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每週懂一點人情世故(3) 世界上到處都是「聰明」的傻子

作者:

第八章

你是真聰明,還是假聰明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剛踏入社會時,閱歷較淺,沾染不良習慣的機會就比較少;經歷的事兒多了,城府就會越來越深。其實,我們與其過於圓滑,還不如對生活保留樸實的態度;與其事事委曲求全、謹慎小心,倒不如豁達開朗地去做事,依據自我的本性去待人接物!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到處可以看見自以為是的聰明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閃動著炯炯有神的眼睛,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精明地計算著什麼。在他們面前,有時候你會感到自己為什麼這樣笨?最終你會有個疑問——這些貌似聰明的人難道真的很聰明嗎?而那些貌似很笨的人是否真的很笨?

真聰明和假聰明混雜在一起,讓人不知道究竟誰是聰明人誰是傻瓜。但是沒關係,一切都可以用事實來證明。你只需要看看最終的結果就明白了:看似很聰明的人每天四處折騰,到最後仍然是一無所獲,而那些看似很笨的人不動聲色卻擁有了一切,人生中的權勢、地位都是水到渠成。他們絕對擁有自己的獨門手段,但他們又深藏不露,從表面上你看不出絲毫蛛絲馬跡。他們仿佛笨蛋,但事實證明,他們才是真正聰明的人。

不怕不聰明,就怕太聰明。一個人聰明一過頭便會陷入盲目,便會目中無人,便不知天高地厚,這個時候看似很聰明的人其實就已經等於半個傻子了!這只不過比笨蛋多了一分膽量,比傻瓜多了一分虛偽,比白痴多了一些花樣。其實,這種「聰明」並不比笨蛋、傻瓜、白痴強到哪裡去,而是更可憐、更可厭、更可悲。他們的這種心計是一望而知的,他們成了眾人口中的小人,但事實上,他們雖然落了個小人的罵名,最終並沒有得到什麼實惠。他們依然窮困潦倒地狼狽著。

《菜根譚》中有句話說:「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敗?」意思就是,聰明有才華的人應該掩藏自己的才智,如果到處炫耀張揚,那麼他的言行就跟愚蠢無知的人沒有什麼區別,他的事業哪有不失敗的道理?這是那些自以為是的聰明人一定要牢記的座右銘。

在這個世界上,處處可見小聰明者的身影,大智慧者卻寥寥無幾。小聰明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有種別人都是笨蛋,唯有我最聰明的炫耀。這種聰明是表面上的,就像漂在水面的一層油,看似光彩亮麗,其實並沒有深入水的內部去。但真正的聰明是什麼呢?是一種大智大勇的謀略和遠見——不動聲色,大智若愚,運籌帷幄,有種水滴石穿的堅韌,有種任你千變萬化,我早已將你看穿的沉穩。這就像一個貌似沒啥了不起的風險投資人,到投資項目的關鍵時刻,一投就是幾個億,而且出手必中!

如果說大智慧是深刻,那么小聰明則是膚淺;如果說大智慧是戰略,那么小聰明是戰術;如果說大智慧看到的是西瓜,那么小聰明看到的是芝麻。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境界,一個是一飛幾萬里,一個則是跳躍幾十步;一個是說句話掀起暴風驟雨,一個則是整天嘰嘰喳喳卻討人嫌!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掌握「度」,太聰明了反倒不如不聰明。《呻吟語》中說了一段十分精闢的話:「精明也要十分,只需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今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為愚也。」譯成今天的話就是:精明還是非常需要的,但要在渾厚中悄悄地運用。古往今來得禍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精明的人,沒有因渾厚而得禍的。現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極點,這正是之所以愚蠢的原因啊!

