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歷屆黨魁奪京秘史:毛鬥彭真 鄧壓汪東興 江踩陳希同

作者:
 
1962年1月1日,周恩來、陳雲、劉少奇、毛澤東、鄧小平和彭真(右一)在北京的中央委員會會議。(AFP)

中共政治鬥爭中,北京是核心要地。北京市地方首長,雖然級別不高,但非常關鍵,毛澤東發動打倒劉少奇的文革運動,撬動的第一塊石磚,就是北京市委彭真。毛將北京市委斥為「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


1966年5月1日,彭真沒有在城樓上露面,嗅覺靈敏的外國觀察家都猜測到彭真遇到了麻煩,中國政壇將出現大的波動。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每年五一、十一,北京都要在天安門廣場集會,舉行慶祝活動。彭真作為北京市長總是以儀式主持人身分,站在天安門城樓上,面對數萬人群。

毛澤東率先打倒了彭真

1958年的大躍進失敗,和1959年毛澤東在廬山會議狠批為民請願的彭德懷,隨後,導致了一場令數千萬人死於飢餓的大饑荒,國民經濟因此而跌入到一個急劇衰退的困難時期。

1962年年初,為總結經驗教訓,挽救艱難危局,中共在北京召開了包括全國縣委書記參加的工作會議,史稱「七千人大會」。會上劉少奇據其在湖南家鄉實地調查的耳聞目睹,將造成國家困境的原因認定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同時提到,彭德懷信中所說一些具體事實不少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對人民公社,則明確指出,人民公社當時不辦也許可能好些,遲幾年辦也是可以的。

劉少奇大膽而又實事求是的坦誠獲得了大會的熱烈支持與擁護,使數年來因形勢緊張而造成的黨內不滿情緒得到一定紓解與釋放。這卻觸動了毛澤東敏感的神經,使建國以來毛澤東與劉少奇之間因思想分歧而產生的矛盾驟然間呈顯出一種緊張的態勢。這是中共黨內最高層毛劉之間因矛盾鬥爭而爆發的第一次正面衝突。

在這之後,蘇聯赫魯雪夫被逼下台,毛顧影自憐,從階級鬥爭你死我活的理論幻覺中越來越感到一種被人架空、大權旁落甚至可能被人逼宮的政治危機。1964年底與1965年初中共召開的有關四清運動的工作會議期間,毛劉再次爆發衝突。這次衝突更為激烈,毛澤東對劉少奇等劍拔弩張的場面使兩人的矛盾公開化、表面化,給黨內高層投下了一層憂慮不安的陰影。毛澤東由此定下了政治上打倒劉少奇的最後決心。

彭真從延安時期就深得毛的器重,中共建政後一直被委以重任,長期擔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對毛從來就懷抱著敬仰之心,但他畢竟是劉少奇原北方局的一員大將,且治政理念也更接近於務實的劉;而中央一線二線之分,讓彭真更多接受的也是劉的領導。

毛對北京不放心,動手前開始清場,1965年9月一直蟄居京城、受到貶黜的前國防部長與總參謀長的彭德懷與黃克誠分別遣去西南三線和山西,11月楊尚昆又被免去中辦主任,貶遣廣東,接任的是資歷與能力都差一大截卻是毛澤東親信的汪東興。汪東興是毛長期的警衛總管,卻與江青不合,1958年受到江青的排擠,被毛貶到江西,危機時刻,毛立即安排其秘密進京,接管中辦主任,掌管中央衛戍大權,更是牢牢掌握毛的御林軍中央警備團8341部隊,從此與毛形影不離。

也就是同一時刻,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匯報》發表姚文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被視為是一個標誌性的歷史事件,由此拉開了十年文革的序幕。這篇由江青遵循毛澤東旨意組織撰寫的被稱為文革導火線的文章,以學術討論之名行政治批判之實,把歷史劇《海瑞罷官》看做「一株毒草」,將劇中反映海瑞當年「退田」、「平冤獄」的情節說成是借古諷今、鼓吹「單幹」煽動翻案風,矛頭直指劇作者--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著名歷史學家吳。但批吳僅是巧為名目的表面文章,背後的真實圖謀乃是以此作為引線,由此及彼,引發一場清算劉少奇及其路線的文化革命運動。

當時,江青在前台,毛在後面,外界並不知道文章緣由,華東各省市報刊紛紛予以轉載,但在首都北京卻受到彭真為首的北京市委的冷遇,在18天的時間裡北京報刊不見任何反應,既無轉載也無評論,仿佛波瀾不驚的一泓靜水。彭真冷藏姚文令毛十分惱火。

