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中秋節的吃與歌:原來比月餅多的多

作者:

     氣溫開始下降時刻,鄉愁就會逐漸上升。 

     一、我家月亮最圓 

     中秋節就是一個典型的東方文化鄉愁符號或例案。李白杜甫張九齡孟浩然蘇軾徐志摩們等等月光愛好者,他們在1949年前的月光里幾乎句句碰頭。詩例此處不宜多舉。 

     在裝滿時間的季節小方舟里,月光自有它們自己的那一道吃水線。 

     我認為,東方的月亮就是比西方的圓。 

     中秋節是中國人團圓的象徵,大家也肯定多吃圓形的果蔬。北中原有謠歌「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滿盤」。謠歌里介紹明月初升的方位,座標,以及方位圖譜里的鄉村食品種類。在鄉村拜祭月亮儀式中,還可見石榴的重要。 

     另有一首北中原鄉村流行民謠: 

     「八月十五月兒圓, 

     西瓜月餅敬老天, 

     敬得老天心喜歡, 

     一年四季保平安。」 

     「老天」是虛指,代指。在鄉村,居住在三米以上的神靈都可尊稱「老天」。馬克思和上帝和玉皇大帝都在三米以上。你聽這詩口氣和風格,像是白居易創作。實際上,它是我們鄰村二大娘口占一絕。雖說有點討好老天爺口氣,但絕對是「詩言志」。 

     二、看石榴登場 

     石榴正好在中秋節前後成熟下來,個個大如拳頭。中秋的石榴長熟後,在我們那裡不叫「摘石榴」,而是叫「卸石榴」。語氣加重。 

     卸下的石榴先裝到明淨的盤子裡,上供,祭月。然後,一家再分吃。在鄉村,石榴是吉果,它代表長壽,團圓,多子。它夢幻一樣。我們家院子裡,姥爺先後種有兩棵石榴樹:白石榴,紅石榴。我曾專門寫過一篇晶瑩透亮的「石榴志」。紀念那些飛翔的石榴。 

     石榴來自西方波斯,最後成為東方華夏一員。它年年沉浸在東方月光里。它在我們村深處的月光里瞌睡。它在月光的裙子裡。 

     三、還有西瓜 

     在我的童年時節,那些瓜果們還是按照傳統時間順序來一一登場的,因為沒有冰箱,四季還尚未顛倒,大地尚未四季如春。 

     保持季節的自然順序是對神靈最基本的敬重。 

     在北中原,一顆西瓜能存放到中秋節且做到完整而不腐敗,確是一種不易的堅持。它不是藏在乾燥的麥囤裡面,必定就是西瓜秧上最後的那一顆貴族。 

     中秋節這一天,親戚來臨,能吃上西瓜那才叫有面子,在一個村里都有面子。穩儲西瓜也包含一種耐心。 

     四、毛豆角 

     盤子裡有毛豆。 

     「八月十五月兒圓,毛豆角兒一順彎。」是說民謠里毛豆的形狀。中秋月亮地里,煮了一鍋青嫩毛豆,那清氣自然就會瀰漫小院。它顯得鄉村祭月也是帶有鄉土性的。 

     況且,熟毛豆在鄉村里吃才顯得體。又有月光相佐。 

     五、葡萄下的天空 

     葡萄在中秋也可以上供。我說了不權威,且看有八大山人《清供圖》為證。墨葡萄。 

     每一個人童年擁有的那一部分想像,都是在一方葡萄架下面最早窺到的那一方天空。一顆露水裡的天空,它是如此遼闊,如此深邃。 

     六、最後再說月餅 

     不吃月餅的中秋節能叫中秋節嗎? 

     中國的月餅發展到現在,種類已是「百花齊放」,「金壁輝煌」。早是今非昔比。「只要最貴的,不要最好的」。這是現代成功人士一直堅持的標準之一。 

     童年時鄉村的月餅大都是「面月餅」,我姥姥要提前一天來蒸月餅。在一方陶製品的月餅模子裡,一一耐心填上麵團,再往案板上面磕下來。月餅裝一肚子白糖,紅糖。外面撒幾顆芝麻。 

     月餅上邊拓出來的文字多是「花好月圓」,「平平安安」這些字樣。顯得「有文化」。後來上鍋一蒸,它們都成了「面文字」,但我吃起來,並沒有語言的味道。 

     一個村里家家都有月餅模子,有陶質,石質,木質。村裡有的月餅模子卻顯得沒文化,上面竟然沒有一個字,那些沒有文字的月餅模子,在村裡的眾多姥姥們手下,不甘寂寞,就開始用頂針、木梳篦、小酒盅,在麵餅印上另一些花紋。那些花紋細碎可憐,咳嗽一聲,似乎就要抖落下來。 

     我們到鄰村走親戚,籃子裡也要帶上熟月餅,上面曾印著我姥姥的手紋。 

     後來有一年,在一個中秋晚會,閒聊,大家給我講完康定斯基之後,我就問周邊的人:中秋節你家裡吃啥? 

     一個南方人說,中秋節要吃芋頭,他們叫「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膽子可敬。 

     另一個富N代回答我:我們家吃一千元一盒的金箔極品月餅口也!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中時電子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911/21871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