真正聰明的人從不炫耀才華,只有蠢材經常賣弄學問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君子的內心像青天白日一般明朗,光明正大,沒有一絲一毫的陰影與黑暗。但他的才華和能力卻應該像珠玉一樣深深地藏起來,不可輕易向世人炫耀。

世間往往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越是有本事的人,他們往往越低調,看上去就像什麼都不會一樣。而那些經常顯擺自己無所不能的人,到了關鍵時刻就腿軟,其實什麼都做不好。

道德經》中說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聽起來好像是讓人裝笨裝糊塗,其實不然,其中有著很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隱藏自己的聰明,不做挨打的出頭鳥。炫耀自己的人,從來都是優點打折,而缺點卻暴露無遺。這個道理看看孔雀開屏就全明白了——孔雀在開屏的時候,在炫耀自己絢爛羽毛的時候,往往也露出了最醜陋的屁股。如果你炫耀自己的聰明,你最愚蠢的一面就呈現在眾人面前了。

有一個師父去非洲旅行,他和門徒們來到一家客店過夜。客店的老闆前來請教問題,他說自己有兩個妻子,一個很美,另一個很醜。

「不過,問題是,我愛那個丑的,而討厭那個美的。」老闆說。

師父問:「怎麼回事?」

「那個美的太炫耀她的美了,這使她變得很醜,而另一個意識到自己很醜,變得十分低調、謙虛,這使她變得很美。」

那個美的一直在想自己是美的——她變得驕傲了。當你驕傲的時候,怎麼可能美麗呢?她變得十分自我,自我是不可能讓一個人變成美麗的天鵝。另一個丑的,當她意識自己是丑的,她變得謙遜了,而謙遜有它自己的美。

所以那個老闆說:「我很困惑,我愛那個丑的,而我恨那個美的,請你解決我的困惑。」

師父叫來所有的門徒說:「不要驕傲你是聰明的,否則你就是無知的。如果你認為你是無知的,你就是聰明的。」

幾年以後,這個師父再次訪問這家客店,老闆對他說:「令人困惑的事情又發生了!上次你來我這裡,我向你提過這個問題,你把它解決了。但是,從此以後,一切都改變了。那個丑的變得以她的謙遜為驕傲,變得自以為是,現在我不愛她了。不僅她的身體是丑的,現在她的本質都變醜了。而那個美的,她知道對美麗的驕傲破壞了自己的美麗,慚愧不已,變得謙虛了。現在我開始愛她,不僅她的身體是美麗的,她的本質也變得很美麗了。請你告訴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師父說:「請讓我保持沉默,如果我說了什麼,那麼這個故事又會發生一次轉變。所以,保持沉默!」

世情就是這樣奇妙,當一個美麗的女人炫耀自己的美麗時,她就開始變得醜陋!當一個聰明人炫耀自己的聰明時,他就開始變得愚蠢。我們可以繼續延伸——一個本來很有才華的人,當炫耀自己的才華時,才華就開始變得一文不值了!一切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仿佛其中有魔鬼在控制一般。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這樣的控制,這就是人心的複雜之處。你的態度可以創造一種美麗,也可以毀掉一種美麗。聰明是可以創造和修煉的,而自作聰明也可以變得像糞土一樣廉價和令人生厭。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利慾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蟊賊;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藩屏。」意思就是說,名利和欲望未必都會傷害自己的本性,而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偏見才是殘害心靈的毒蟲;淫樂美色未必會妨礙人對真理的探求,自作聰明才是修悟道德的最大障礙。在現實中,許多人正是因為急於表現才智,才導致四處碰壁、舉止維艱。

有家公司老闆,帶著三個得力部下去打高爾夫。前兩個部下先打,都表現得十分差勁,第一位把球打出了只有20米,第二位甚至把球打到了水塘里。老闆拿起杆問第三位部下:「你能把球打到80米對面的那座斜坡上嗎?」這位部下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能!」說罷啪地一桿,球飛出了一道優美的弧線,足足有100米遠,完成得十分出色。他得意洋洋地望著老闆,可是,看到的卻是老闆的一張苦瓜臉。

第三位部下根本不理解老闆的弦外之音。這種場合,本來是讓老闆滿足自己虛榮心,展示領導權威的機會。他卻賣弄聰明,還以為能在老闆面前討個頭彩,留下好印象,為今後在公司的發展增加籌碼。不料正好撞到槍口上,倒霉也是活該!與其說這是聰明有才,倒不如說他蠢笨如牛。在這種場合,他越賣力表現,就越給自己在公司的前途帶來不利。

在現實生活中,自作聰明的人到處都是,但成功的人卻沒有幾個。他們炫耀自己的才華和聰明,結果卻只落了個顆粒無收的下場,可以說腹內學富五車,但口袋裡卻空空如也。這是否是上天給予世人的一種警告?