為了反擊,1966年2月劉少奇、彭真等推出了《二月提綱》,並要批發全黨。提綱指出,討論「要堅持實事求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要以理服人,不要向軍閥一樣武斷和以勢壓人。」還提出,在報刊上公開點名作重點批判要慎重。

到了4月,毛澤東親自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批判了彭真的「反黨罪行」。

毛澤東強調說:我們面臨嚴重的文化革命任務;吳問題的嚴重性,就在於朝中有人,中央有,各省市有,軍隊也有,鬥爭涉及面很廣。

此後,毛澤東還多次批判彭真,說北京市委一針也插不進去,一滴水也滴不進去。彭真要按他的世界觀改造黨,事物是向他的反面發展的,他自己為自己準備了垮台的條件。

4月下旬,彭真被停止工作。不久,中共中央派華北局第一書記李雪峰擔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原吉林省委第一書記吳德擔任第二書記。彭真為首的北京市委結束了歷史使命。毛在隨後的文革中,暢行無阻。被很快打倒的劉少奇,在被折磨致死後,火葬前竟無衣裹屍,成為中共領導人中死亡最悽慘的一位。

鄧小平壓汪東興 扶秦基偉

十年文革的折騰,毛澤東開始安排後事,從「四人幫」之一的王洪文家中搜出的毛澤東擬定的組閣名單,證明了毛澤東的真實想法,是想叫江青上台。但毛還是不敢讓江青直接上台,便弄了個弱主華國鋒主政,毛謀略是等待時機,江青再上台。毛澤東一生殺人如麻,江青上台,毛便沒人清算,也不會被鞭屍了。

但是如果江青上台,華國鋒、汪東興、鄧小平等等,都沒好日子過。於是華國鋒、汪東興、葉劍英先下手為強,以掌握衛戍軍權的便利,1976年10月抓了「四人幫」。在葉劍英的保駕下,1977年7月中共10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正式復出,雖然華、汪等人都反對,但這些人沒有軍隊根基,根本不是鄧的對手,1978 年12月11屆三中全會,鄧小平主政推出了一系列糾正文革錯誤的「撥亂反正」,毛派的死黨華國鋒和汪東興等噎完成鋪路使命,此時已成了鄧的絆腳石,必須清除,鄧把發力的時間定在了1980年。

為確保自身安全,也就是在這一年,鄧提拔自己在二野老部下秦基偉升任北京軍區司令。1955年9月秦基偉被授予中將軍銜,後擔任昆明軍區司令員,秦基偉是 177位中將中最早擔任大軍區司令員的人物,但也讓秦成為在「文革」時期大軍區一級的高級將領中最早下台的人。與不少中共老幹部受衝擊、折磨,甚至被整死相比,秦基偉最早下台算是「因禍得福」。1973年7月,秦基偉被任命為成都軍區司令員。1975年10月,進北京軍區,但只是第二政治委員的附屬角色。

1980年1月,鄧把秦基偉從第二政委,越升為北京軍區司令員。鄧需要他壓住汪東興的中央警備團,以防止軍變。

隨後北京發生人事大變動,在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召開的中共11屆五中全會上,全會批准了汪東興辭去中共中央副主席職務的請求。這樣,汪東興淡出政壇。全會還批准了紀登奎、吳德、陳錫聯的辭職要求,免除他們所擔負的黨和國家的領導職務。中共11屆五中全會的人事變動,意味著華國鋒雖然仍擔任中共中央主席,但是這個主席噎成為「空頭主席」了。

1981年6月27日中共11屆六中全會決定同意華國鋒辭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選舉胡耀邦為中共中央主席、鄧小平為中央軍委主席。

其實早在半年多以前,1980年11月中央政治局連續開了九次會議,專門討論華國鋒問題,噎內定了華國鋒下台。傳說,華國鋒不肯自動讓位,據理力爭: 「我是按黨章選上來的,除非按黨章把我選下去。」於是鄧安排華國鋒出訪法國等,華國鋒回國,鄧告訴華國鋒:「你被選下去了。」

坊間傳出,鄧小平曾對汪東興破口大罵。在政治局召開生活會的時候,汪東興指著剛剛發下來的《關於劉少奇的複查報告》,發表他的看法:不同意給劉少奇平反,以及對於把江青當文革替罪羊感到不滿。鄧小平站了起來:「汪東興幾乎每一次開會都要出來唱唱反調,噎充當了我們中心工作轉移和平反冤假錯案的絆腳石了。對任何問題都要說三道四,好像你汪東興什麼事情都知道似的。你正因為當時就在項目組,所以你必須對當時一些問題要負一定的責任。這個責任不一定非是『四人幫』定的他們才應負責,就是在他們錯誤影響下所做的壞事也應該由他們來負。這個道理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從來就是這樣的。當初你們批判所謂劉鄧路線時,不也是把別人幹的事情算到我們頭上去了嗎?這有什麼奇怪的?還要你汪東興如此著急地說明!」當時吳德、陳錫聯、紀登奎都有類似的意見,結果也都被鄧免職。

