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工行金條摻假:還有多少是真的?組圖

—銀行幾大醜聞:工行金條摻假 挪用客戶存款 設霸王條款

近日,一條關於黃金的傳聞在網際網路上迅速發酵。有微博稱,中國工商銀行出售的黃金摻假,同時還質疑國內市場上40%的金條用銥或鎢摻假。儘管...

 

近日,一條關於「黃金」的傳聞在網際網路上迅速發酵。有微博稱,中國工商銀行出售的黃金摻假,同時還質疑國內市場上40%的金條用銥或鎢摻假。儘管事後工商銀行表示網傳純屬謠言,但還是讓人無法釋疑。



工行金條摻假,究竟是謠傳還是真實呢?工行作為國內四大銀行之首,日賺6.7億元,竟然投資的金條摻假,確實令人震驚。而工行對於金條摻假事件作出 回應,稱加工出來的金條符合相關標準,並沒有摻假。不過,網友就總結出銀行的四大醜聞:工行金條摻假、銀行挪用客戶存款、霸王條款、販賣客戶信息。

  黃金投資越炒越熱,不少市民都紛紛加入購買金條隊伍。但是,近日網絡流傳工行購買的金條發現摻假,引起不少市民擔憂,可謂出了 一身冷汗。網友發帖稱,有人拿著工商銀行銷售的環境到加工廠加工,在檢驗黃金的精確純度程序上,報告顯示這個人拿的金條竟然摻雜了『銥』。網友還指出,現 在中國市場40%的金條都用銥和鎢摻假。隨即,引起網絡一陣轟動。不久,工行總行對金條摻假事件作出回應,稱工行的黃金原料是從上海黃金交易所統一出庫, 符合上海黃金交易所標準,加工出來的金條也符合國家相關標準。但是,對於工行的標準,市民對此表示很懷疑。而黃金行業人士表示,工行摻假並不多見,可能性 並不大,因為金條摻鎢或者銥,都會影響金條的質量,也會破壞金條的生產。

251

  工行金條摻假,究竟是謠傳還是真實呢?工行作為國內四大銀行之首,日賺6.7億元,竟然投資的金條摻假,確實令人震驚。而工行對於金條摻假事件 作出回應,稱加工出來的金條符合相關標準,並沒有摻假。不過,網友就總結出銀行的四大醜聞:工行金條摻假、銀行挪用客戶存款、霸王條款、販賣客戶信息。

  銀行挪用客戶存款發放高利貸牟取暴利

  在2011年,劉小姐和王先生的朋友A先生,希望他們將4500萬元資金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入某股份制銀行在大連的一家支行,存期為1個月。

  A先生告訴他們,該銀行行長和他是大學同學,關係很好。最近上級部門將對該支行的業務開展情況進行考核,但令該行行長發愁的是,該行的存款規模距離達標還有一定差距,需要短期內拆入一筆資金。

  A先生既然開口,憑著他們多年的交情以及生意上的往來,劉小姐和王先生感到無法拒絕,分別拿出2000萬元和2500萬元的資金進行支援。

  王先生回憶說,當時A先生給他們出示了銀行開具的存款邀請函。邀請函非常正式,其中寫道,該行歡迎銀行存款人,該行需要一億或者更多存款,歡迎存款人或介紹其他存款人前來開戶存款,存款人的存款只作為正常存款使用,資金保證安全。

  「後面是該支行行長親筆的簽名。」王先生說道,都說資金進了銀行就是進了保險箱,而且又有正規的存款邀請函,他們對此深信不疑,根本沒想到鑽進 了一個圈套。在A先生的陪同下,王先生和劉小姐在該支行開立了個人存款帳戶,將總共4500萬元資金打入到他們在該支行的帳戶名下。未曾想到的是,他們的 噩夢就此開始了。

  王先生回憶,他和劉小姐到該支行後,先是開立一張活期存摺,並在存摺下面掛了一張借記卡。然後按照正常的步驟,將存款和卡分別設立了六位數的密碼。他從銀行返回賓館,通過網上銀行系統將2500萬元資金打入到該支行新開立的銀行帳戶中。

  然後,王先生再次來到銀行,列印的對帳單中清晰地顯示王先生2500萬元的資金已經入帳。在回到西安後,王先生有一次去銀行辦業務時卻驚訝地發 現2500萬元資金已經不翼而飛。劉小姐也是同樣的遭遇。對帳單顯示,他們的資金在入帳之後不久就莫名其妙地從帳戶中消失了,帳戶中僅留下了10元錢。