說到這裡,你還敢輕視這樣的處世法則嗎?完全不是聳人聽聞,這樣的處世法則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一個深諳其中密碼的人,往往能夠在不知不覺間獲得成功,而不明白其中真相的人,往往一敗塗地又不得要領,直到臨死的那一天,還處於懵懂狀態,不知道自己的一生問題出在哪裡。

千萬不要做這樣的無知者!從今天開始,讓自己真正低調起來,從內心裡謙遜起來,而不是假裝的樣子。要知道,假裝的低調沒用,因為它是一種更加炫耀的姿態。世界上沒有誰是傻瓜,沒有人是看不出來的。我們需要做到真正的不張揚,真正的謙卑和努力。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你就能夠慢慢變成一個最明智的人,一個有能力改變自己命運的人。

但是,不張揚並非讓你不作為,內斂也不是讓你將自己鎖進大箱子,而是等待最佳時機,然後一鳴驚人。況且,如果沒有前期大智若愚的鋪墊,一鳴驚人的效果也不會達到,整天忙著表現自己的人,其實永遠也不會驚人。

聰明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來,才會有爆發力,才能引起眾人足夠的關注,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平時聰明過度的人,他的心思全用在如何吸引大家的眼球上,輕浮衝動、沉不住氣,到了緊要關頭,反而拿不出讓人眼睛一亮的東西,於是也就現了原形。

不管是為人處世,還是在工作中,這個道理都是適用的。「立名者,所以為貪」,到處宣揚、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人,肚子裡裝的其實全是草;到處賣弄小聰明,顯得自己智商很高的人,往往就是我們正在「尋找」的那個超級大笨蛋。碰到這些眉頭上刻著「我很聰明」的蠢材,要趕緊離他遠點!

第九章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推功攬過這一招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完美的名聲和榮譽,不要一個人獨占,應該跟人分享,才不會招來嫉恨,被人算計;不好的名聲和錯誤,不可全推給他人,自己也要承擔幾分,這樣才可以保全功名獲得美德!

有個幽默故事,說一隻黑貓好不容易捉到一隻老鼠,把玩了一陣,卻把它給放了。黃狗見了,不解地問:「辛辛苦苦抓到的美味,你為何放了它?」黑貓回答說:「你當然不會明白,我是同上司一起被派到這裡抓老鼠的。現在,上司連一根老鼠毛都沒撈到,我怎麼能搶它的風頭呢?所以,我把它放掉,讓上司來抓它!」

這隻黑貓就是一隻聰明的黑貓。它知道身為下屬,有時為上司做出一份恰當的「犧牲」,是一種值得的投資。它先把老鼠追得筋疲力盡,再把它放掉,讓上司輕而易舉地抓到它。上司得到了功勞,心裡肯定也明白到底怎麼回事。黑貓雖然沒有捉到老鼠,卻得到比一隻老鼠更大的實惠,那就是上司的信任和提拔。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幹部在做匯報的時候,將功勞和業績都歸於上級的英明領導,把自己置於一個執行者的角色。他們抓住的恰恰就是上司對於虛榮的心理需求,把功勞推給上司,並不意味著你就沒有功勞了,大家對事實心知肚明。一個合格的上司,他也不會真的搶你的功勞。相反,他會對你的做人處事的風格非常讚賞。如此看來,「推功攬過」實在有百利而無一害。

在這個世界上,凡是成功的牛人,大都懂得與別人分享美名。在他還沒有成功的時候,懂得與人一起分享利益,所以朋友幫助了他。當他成功以後,又懂得推功攬過,認為都是大家的功勞,失誤自己承擔。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讓親人、朋友聚集在他身邊,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成功!

