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為挽頹勢 李寧親上陣

作者:

Shaun Best/Reuters 李寧在2008北京夏季運動會上點燃火炬。李寧建立了一家同名服裝公司。

香港——隨著中國消費者捂緊自己的錢包,李寧公司銷售和盈利下降,要讓這家運動服裝公司擺脫困境,似乎像奧運會比賽一樣難。

至少,扭轉乾坤肯定是李寧公司所期盼的,該公司是耐克(Nike)和阿迪達斯(Adidas)等西方巨擘的中國競爭對手。

Nelson Ching/Bloomberg News 北京街道上的李寧運動鞋。

這家運動鞋和服裝零售商上周四表示,其創始人和主席、現年49歲的前奧運金牌得主李寧將擴大職責範圍,此前公司行政總裁卸任。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李寧作為體操運動員贏得6枚獎牌,那是1952年後中國首次參加夏季奧運會。近年,李寧在國外最為人所知的,也許是作為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火炬手,在開幕式上以「飛天」之姿在圍繞北京國家體育場一圈的祥雲畫卷上奔跑,最後點燃主火炬。

如今,李寧肩負著以另一種高難度動作傳遞火種的任務。上周四,他的公司「李寧」在宣布其22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管理層變動之時表示,將啟動一個為期三年的「變革藍圖」,以削減成本、逆轉利潤下滑的局面、減少庫存積壓,以及鞏固其在中國運動服裝市場的老大地位。今年早些時候,李寧公司引入私人股本公司德州太平洋集團(TPG Capital)的投資,IPG目前在李寧公司持有可觀股份。

李寧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致力把李寧品牌打造成世界級品牌,一個在本質上忠於體育價值和體育內涵的品牌。」他說,公司行政總裁張志勇的卸任,以及開始轉變公司的行動,是在「評估公司現時的業務狀況後,包括我們所面對的內部和外部挑戰,以及考慮到公司未來中至長期的展望」後做出的決定。

近期,亞太地區的其他服裝企業也陷入困境。6月25日,澳大利亞衝浪運動服裝公司貝納幫國際(Billabong International) 宣布以超低折扣價拍賣庫存貨品,以籌措資金。自那以來,該公司股價已下跌29%。

貝納幫換掉了執行長,但自2月份公司創始人和控股股東戈登·莫真特(Gordon Merchant)拒絕TPG發出的收購邀約以來,其銷售業績不斷下滑。TPG對貝納幫的估值為8.41億澳元(合8.65億美元),是該公司目前市值的三倍多。

時尚服裝公司埃斯普利特(Esprit)和李寧公司一樣在香港上市,上月其行政總裁和主席在24小時內相繼宣布卸任。該公司近期艱難應對歐洲的經濟低迷(歐洲占其銷售額逾四分之三)。Esprit還致力於重塑其在去年承認「失去靈魂」的品牌。

但是,儘管李寧公司面對的一些問題在全球業內都多多少少存在(疲軟的海外需求、消費者不穩定的品牌忠誠度),但分析師們表示,李寧公司必須對付的最大問題是中國市場所特有的。

近年來13億中國人日益富裕,推動著多種產品的消費增長,包括汽車、奢侈手袋、冰箱和運動服裝。但分析師們指出,對市場份額的爭奪和經銷網絡的快速擴張,也造成了專業零售商之間的激烈競爭。

特別是,在北京奧運會之後的幾年中,中國的本土運動服裝公司飛速擴張。

李寧的本土競爭對手包括361度、安踏體育、中國動向、匹克體育和特步國際。2008年底,這六家公司總共在中國有31010家零售店。三年後,也就是2011年底,這六家公司的零售店增加到42235家,新增逾11000家。

分析師們表示,這造成該行業嚴重過度飽和:品牌太多,經銷點太多。這迫使企業競相迎合消費者需求,這種需求儘管也在增長,但未能趕上供應增長步伐。

摩根大通(J.P. Morgan)在香港的分析師今年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論述中國市場的品牌時寫道:「和其他市場明顯不同的是,中國是唯一在十大服裝品牌中有五個本土運動服裝品牌的國家。」

這些分析師指出,運動服裝行業面臨著眾多威脅,包括成本不斷上升、與綜合時裝品牌爭奪消費者支出的角逐不斷升溫,以及耐克等外國競爭對手對中國內陸城市的積極滲透。耐克最近表示,在截止5月的一年裡,耐克在大中華區(包括台灣、香港)的營收增長23%,至25.4億美元。

李寧公司迄今在應對這些壓力上力不從心。

去年,李寧的銷售額和淨利潤雙雙下降,這是至少10年來的首次;該公司最早公布財務報表是在2001年。營收跌至89.3億元人民幣(合14億美元),比2010年低了6%。利潤暴跌65%,至3.588億元人民幣。

李寧公司的股價在上個月跌破5港元(64美分)水平,這是7年來的首次,還不到2010年每股30.15港元最高價的六分之一。

除了行業特定的挑戰外,李寧及其競爭對手還受到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擴張放緩的全局性擔憂的打擊。

中國今年5月的零售銷售總額同比增長13.8%。剔除被農曆新年因素扭曲的1月和2月數據後,5月的數據代表了自2006年以來最疲弱的月度同比零售銷售增長。

雖然近月來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們逆轉了了經濟收緊措施以刺激增長,但分析師們稱,他們相信中國經濟今年可能增長大約8%,這將是1999年以來最緩慢的年度增長。

Bettina Wassener 協助報導。

翻譯:柳沉,陶夢縈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紐約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711/25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