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的抗議集會

德媒將什邡事件看作中國公民在環保方面針對當局的第三次重大勝利,認為環保運動已經誕生,當局必須認真對待,越來越多的幹部也漸漸明白不顧環境的增長惡果。

「憤怒公民迫使政府屈膝」

《世界報》7月4日認為:「什邡市黨的領導及時轉彎,不僅出於自己的明智。地方政治家處於來自北京的極大壓力之下,以避免會導致地方衝突升級的因素。

「中共最高層想在10月份的18大上更新,為此不許有外來的干擾,於是維穩就成了共產黨人和公民的首要義務。」

該報寫道:「……環保示威者的第一次成功是在2007年夏天,在華南沿海大城廈門,2萬多人通過持續抗議迫使一個新化工廠停建、然後搬遷。

「在中國東北港城大連,市民去年8月通過大遊行阻止了一個大型石化廠的興建。2011年在中國發生了大約半打的公民抗議,抗議新建化學、金屬或造紙業項目。

「所有大型新項目如今都得料到公民會反對,比如在重慶,他們將巨頭巴斯夫化工廠的批准程序拖延了一年。

上海的居民由於害怕磁輻射和噪音汙染,迄今阻止了磁懸浮在內城繼續擴建。

「這個當初造價10億歐元的交通系統半途而廢,只在浦東機場和30公里外的市區火車站之間來回疾駛。」

「中國領導人必須認真對待」

該報寫道:「就連愛國的《環球時報》也要求吸取正面教訓,認為大項目必須更好地向公民解釋,顧及他們的害怕與擔心,『最近的事再次損害了政府的威信』。中國草率行事一意孤行的決策者們開始反思了,因為公民們迫使他們這樣去做。」

《維也納日報》7月4日寫道:「什邡在全中國一舉成名,因其持續3天之久的反對鉬銅冶煉廠的公民抗議。」

該報認為,「要是這個項目被取消,就是為環境而遊行的公民在3年內針對政府的第三次重大勝利。2011年8月,12000人在東部海港大連上街遊行,反對一座生產劇毒對二甲苯的化工廠。2011年12月,在廣東省的南部城市海門,公民抗議成功地阻止了一座燃煤電廠的擴建。

「中國領導人必須認真對待這些抗議,尤其是2012這個黨和國家最高層權利交接和更新換代的一年,秋季就將上演。在北京的中南海,黨的領導幹部面臨的任務是:脫離迄今不計後果的增長路線,但繼續創造就業,同時保持國家穩定。」

「不惜代價的增長是純粹的幻想」

《維也納日報》7月4日的社論認為,「經過幾十年不惜一切代價的高速增長,城市中產階層要求清新的空氣、潔淨的水和少許生活品質。」

社論認為,「當致力於西藏、新疆、言論自由或人權的活動家們很快會鋃鐺入獄,環境組織綠色和平在北京的辦事處發現自由發展的餘地,維權人士對此只能夢想。

「政府似乎在環境領域慢慢學到一些東西,因為,建立在無所顧忌的資源開採和環境破壞基礎上的增長,是純粹的幻想。對環境損害的修補會毀掉全部的增長進步,2005年當時大膽的環境部副部長潘岳就在《明鏡周刊》專訪中這樣警告。對中國領導人而言,潘岳或許太過綠色,在舞台上消失了。在中國的第12個五年計劃(2011-2015)中,還是提到『可持續增長』和環境保護。中國已經是太陽能電池和電動自行車的最重要生產國。環境技術在中國是一個欣欣向榮的產業部門。紅色中國必須變綠,似乎越來越多的黨的幹部也漸漸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