某地產集團營運經理,與下屬群策群力,歷經半年,完成了一個項目。上級過來檢查工作,他誇誇其談,將功勞全扣在自己頭上,好像全靠他才完成了如此壯舉。上級大喜之餘,當然將他好一頓表揚,許諾給他各種獎勵。但下屬們卻不樂意了,對這種陰險的自私鬼非常失望,從此跟他離心離德,不管做什麼都不再配合他,還有許多人給上級寫檢舉信,揭發他的錯誤,暗地發誓,不打倒他決不罷休。

為了貪圖一個美名而葬送未來的前程,又是何苦呢?看看瞬間就站在他敵對面的龐大的同事陣營,你就能明白——不懂得推功攬過這一潛規則,何其危險?

《菜根譚》中說:「當與人同過,不當與人同功,同功則相忌;可與人共患難,不可與人共安樂,安樂則相仇。」意思就是,應該有和別人共同承擔過失的雅量,不應當有和別人共同享受功勞念頭,共享功勞就會引起彼此的猜疑;應該有和別人共同渡過難關的胸襟,不可有和別人共同享受安樂的貪心,共享安樂就會造成互相仇恨。

每個人都難免在工作上有失誤,這很正常。但就有這麼一類人,出了事就把責任往同事或下屬身上推,先把自己撇乾淨,生怕上司責怪到自己,嘴裡說著「全賴你全賴你!」好像全是對方的錯,自己成了不吃五穀雜糧的大聖人。這麼做的結果,只會讓自己失去信任,前途岌岌可危。

老闆正與客人談話,市場部的負責人小李敲門進來,告訴老闆,一位重要客戶發來了一份電報。老闆談興正濃,只是點了點頭,不耐煩地說:「我知道了。」結果兩天以後,老闆把小李叫到辦公室,怒氣沖沖地質問他,為什麼不將客戶打來電報的事情向他匯報,以至於差點耽誤了一筆大生意。

如果你是小李,你會怎麼說?下面是三種答案:

A、這不是我的錯,我接到電報就告訴你了,當時你正與一位客戶談話,你還說知道了呢!

B、我沒有責任,請不要怪我!

C、對不起,我沒有及時地讓您知道,請原諒!

很顯然,A和B講述的都是事實,小李絲毫沒有責任。但是真正聰明的人,一般都會選擇答案C,馬上將錯誤歸結到自己頭上。因為這正是老闆期望看到的,他並非不知道錯在自己,而是因為自己的身份是不允許出錯的,所以,必須找一個替罪羊。此時你非常配合地站出來,讓他發泄一番怒火,給他一個台階。雖然他嘴上責怪你,內心其實會感謝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上司也會出現疏忽和漏洞,決策的失誤、指揮的不當,經常會有發生。作為下屬,你絕不要放大他的窟窿,甚至想牆倒眾人推,取而代之。而是最好主動出面,幫助上司適當遮掩差錯,往自己身上攬些責任!上司都喜歡可以為自己「補台」的下屬,如果你在關鍵時刻對他落井下石,或對他的「落難」不聞不問,冷漠置之,那你就要小心了,因為他很快就會「報復」你。

當你跟朋友或愛人發生爭吵時,也可以這樣去解決問題。即使你沒有錯,如果也能主動地說一句「不好意思,可能是我搞錯了」,而不是一味地糾纏於「一定是你錯了」,是不是更有利於儘快地化解糾紛呢?有時候,兩個人吵來吵去,爭的不過是個面子,是一個彼此都能擺脫尷尬的台階而已。

當同事有些工作做得不到位,領導正要訓斥他,你過去幫他解圍:「對不起,剛才我請他幫我做了一份圖表,所以耽誤了他的時間,導致他的工作沒有及時完成。」你看,這個理由既能助他擺脫尷尬,又不會把你陷進去。領導不會再深究什麼,同事也會對你充滿感激,這可是一筆無形的投資!

