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和中共勾搭的下場 旺中眼看要散攤子了

 

台灣《中國時報》出現離職潮

台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有條件通過旺旺中時集團併購案(下稱「旺中案」)的效應持續延燒,《中國時報》副總編輯何榮幸及副總主筆莊佩璋、記者游婉琪等人,因併購案後引發圍剿學者及學生的風波,分別向集團高層遞出辭呈與辦理退休。

  一位《中國時報》記者向財新記者表示,從7月25日「旺中案」爆發以來,報社承受著來自外界關於喪失新聞專業的批評壓力,不但基層記者士氣低落,高層編輯與企業主的關係也十分緊張。「內部氣氛是前所未有的壓抑,而且許多資深記者也醞釀跟進,應該會有第二波離職潮。」

  「媒體成為被台灣社會質疑的對象,這是讓很多懷抱理想的記者最難熬的事。」該記者也提到,許多一線記者無法認同公司在「旺中案」處理新聞的方式,但仍須「掛名」報導,最後被網友人肉搜索,身心承受巨大壓力。

  「旺中案」是指的是NCC以附帶條款方式通過旺中集團收購台灣第二大有線電視系統中嘉集團後,引發的反旺中浪潮。學術界、民間團體及文藝人士不斷發起抗爭行動,認為已跨足平面與電子媒體的旺中集團,若再併購收視戶占全台灣27%的有線電視系統中嘉集團,將擁有水平跨媒體資源,以及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控制權。

  7月26日,當《中國時報》以全版篇幅報導反旺中學者黃國昌「亂丟菸蒂」以及「疑似花錢請學生當走路工抗議」的新聞後,更激起社會「反旺中」的聲浪持續升高。而一位大學生因為在Facebook上轉貼遊行照片,質疑中時集團主導遊行抗議,最終卻被中天新聞披露個人資料,《時報周刊》副總編輯也揚言對學生提出起訴。

  直到8月9日,《中國時報》副總編輯何榮幸在個人Facebook上以《我見我思:北風與太陽》一文,間接證實自己向旺中高層請辭,也成為 「旺中案」爆發以來,首位發難的中時員工。

  何榮幸標註這是他在《中國時報》「第一篇無法刊出的『我見我思』評論」。這篇文章以「北風與太陽比賽」的伊索寓言比喻威權機構與公民社會的力量,隱喻旺中集團與反旺中的公民抗議聲浪。

  他在文章開頭指出,台灣社會始終有股力量,在漫長的戒嚴時期努力對抗北風,這股力量來自校園裡的教授與學生,也來自校園外的知識分子與中產階級,更來自走上街頭的升斗小民與平凡百姓,經過長期努力,終於迎來溫暖的太陽。

  何榮幸指出,若政府犯規,監督政府的媒體會施予監督壓力;而若是媒體犯規,台灣社會的民主機制就會發出紅燈警告,也唯有如此才能讓媒體不再「踩紅線」。

  他舉壹電視「動新聞」事件為例,壹電視申請廣電執照時曾因「動新聞」風波被卡,便是因台灣社會高度憂心「動新聞」踩到紅線,該媒體集團公開道歉展現反省誠意後,執照才順利過關,社會期待它是能夠呈現真相的太陽。

  話鋒一轉,他引述近日前《中時》社長王健壯《媒體不應也不必與學者為敵》一文,認為學者只是當代民主社會公民機制的成分之一,何榮幸認為更精確的說法,應是「媒體不應也不必與公民機制為敵」。

  何榮幸評論近日旺中媒體集團近日有關「學者花錢請學生」抗議事件的報導,指媒體本身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開槍,就必須承擔公民機制「在同樣證據不足的情況下de 反擊」。

  何榮幸說,「有人揚言控告學生到底,那是不知今夕何夕再度吹起的北風。」

  在文章的最後,何榮幸不點名地表示,媒體應認真想想北風與太陽的故事,在處理涉己事務時不要成為北風,秉持新聞專業成為太陽,公民機制就不會為了防止北風而自動集結,大家共同為社會充滿溫暖的陽光而反省努力。「如果你認為我是在說某件事,是的,我就是在說那件事。」

  曾任《中國時報》總編輯、中天電視總經理的陳守國也在個人Facebook發表文章《不舍》,提到總主筆及副總編輯提辭呈,而且聽說還有幾位優秀的時報人正處於天人交戰狀態,內心感到有幾分憤怒,也有許多不舍。

  陳守國提到,近三年來,對時報未曾口出惡言,原本期待旺中集團總裁蔡衍明可以融入媒體生態文化,但他的期待還是落空了。

  「時報在追殺黃國昌的新聞處理上已完全失格,而蔡老闆面對排山倒海的指責,據說還認為內部不夠團結、力道仍不足。」

  「時報內部寫了一封信給老闆,期待進行體制內改革與反省,結果是蔡董大怒,有人出走。」

  陳守國最後做出結論,「時至今日,對蔡董的期待已沒有必要,時報的品牌形象也已然模糊,但是對於決定離開的,及選擇留下継續為理想奮鬥的,我很能體會兩種心情,也都深覺不舍。」

【財新網】(特派台北記者 唐家婕)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816/25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