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歷史如大戲 傳奇皇后的預言兌現 王莽山寨「符命」

—歷史原來這樣之兩漢之間(五) 兩漢之間不得不說的事兒

作者:
莽新建國五年(公元13年),就在王莽不知疲倦的折騰中,他的姑姑——漢孝元皇后王政君,走完了自己八十四年傳奇式的人生歷程。在彌留之際,她應該依然記得,從長輩那裡聽來的「元城建公」的預言,還有兩次未嫁喪夫後,那個算命先生的預測。不過,面對王莽篡漢,以及「具有莽新特色的折騰」,她也許很希望當年「元城建公」的預言沒有實現。

傳國玉璽上的篆字——「受命於天既受永昌」/網路圖片

假皇帝王莽

說完這幾個石頭的案例,書歸正傳。這麼說,真的是天意要王莽當皇帝嗎?這就好像,醫術能救人,但也有騙人矇事兒的假大夫一樣,謝囂上奏的「符命」是否「山寨貨」,後來的史實會給出正確答案。

王莽讓王舜帶著群臣把這事兒報告太皇太后。王政君老太太並非不相信「符命」之事,但是幾年來,自己這個侄子的行為,她都看在眼裡,老太太深信,這塊石頭絕對變不成孫大聖。老太太暗想,這事如果不是王莽授意謝囂乾的,那就是謝囂為了拍王莽馬屁自己弄的。她對群臣說:「這是欺騙天下之事,不能做。」王舜聽太皇太后這麼說,知道她不允許王莽稱帝,但自己是王莽派來的,如果沒完成任務,王莽不高興,後果很嚴重,咋辦呢?唉,乾脆和個稀泥,他對王政君說,既然已經這樣了,也沒別的辦法,我估計啊,王莽也不敢有啥其他想法,也就是想作個攝皇帝(假皇帝)擺擺派頭,您就給他個面子吧。

此時王莽羽翼已豐,太皇太后沒辦法,只好答應了王舜的餿主意,讓王莽坐上龍椅,穿上龍袍,當了「代理國家元首」,改年號為「居攝」。王莽仍按原計劃,立劉嬰為皇太子,號為孺子嬰。王莽的跟班小弟們,自然也都被王莽提拔起來了。

可是王莽不滿足於現狀,畢竟這個皇帝的稱號前還有個「攝」字,待遇雖然和元首相同,畢竟是個「代理」的。王莽開始琢磨,怎麼把這個「攝」字去掉,變成真皇帝。

弄「假」成「真」

一天黃昏,一個身穿黃衣的神秘人物來到高帝廟,把一個銅匣子交給一個守廟官員,然後匆匆離去。王莽聞報,立刻來到高廟,讓人打開匣子一看,原來是兩冊圖書,大意是說,這兩本書是天帝所授,要王莽這個「攝皇帝」轉正,當真皇帝,而且還列了幾個人名,也都標明了官爵。王莽一看,嘿,手氣不錯啊,要什麼來什麼。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那個黃衣人名叫哀章,原本是到長安來求學的,不過這人品學兼差,喜歡吹牛,沒什麼真本事。他見王莽當了「代理」皇帝,而且還是用「符命」給自己提供的「執政合法性」,他就琢磨著,也偽造一個「符命」,混個「高級公務員」玩兒玩兒。於是,哀章製作了兩本「看圖說話」,把王莽身邊八個大臣,連他自己的名字列了個名單,都寫了進去,為了打掩護,他又隨便胡編了王興、王盛兩個名字,也給加了進去,趁著傍晚人少,光線也不太充足,就給王莽送去了。因此,這兩冊圖書,是貨真價實的「山寨貨」。

可是,這「山寨貨」來的正中王莽下懷,他回去穿戴整齊,帶著這個「山寨符命」,立即去見他的太皇太后姑姑。見到王政君,王莽拿出那兩冊圖書,說這是神明給他的,要漢室禪位給他。王老太太一聽,啊,這是咋了?是喝了三聚氰胺奶,還是吃了皮鞋膠囊了,說的這話咋這麼「雷人」啊?

王莽見姑姑張著嘴愣在那,也不管老太太怎麼想,退回未央宮前殿,發了一個「全國通告」,宣布自己得了天命,應該即真天子之位,改元始建國,這就是西、東兩漢之間不被史家認可的「新朝」。滿朝公卿多是王莽心腹,紛紛出來給王莽道賀。

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上的篆字——「受命於天既受永昌」/網路圖片

這時,王莽想起,傳國玉璽還在太皇太后那,馬上派人去拿。這傳國玉璽原本是秦始皇的,當初秦滅六國後得到和氏璧,秦始皇命人將其雕琢為傳國玉璽,其上刻著李斯的八個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秦二世死後,劉邦入咸陽,秦王子嬰獻上此璽。後來劉邦把此璽定為漢傳國璽,至此已歷漢朝十二帝,因為孺子嬰還沒即位,所以這枚傳國璽收藏在太皇太后的長樂宮。