但「分享」與「擔責」,還不同於普通的哥們義氣,而是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與他人共同分享美名,共同承擔過錯。無論是公司的管理者,還是生活中的我們,都需要體悟和運用這方面的智慧。

第一,攬過要適度。小過小錯可以由你來承擔,挨幾句批評,甚至罰一些獎金的損失,都無關緊要。但絕非什麼過錯都可以攬,比如你上司貪污腐敗,你若還站出來代人受過,豈不是自尋死路?所以,攬過的時候,要眼明心亮。

第二,推功要巧妙。別輕視你上司的智商,不要赤裸裸地把功勞強加到上司身上,造成張冠李戴的尷尬場面。那樣只會弄巧成拙,招致上司的怨恨。而且,當你把功勞讓給上司的同時,萬不可到處宣揚。否則,會讓人誤以為你別有目的。

真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嗎——自私自利的底限

世人只緣認得我字太真,故多種種嗜好,種種煩惱。前人云:「不復知有我,安知物為貴?」又云:「知身不是我,煩惱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世人只因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才有各種嗜好和煩惱。古人說:「假如不知道有自我的存在,又如何能知道事物的可貴呢?」又說:「既然能明白連身體都不是自己能永遠占有和控制的,世間還有什麼煩惱能侵害我呢?」這些話真是一語中的,切中要害。

當自身利益和別人利益發生衝突時,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選擇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就是人類自私本能的充分體現。

世人喜歡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為自己的自私自利開脫,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呢?在佛家用語中,為是修為的意思。其義就是,人不修為自己,天理難容!而很多人卻解釋成:人不為自己牟私利,那麼天地就會誅殺他。這個意思明顯不通,要知道,老天爺在中國人眼中可是公平的化身,怎會如此糊塗?

中國古人的處世哲學,強調無我無欲,反對突出自我與自私。以現代文明的視角來看,古人宣揚的滅私慾存大義,不允許人有絲毫的自私心,當然有不可取的一面。因為自私是人類的天性之一,沒有自私自利就沒有熱火朝天的幹勁,每個人都會喪失積極性。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任憑自我意識泛濫,將自私自利作為行事的主要標準,這樣必然被人不恥,在生活中難有朋友,工作中難尋合作者。

退一步來說,即使我們承認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但也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中國人做什麼事都講個「度」,一旦突破這個度,就會物極必反。如果你在現實中過於自私,就必遭眾人的一致排斥和反對,這樣的話,不僅私利追不到,反而連自己已有的利益也要原樣吐出來!

自私自利的底限是不應該建立在別人的痛苦和損失之上,而是以人之常倫的做法去實施,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覺得,就算是出於個人的私利目的,那麼至少也要以「互惠互利」為前提才可以,只有這樣才能受到世人的支持和推崇。所以,現代人自私自利不是什麼不可以的事,但一定要注意掌控底限,坦坦蕩蕩地去努力奮鬥,光明正大地打拼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具體的處世中,我們務必堅守以下兩點:

1、自私的底限是不要傷害到他人

如果我們的利益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之上,就會被人唾棄和鄙視。某公司的一位經理,為了討好總經理,也不徵求大家的意見,就自作主張地宣布國慶假期取消,讓部門的所有員工都留在公司加班。這種行為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犧牲他人的正當權益,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所以切記,自私的底限必須是維護自我的正當利益,不可傷害他人。

2、自私的容忍度是不要影響團隊合作

「一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三個人都不想吃虧的自私心理,造成了這樣的結果。一個和尚時,他只能自己挑水,所以有水喝;兩個和尚可以一起抬水,誰都不能偷懶,也能喝上水;三個和尚時,都盤算著讓另兩位到山下受累,自己留在廟裡休息,結果就是三個人都不想動屁股。這種自私不但自己撈不到好處,還大大地影響了團隊的利益。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磨鐵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217/372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