,有執照的「治療狗」。美國養老院是最早把狗用在臨床治療的地方。老人一般都喜歡狗, 從老人眼裡看的出,狗給老人帶來的快樂遠多於老人自己的親屬和醫護人員。


兩邊牆上有寬大結實的扶手,便於坐輪椅的老人扶著站起來。


護士站,病歷存放在這裡。每個老人都有自己的醫生,醫生一般每個月來看老人一次。養老院24小時有護士或護士助理值班,如有問題,護士可以和醫生聯繫。緊急情況,救護車一般能在幾分鐘內把老人送到附近醫院的急診室。


老人就餐的地方,餐桌之間的距離很大,是因為大部分老人需要坐在輪椅上吃飯。雖然不少老人已經呆傻,多一些社交活動還是有益的,有利於減緩痴呆症狀的惡化。


一天三餐的食譜,營養均衡,可惜不少老人沒有胃口。


小賣鋪


chapel


室內活動場所


物理治療室。在專業理療師的指導下,不少中風或骨折的病人可以部分或全部的恢復日常功能。


兩個老人一間的臥室。為了防止老人從床上摔下來,養老院可以提供矮床。


老人坐在這樣的椅子上,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洗澡。


為輪椅外出特殊設計的專用車


臨床工作中經常看到這樣的例子:在年齡和健康狀況相似的退休老人當中,那些對退休生活心理調整好的,心寬體胖的老人,往往自主生活能力更強,進養老院的時間越晚,壽命也更長。其實不論年齡,每個人都要多關心自己的健康。在精神,身體和物質上做好準備,以便最大限度的延長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照顧好自己也是對親屬和整個社會的貢獻。

很喜歡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年紀只是件心事兒, 你不上心,那就沒事兒 (Age is an issue of mind over matter. If you don't mind, it doesn't matter.)

祝天下所有的老人健康長壽,遠離老人院。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goodoctor的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928/18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