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中共政經不確定性升高,外資對新政府失去信心和耐心

作者:

一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的不確定性,歷來是外資大舉進入該國的最大忌諱要素。許多跡象顯示,中國目前的政經不確定性正在升高,一些外企和外資正在撤離或準備撤離中國。

最新的動向要算是9月3日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出清中國建行最後股份的舉措。在這之前,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已於5月清空所有工商銀行持股、瑞士銀行(UBS)和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已經全部拋售所持的中國銀行股份。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外國資本已全部撤出。

對這些國際金融機構撤出中國銀行業的原因,人們眾說紛紜。有的說,他們擔心中國銀行業有巨額壞債;有的說,他們擔心地方債務增高。而《人民日報》也連續刊發文章,先是否認外資集體出逃,繼而承認「確有外資撤離現象」,最後解釋為,那屬於投資或投機的考量,並不對中國經濟構成真正影響。

中國官方媒體不敢承認的是,除了上述這些具體原因之外,還有兩大宏觀原因造成外資撤離。一是中國經濟出現明顯疲軟現象,其增長的不確定性在升高;二是中國政治發展的不確定性也在升高。

關於中國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前幾個月出現的新一輪數據造假很說明問題。中國海關總署5月22日稱,中國今年1至4月的貿易順差達610億美元。這個數據一出台,即遭到眾多經濟學家的質疑。美國銀行經濟學家陸挺公開挑戰這項數據,認為是造假,而他計算的盈餘只有官方數據的十分之一,即60億美元。日本野村證券、日本瑞穗證券、彭博諮詢、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銀行集團的經濟學家們,都認為這個數據嚴重虛高。

這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前幾個月的貿易數據也有虛高問題,其他數據如GDP和就業數據,都有造假的可能。他們擔心的是,貿易數據虛高帶來的「虛假GDP」隱患,會導致他們對中國宏觀經濟判斷出現偏差。《華爾街日報》中文網7月9日刊載了一篇文章「中國經濟數據越發不可信」,就反映了海外金融機構對中國數據的嚴重不信任。

對數據不信任,就是對產生數據的政府機構不信任,也是對造成數據造假的各項經濟政策不信任。這本不是新問題。但是在這一輪數據造假的背後,外資機構看到了隱藏著的中國經濟全面趨軟的真實跡象。據彭博報導,深圳出口商抱怨今年出口生意之難作,就像2008年金融危機時出口額直線下降一樣。鑑於種種明顯的疲軟現象,國際金融機構紛紛調降了中國經濟增長率。這股風潮引發中國官方的極度不滿,並在官媒上連篇累牘地批判西方集體唱衰中國的行徑。

而另一個更重要的令外資撤離的原因是,中國政治的不確定性在顯著升高。就在美銀拋售最後一批建行股票之後,《華盛頓郵報》9月6日刊出Simon Denyer的文章「中國政經不確定,美商對中國投資冷卻」。文章稱,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會長傅強恩(John Frisbie)最近表示,中國政治的不確定、經濟疲軟和利潤下降三種因素使美國企業對中國投資的熱情下降。

傅強恩把當前中國政治的不確定性看作是影響美國企業對華投資的第一要素,可見其重要性。習近平當局的執政傾向是造成政治不確定性的重要原因。特別是今年以來中國官方對西方價值觀和外國企業的攻擊,令在華的美國企業感到惶恐不安。

有學者要求大家對習近平執政要有信心和耐心,但這些外資顯然正在失去對新政府的信心和耐心。他們可沒有足夠的耐心猜測習近平的種種舉措到底是向左還是向右,他們只相信「眼見為實」(seeing is believing)。在這幾個月里,他們看到了新政府主導的一股民粹主義情緒正在風靡中國,外企成了這種情緒宣洩的對象。年初,官媒集體聲討蘋果客戶服務差;7月,中國密集調查英國葛蘭素史克及其它外企行賄;最近,又查到紐西蘭恆天然奶粉有毒等等。外企認為,這些刻意針對他們的官方行為相當不公。

對中共政府失去信心和耐心的外資和外企,會不會大規模撤離中國呢?這要看即將到來的三中全會能不能給他們提供定心丸,會不會減少這些政經不確定性。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學者史劍道認為,目前在華外企正在觀望,如果三中全會開完後,它們看不到什麼變化,那麼「外資企業將從2014年開始大規模撤離中國」。(自由亞洲電台)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919/33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