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神秘國企掌管中央特供 某些部門不放心中國食品

問題百出的中國食品現狀下,安全綠色的「特供」卻擺上了某些人的餐桌。特供食品的誕生恰恰反映出有些部門對現有食品「不放心」。特供不僅僅在北京,而是蔓延全國各地:巨山農場為官員供應蔬果;二商集團承擔天津市政府特供食品……

圖說:某特供蔬菜種植基地

文/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張馨竹

在問題百出的中國食品安全現狀下,一些堪稱"真正綠色安全"的果蔬卻擺上了餐桌。從生產到採摘的每一個步驟,都規定有嚴格甚至苛刻的監管要求,並且得到了難能可貴的執行。只是,這些蔬菜並不是擺在普通百姓的餐桌上,而是供給了"某些部門"。

食品安全問題由來已久,伴隨而來的是食品監管情勢一直受到詬病。然而當"某些部門"的特供食品誕生之後,似乎從側面印證了當下食品安全現狀,尤其是包括政府監管部門在內的諸多主體對食品安全的信任程度普遍不高。"保全全、保質量"是特供食品存在的前提,原來,以往曾被屢次提及的所謂的食品安全監管之困並非無法破解,在這些特供蔬菜的生產基地中,一切對食品安全的"希望"都能夠輕而易舉地成為現實。

北京某農場負責人向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介紹,目前僅北京市就存在大大小小多家有機農場,這其中的部分農產品(6.27,0.18,2.96%)基地就在為特供食品服務。特供食品存在的一種方式是某些部門擁有專門的基地,這些基地收穫的所有瓜菜、禽肉一律進機關食堂;另外一種方式是食品供應商或官方為某些特殊場合比如"奧運會"提供保證特別品質的食品。除此之外,許多有機農場的產品還提供"商務禮品"服務。

二商集團:政府滿意放心的特供食品生產商

登錄二商集團官網,首頁顯示稱:二商集團一直承擔著天津市政府豬肉、清真牛肉、食糖等商品地方儲備任務,2008年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會天津賽區食品特供任務。二商集團已成為天津市放心食品的生產基地,成為城市廚房、城市冰箱和食品櫥窗。

國營北京二商集團是目前掌管為(北京)中央特供食品的幾個主要部門之一,成立於1955年,當時叫北京二商局。據了解,二商集團控制著13個名牌產品,向市場供應肉類、蔬菜、水果、茶葉及至少20種其它食品。據報導,二商集團旗下的大紅門肉類食品有限公司及北京月盛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分別給中共及政府的客戶提供豬肉及羊肉。二商集團還有一個特殊的供應室,室內不計成本地精心控制著溫度及環境條件。大紅門肉類供應部門證實存在特供室,但拒絕提供進一步的信息。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在北京郊區順義也有一些蔬菜供應商,包括中國品檢認證集團的安利隆農場和北京海關的有機農場。

據報導,位於北京的留民營新世紀(8.89,0.17,1.95%)養雞場曾被選定為一年一度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供雞蛋。據農場人員透露,他們對農場的水和飼料的質量及雞的健康都非常慎重,相關部門的政府官員定期會來檢查該農場的環境。

問題百出的中國食品現狀下,安全綠色的「特供」卻擺上了某些人的餐桌。特供食品的誕生恰恰反映出有些部門對現有食品「不放心」。特供不僅僅在北京,而是蔓延全國各地:巨山農場為官員供應蔬果;二商集團承擔天津市政府特供食品……

特供蔬果:堅守安全浪費嚴重

據悉,特供食品在蔬菜種植和糧食所需的肥料上,都是精挑細選有機肥,即便是農藥也是生物農藥,而且採摘必須是安全期,未到安全期的,就算是爛在地里都不會摘。可這些被稱作特供的蔬菜,水果和糧食,就是被我們稱作綠色無污染的食品。

業內人士透露,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農場還有很多,農場實際也接過許多"特供"的活兒,這些特供比巨山農場的級別低。很多機關單位都想過自己開一個有機食品農場,比如某電網公司、某些部隊、央企等,他們通常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為了本單位的人吃上放心蔬菜,就自己搞農場,但這種農場通常都做得不專業。有一個典型且普遍的問題就是農場存在很嚴重的浪費現象。

上述農場負責人對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介紹,包括央企在內的一些農場,在整體的管理水平上都不高,所以農場也做不久。有些特供農場的實際供給和需求的計劃匹配欠佳,"比如一個特供農場,最近一陣子番茄一下下來十幾萬斤,量太大了根本無法消費,一個單位就固定那麼多人,不可能一天三餐都吃番茄,就會產生大量的浪費現象,並且這種浪費現象現在很普遍。"

而諸如巨山農場這種高級別的特供農場就不太一樣,因為特定群體的特供產品就是巨山專門負責生產,從事的是契約農業,可以按需生產。吳經理舉例說,比如一個小區有100戶左右,如果就為這100戶提供特供蔬菜,那就是根據你的需求來定製化生產,這樣有針性的生產更加方便掌控。