  經過查詢,資金通過卡卡轉帳的方式轉入到了陌生人X先生的個人帳戶。「而此前,我和劉小姐均未和此君打過交道。」

  預感到大事不妙,王先生立即聯繫A先生,希望他能給出合理的解釋,並將資金重新入帳。而朋友A先生在諮詢了該支行行長後,給出的答覆是,由於資 金被用作購買理財產品,存款被轉入到分行的資金池中,由分行統一管理,所以在個人帳戶中反映的是存款轉出。「他言之鑿鑿地保證,

  資金非常安全,1個月到期後,資金自然會轉回到個人帳戶中。」王先生雖然將信將疑,但錢已經存

  到銀行,也只能等待期滿。

  但是最壞的情況還是出現了,1個月期滿後,王先生發現,其個人帳戶內僅有從外行轉入到帳的300萬元,而劉小姐的帳戶中有將近500萬元。

  王先生感到事態嚴重。顯然,資金被銀行違規挪用,且由於種種原因現在已經無法回收。

  為了要回自己的錢,他和劉小姐不得不踏上了要款維權之路。沒想到的是,銀行方面的態度格外強硬。「不僅我們的正當要求無法滿足,甚至該行的行長 對我們也是避而不見。一連幾天,劉小姐都去銀行討還資金,但銀行以妨礙正常經營為由,叫保全強行將她帶離銀行。」王先生說。交涉無果,王先生和劉小姐只能 求助於當地公安機關,希望通過司法來幫助他們追討存款。

  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掌握的最新情況是,在劉小姐堅持不懈的維權努力和公安機關的介入下,銀行終於陸續將追回的資金轉入劉小姐的帳戶中。現在劉小姐的2000萬元基本到帳,但王先生除了初次轉回的300萬元,餘下的2200萬元存款仍舊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股城網)


 

工行金條摻假:還有多少是真的?

從之前的假銀行卡到現在的工行金條摻假,摻假現象已無處不在。摻假,儼然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大「痼疾頑症」。

近日,一條關於「黃金」的傳聞在網際網路上迅速發酵。有微博稱,中國工商銀行出售的黃金摻假,同時還質疑國內市場上40%的金條用銥或鎢摻假。儘管事後工商銀行表示網傳純屬謠言,但還是讓人無法釋疑。

不 是我們太較真,而是在中國摻假事件實在太多太多,老百姓們都患上了「恐假症」。想想,奶粉里摻三氰聚胺,豬牛肉里注了水,雞鴨肚裡灌了沙,蛋黃里摻了重金 屬,麵粉里摻染色劑,金華的火腿塗「敵敵畏」防霉,福建的白酒用工業酒精兌水……奸商們挖空心思摻假、做假,中國人吃的東西哪一樣沒有摻過假?

「民 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關係民眾生命健康的食品都如此,治病救命的藥品自然也不例外。從20多年前晉江假藥案發以來,假冒偽劣藥品四處泛濫,從未間斷。 與此同時,假冒偽劣藥品事件更是層出不窮,公眾對藥品安全的疑慮與日俱增,甚至心存「生病了,你還敢吃藥嗎」的疑問。

其實,在中國摻假的 事遍及各個領域。國家提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講究學歷,注重文憑。於是假文憑滿天飛,製造假文憑的更是成了暴發戶;於是,不少教授學者博士不惜抄襲論 文,發表假論文、假成果;於是,不少官員用職權謀來假學歷、假文憑,一個個都搖身一變成了高學歷幹部官員,有的甚至偽造虛假的個人幹部履歷,不惜花巨款去 「假高官」手裡買官位。

北京的張悟本冒充衛生部營養專家,到河南的司法界製造冤假錯案;從山西的假疫苗,到九江的「豆腐渣」防洪大堤;從之前的假銀行卡到現在的工行金條摻假……中國還有什麼東西不摻假?我們還應該相信誰?我們的「恐假症」如何能夠消失?

制假售假者們雖然靠「假」暴發,但可笑的是他們一個個腰杆挺得很,心地黑得很,膽子大得很,脾氣凶得很,不但「摻假」理直氣壯,甚至對妨礙他們「做假」的人都會施以攻擊和報復。所以傷害執法人員、毆打新聞記者、打罵消費者的現象,各地屢有發生。
摻假現象如此嚴重、如此多發,儼然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大「痼疾頑症」,這反映了中國社會誠信的缺失、價值觀念的偏差和道德的墜落,更暴露了政府職能部門管理的缺失、執政能力的薄弱和有些官員的不作為。

歷 史的經驗告誡我們:「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倘若相關部門打假給力,如果人們在觀念上、輿論的氛圍上、立法執法的力度上,對待制假售假者能夠像對待制售毒 品一樣,嚴查嚴禁,發現一起嚴懲一起,發現一人嚴懲一人,相信,民眾的「恐假症」就可消矣,工行關於金條摻假的闢謠自然也就有人信了。

(財訊網 鄧海英 撰稿)

責任編輯: 於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1010/26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