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的成功80%取決於爸爸!真是這樣嗎?

近日,這樣一條微博吸引了不少爸爸媽媽的注意:「【爸爸們知道嗎?】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的努力,80%取決於他的父親

 

【微博:父親影響力是母親的50倍】

近日,這樣一條微博吸引了不少爸爸媽媽的注意:「【爸爸們知道嗎?】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的努力,80%取決於他的父親。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你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生命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事實是否如此呢?

【「她爸爸只做車夫和錢包」】

陳女士家住沙坪垻楊公橋,女兒貝貝今年6歲,一年級。因為陳女士和丈夫工作忙,爺爺奶奶從銅梁來到主城照顧貝貝。平時上學放學接送以及吃飯都是爺爺奶奶負責。等陳女士下班回家後,爺爺奶奶就把孩子交給她了。

在陳女士看來,貝貝爸爸很少參與對貝貝的教育。一來是沒時間,有時間的時候也就是跟孩子一起吃喝玩樂。根本談不上教育。貝貝雖然已經6歲了,但是冬天的衣服仍然不會自己穿,也從不主動收拾屋子。在家裡,什麼都要順著她,但是到了公共場合又不敢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貝貝爸爸覺得是貝貝媽寵壞了孩子。

心理學專家張仲明:現在,很多父親工作都比較忙,但只要有培養孩子為某種人的意識,他的一言一行必將影響孩子,而不必刻意花時間。此外,父親的教育往往是在關鍵的環節體現,比如孩子進入叛逆期,媽媽因為與孩子磨合已久沒有威信,父親就該在這個時候用威信來管教孩子。

【寶寶更愛聽爸爸講故事】

牟先生家住南坪會展中心附近,兒子鵬鵬今年5歲,是幼兒園的孩子王。也經常和小區里別家的孩子們打成一片。牟先生是做桶裝水生意的,收入穩定不是很忙。如果沒有應酬都會早早地去把孩子接回家,鵬鵬媽下班晚的話,就由牟先生做晚飯。

「孩子太調皮了,老闖禍,昨天因為小區綠化帶改裝到處是黃泥巴,他吃飯前下樓玩了半個小時,回來就成小泥人了。被他媽媽臭罵一頓。」牟先生說起孩子調皮時笑眯眯的,並不生氣。他說:「都說調皮的孩子聰明,不就粘了一身泥巴嘛,洗洗就是了。孩子不好動我才擔心呢。」鵬鵬媽經常加班,好不容易提早回家就搶著跟兒子玩,還主動要求給孩子講故事。但是有一天,孩子居然說「媽媽講故事不好聽,爸爸講的好聽。」

心理學專家曹浩:在孩子出生後的前三年,這是一個母親養育的關鍵期。父親的全方位介入是在孩子五歲之後,分化孩子的戀母情結,使孩子對男性角色(權威角色)認同。一般來說,能和父親坦然交往的孩子,長大後也容易和老師、上司、領導、老闆等權威人物相處。

【爸爸工作在外地,兒子經常想爸爸】

網友「俊俊媽」說,「俊俊爸爸在他1歲半的時候就去了北京,之後平均2到3個月才回家一次。孩子都快5歲了,可是每次他爸爸回來,他都要粘著爸爸。爸爸走的時候,他還要大哭一場。走後經常說想爸爸。」俊俊媽說,「都說怕爸爸不在身邊孩子會比較女性化,但是我們家寶寶挺正常的,不怕痛不怕累,是個小男子漢。」

俊俊平時不太愛鬧,會自己穿衣服洗襪子,還會幫媽媽做些家務。有一次俊俊媽回家發現電鍋里有米有水,處在保溫狀態。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俊俊想幫媽媽做飯,只不過忘了把電鍋調成煮飯模式了。「這孩子很讓我省心,他遇到事情還像個小大人,有一次我不小心把手機摔地上,屏幕摔裂了。俊俊居然對我說,媽媽以後可要小心了,犯過的錯不能再犯哦。」俊俊媽說,「可能是他爸爸教的,他爸爸說的話他都很認真地記著。」

心理學專家曹浩說:如果父親與孩子關係親密,雖然時間有限,相隔遙遠,孩子知道父親在,父親角色功能的發揮照樣可以很好。父親平時工作忙,每天回家很晚,只能一星期陪孩子一次,如果每次都是全身心投入,感覺很開心,這也很好,比每天同孩子在一起卻冷冰冰的沒有互動更好。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重慶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1026/26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