健康程度: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

據上述農場負責人對中國新聞周刊網介紹,通常情況下,農場實際的種植標準每個地方都不太一樣,產品特供只是農場的一種運用模式。如果按照產品標準來說,農產品一般有三個等級:無公害、綠色和有機。

有機食品不使用化學農藥和肥料,所以在口感上更加原汁原味,講究自然的原生態;綠色食品相對來說保存時間較長一些,但是與有機食品相比,也並沒有直接的區別。綠色食品一般執行國家綠色食品標準,在特定時間、特定量的要求下,允許使用一定的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無公害食品主要是執行無公害的相關標準,這個標準更寬泛一些。

然而,在市場中的實際購買中,往往存在兩種情況。一部分顧客覺得有機食品價格高昂拒絕購買;另一部分顧客具備購買力,但是對市場上存在的所謂的"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存疑。吳經理建議,鑑別的方法,首先是可以去生產基地查看一下,實際走訪農產品生產基地,現場參觀訂購;二是可以留心查看食品的認證情況,雖然目前食品認證的過程很複雜,但是"認證過的總比沒有的強"。

供求決定價格:國外有機食品比普通食品僅貴30%

目前,市場上有機蔬果的價格較普通蔬果貴很多。吳經理解釋說,有機蔬菜的成本高昂是因為普通蔬菜一般會使用許多添加劑保證高產量,而有機蔬菜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成本培養純天然的蔬菜。比如平時吃的普通蔬果中,番茄、黃瓜等經常會被使用一些催熟的添加劑,這樣蔬果產量增多,價格也就相應的低一些。

上述農場負責人對中國新聞周刊網介紹說,價格的形成由供需決定,更多的是供體和需體共同決定的。為什麼在超市買的蔬菜會有價格差異呢?很多情況下,定價並非由成本決定。比如在雲南產的一種高原娃娃菜,其實它的生產成本和別處種的娃娃菜一樣,但云南產的就有可能貴十倍,因為量少,正所謂"物以稀為貴"。所以一般有機農場是不會對蔬菜單獨定價的,吳經理自稱自己農場的定價方式為"一口價",因為無論種哪種菜,成本是差不多的。很多蔬果都是吃應季的,比如香椿一上市,肯定價格就會貴一些,但是等這個時間段過了,它的價格自然也就下來了,所以價格與成本沒有太大關係。

據中國新聞周刊網了解,在國外,歐美地區的有機食品大約比普通食品貴30%,而在中國國內大概會貴3至5倍。這是因為已開發國家普通食品的品質足夠好,諸如日本等國家,非有機食品的等級已經很高,所以有機食品的需求量有限,價格也差別較小。而在中國,普通蔬菜就因為品質本身差而定價低,所以有機食品作為稀有產品,價格自然就高了。

北京愛播農場總經理吳威對中國新聞周刊網介紹,現在的有機農場一般都不怎麼盈利,"一般做這個行業的人都普遍有點小理想,有點小愛好。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做起來其實挺艱難的。"

愛播農場自2012年成立開始,訂單並沒有預期的多。在吳經理看來,有機食品在中國的發展現狀並不理想,他認為目前處於社會生活品質的過渡階段,雖然願意購買有機食品的人數比例較少,但正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有機食品具備一定的市場前景。

另一個方面的原因是消費者對食品的信任度不高,這來自多方面的原因:生產者的問題、監管者的問題,也有消費者自身認識的一些誤區。吳稱,有機食品一般是靠口碑傳播較多一些,都是"圈裡人"互相推薦訂購。

市場化特供趨勢:從"權力特供"走向"自由特供"

特供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吳威表示他個人鼓勵市場化特供,這個"特供"實際上就是給市場特別輸送供應不同品質的產品。"目前的狀況是,顧客拿著錢想吃好一點的東西,卻不知道去哪兒能買到。特供可以讓你多一些選擇。最起碼是你想到你也可以做到,而不是只有權力特供一種。"

在吳威看來,權力特供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會逐漸減少,但是諸如巨山農場這樣的最高級別特供基地會長期存在。因為在任何一個國家,從國家安全角度來說,這些國家元首級別的人物,在飲食上得到保護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對特供農場承認它存在的合理性同時,也要看到它在資源方面的浪費問題。"據吳威介紹,許多特供農場做的並不專業,這些農場往往花了很多錢,但是做得很差,產出很低。就像之前談到的,許多機關單位都想自己做各自的食品特供,但最終沒能做起來。所以,自由特供這一塊還需要不斷完善、推進發展,即,給市場提供更多的選擇,自由特供本身就是對當下中國食品安全現狀的一個逆轉,"某些部門"吃特供從側面反映出來的就是對食品市場的不信任。

"某些部門"吃特供,百姓怎麼辦?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710/318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