鄧有這樣的底氣,多少有北京軍區的心腹保駕護航,而無半點後顧之憂了。1981年,鄧小平國慶閱兵,在閱兵指揮車上,秦基偉就站在鄧的旁邊,84年10月慶祝,秦基偉仍然陪同鄧小平,乘坐敞篷檢閱車檢閱三軍部隊。保駕有功,1987年11月,秦基偉由北京軍區司令員升任國防部部長,當選為中央軍委委員。 1988年被鄧授予上將軍銜。

江澤民滅口王寶森 踩陳希同

「六四」後,江澤民當上中共總書記,對鄧的改革唱反調,鄧有意放風敲打江。1992年5月鄧小平在南巡之後到首鋼視察,當時首鋼董事長周冠五和北京市長陳希同陪同。鄧小平當著大家的面說:「我最近說的話有人聽有人不聽,北京市噎行動起來了,但中央一級還有人頂著不辦。」鄧隨後要求陳希同「給中央帶話」, 「誰反對13大路線誰就下台。」

這件事讓江澤民十分記恨,那也是江澤民政治生涯中最兇險的時候,而那時楊尚昆和楊白冰公開喊出了「軍隊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所以江不得不緊跟鄧。

1992年的14大的時候,鄧小平同意江澤民清洗了楊家將,其實是自毀長城之舉。其後鄧小平對中國政局的影響大不如前了。在1995年,江澤民逮捕了周冠五的兒子周北方,並判處死緩。甚至當時江澤民還一度藉周北方案件打擊鄧小平的兒子鄧質方。

江整治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與當年毛整治彭真類似成為公案。陳希同是鄧小平提拔上來的,對鄧忠心耿耿,積極推行鄧的改革開放政策,但對總書記江澤民根本不拿正眼瞧。當時除了被江澤民在上海伺候得服服貼貼的幾大老外,沒人把江澤民放在眼裡。

陳希同倒楣在薄一波身上,陳寫了一封揭發江的信交給鄧小平,鄧那時身體噎很糟糕,於是沒拆開就交給薄一波去處理。薄一波一看,這封信關係著江政治生命的生死存亡。腦筋一動,就把江叫來,並給他看了這封信,江看過之後大汗淋漓,渾身發抖……薄一波又把信收了回去。從那天起,江澤民就攥在薄的手裡,江決定置陳希同於死地。


陳希同向鄧小平揭發江澤民,江決定置陳希同於死地。(AFP)

1995年4月27日,新華社一篇僅165個字的消息猶如驚雷一般,「北京市常務副市長王寶森懾於反腐敗威力自斃身亡;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引咎辭職」。實際上是江系人馬把王寶森滅口,然後用封了口的王寶森把陳希同搞下台,同年9月陳希同被免去政治局委員和中央委員職務。以後兩屆的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劉淇都是江的親信。

懾於鄧小平的權威,江又熬了一年多,直到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去世,同年8月陳希同才被開除黨籍。98年2月27日,陳希同以「貪污和玩忽職守罪」 被捕。江本意給陳希同羅列死罪罪名槍斃。但沒想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後搞出的證據也不過是陳希同「自1991年7月至1994年11月,在對外交往中接受貴重禮物22件(其中金銀製品八件,貴重手錶六隻,名貴水筆四支,照相機三架,攝影機一台),共計價值人民幣55.5萬餘元」(新華社北京1998年7 月31日電)。這對於政治局委員這個級別的領導人來說,實在算不了什麼,甚至可以說相當清廉了。陳希同為此鋃鐺入獄,因貪污罪被判13年,因玩忽職守罪被判4年,98年7月兩罪並罰共計有期徒刑16年。最近陳希同出書,為自己喊冤,稱江是羅織罪名陷害。

由喜貴擔任江時期的中央警衛局局長,成為江的心腹。據悉,由喜貴不是江澤民上海帶到北京的,他原本在總參任職,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江澤民的心腹曾慶紅認識,介紹給江,贏得了江的歡喜和信任。很快把由喜貴從總參調到中央警衛團任副團長,擔任楊德中的副手。後來,江權力穩固後,為了把由喜貴扶正,確實費了些心思。先把楊德中提拔成上將職稱,然後勸退,由喜貴接任中央警衛局局長,江隨即把該部隊大換血,徹底變成了江澤民的私家軍。而江從上海帶到北京的曾慶紅,則主政中央辦公廳,這是一個很關鍵的職位,可以說是中南海及中央大員們的大內總管,中央領導人的衣食住行盡在監查之下。◇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新紀元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715/25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