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批「殭屍」公司正在接近 超日違約僅是起點

自從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擁有債務雙重股權的中國公司數量猛增,存在問題的也不僅僅是超日一家。這或許暗示:「超日債違約」是中國第一個公司債違約案例,但可能不會是最後一個。

關於超日違約事件,詳見華爾街見聞此前的介紹:「超日債」違約引發債市動盪十家公司取消或推遲發債計劃

所謂的債務雙重股權公司,指的是債務占股權比例超過200%的公司。

先來看一組數據,據彭博新聞社對4111家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

目前中國債務占股權比例超過200%的上市非金融公司數量已經增至256家,而2007年這一數字僅為163家,期間漲幅達到了57%。

在中國大陸和香港上市的非金融企業的總債務規模已經達到1.98萬億美元,2007年底這一數字僅有6070億美元。

大陸和香港上市的非金融公司中,約63家公司的債務占股權比例甚至超過了400%,而這些上市公司的平均債務占股權比例水平為73%。

其中351家的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與利息支出的比值為負,409家公司的該比值不足1%。

最近,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公司宣布,「11超日債」第二期利息8980萬難以全額兌付,只能支付400萬。今天超日公司副總裁劉鐵龍表示,現在公司仍無法償付這筆資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表示,隨著當局逐漸結束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一些面臨現金短缺的「殭屍」企業將相繼發生違約。

美國銀行則表示,「超日事件」或許就是中國的「貝爾斯登」時刻,重燃投資者對於信貸風險的擔憂,就像2008年貝爾斯登接受救助的時候那樣。

穆迪評級中國合作方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的研究部副總經理張英傑(音)表示,「第一單違約發生之後,可能還會有更多違約案例出現。目前中國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全球範圍內流動性趨緊,今年到期的債券也增加,在融資壓力日益增大,所以可能還會有更多的違約案例。」

張英傑還表示,長期來看,投資者將更加謹慎,這些投資的風險也會通過報酬率來反映出來,這對於利率和債券市場的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過去報酬率與風險之間扭曲的關係將得以修正。

中國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對6萬億美元的影子銀行產業採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並承認包括房地產在內的一些部門需要加以鞏固。今天新華社報導,央行顧問陳雨露表示,中國信託產品的違約風險在可控範圍內。

海通證券分析師李寧預計,今年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在岸公司債違約,像超日一樣債券缺乏保障、信用風險升高的公司還有珠海中富、明星湖生物科技以及南寧糖業等。

標普評級大中華區主管ChristopherLee表示,「政府顯示出了更大的意願來讓借款人遵守市場規則。我們預計,由於信貸風險的顯現,未來銀行在放貸的時候『歧視』現象會更明顯,銀行會更有選擇性的借貸。」

美銀駐香港策略師DavidCui等表示,雖然超日債違約並不會立即引發國內流動性收緊,但是還是會產生一定的連鎖反應。美國的金融危機不也用了一年的時間來擴大影響力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308/378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