沒有傳國璽,即使坐上龍椅,也會被人視為「白板皇帝」。尤其在中國傳統社會,非常講究道統、法統,雖然是「兵征天下」,但是如果沒有符合禮法的法統傳承,即使靠「槍桿子」奪取了政權,也不過是個「山寨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沒有執政合法性,王莽能不急嗎?可是,王政君老太太恨王莽篡位,哪肯給他,立馬轟走了王莽派來的人。她坐在長樂宮內,回想一生經歷,想起自己歷經四朝,又想到如今篡位的竟然是自己一直眷顧的侄兒王莽,心裡五味翻騰。

王老太太正想的出神,剛被王莽封為太師的王舜來了。之前被王莽派來取玉璽的人,碰了一鼻子灰回去了,王莽不能罷休啊,他知道自己的姑姑比較喜歡王舜,所以把王舜又打發來了。

王政君知道他是王莽派來的,大罵道:「你們父子都是依靠大漢皇室,才有幾代富貴。現在竟然趁人之危,搶人家的江山社稷。人混到這個份兒上,死了豬狗都不吃,怎麼會有你們兄弟這樣的人渣啊!既然王莽說他得了『符命』當皇帝,自己刻個章兒就得了,這個亡國之璽,他為什麼還要?我這個漢家的寡婦老太太,很快就死了,還要這個玉璽陪葬呢,他死了那個心吧!」老太太邊哭邊說,在場的人無不落淚。

王舜也覺的有些良心不安,猶豫了半天才說:「我們也沒臉說什麼了。但是,王莽一定要得到傳國玉璽,您能擋住嗎?」王政君見王舜說的確實懇切,想到都怪自己縱容王莽,才造成今天這個局面,如今後悔莫及,老太太一怒之下,把傳國玉璽向地上一摔,又罵道:「我已經快入土了,你們兄弟這麼幹,王家就要被滅族了。」

王舜也不敢接話,連忙撿起玉璽,回到前殿交給王莽,這才發現太后用力太猛,把玉璽摔崩了一角,傳國璽自此不再完整。不過,王莽此時不在乎這個,只覺的心裡美不茲的,只管找個工匠用黃金把玉璽缺角鑲好。

既然把那銅匣子認作了「正版」的「符命」,裡邊的官員名單自然就不能忽略了,八位大臣無需多言了,兩冊「看圖說話」的「總編」兼「發行人」——哀章也被封為國將。最搞笑的是,哀章為了混淆視聽而胡謅的兩個人名——王興、王盛。滿朝文武沒有這倆人,王莽派人四處查訪,很快找到兩個姓名相符的人,王興是守城門的一個大頭兵,王盛是個賣包子火燒的。二人糊裡糊塗的被召進皇宮,被王莽封為了將軍。

此前,王莽在公眾面前,為自己打造了一個謙恭禮讓的君子形象,「王莽俱樂部」的「會員」們也都把他吹成了周公第二。而今,王莽得勢,不僅沒有仿效周公輔成王的千古佳話,而且篡位自立,和周公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後世白樂天有詩嘆曰: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王莽式折騰

不僅如此,自從王莽作了「攝皇帝」,王莽式的「折騰」也隨之展開了。

銅錢上的文字為「貨泉」/網路圖片

首先被折騰的是貨幣,按理說,改朝換代了,換換貨幣也正常,問題是,短短几年間,他前後改了五次貨幣,結果,「金融」混亂了。後來,因為「錢」字裡含有「金」和「刀」(戈),王莽認為,這容易讓人們想到「劉」字,因為「劉」字中也有「金」和「刀」,所以下令,「錢」不能叫錢,得叫「貨泉」。不過這麼講究符命風水的王莽,卻沒想過,「貨泉」也是「禍泉」的諧音啊。後來,成為王莽「禍泉」的,仍然是劉家的人,這大概就是「人算不如天算」吧。

其次,王莽開始鬧「土改」,他打著恢復夏、商、周三代時「井田制」的幌子,把全國的耕地都改稱為「王田」,不許買賣。而且,把耕地按人口平均,誰家土地多,得把多出的地分給親戚、鄰居,這分明是把那些優秀種田人辛苦積攢的家業,硬給搶了去。

之後,王莽頒布了「五均六管」法。所謂「五均」,簡而言之,就是由莽新政府管理商業買賣和控制物價,破壞了市場規律;所謂「六管」,說穿了,就是王莽以國家的名義,把原本屬於民間百姓私有的山林礦產等自然資源,加重稅負。

此外,還要改地名,首先,把漢武帝十三州恢復成《禹貢》中的九州,其次,就是改具體的地名,全國的地名幾乎都被王莽改過,而且不是改一次,有的郡名最多改了五次,最後再「折騰」回來,好像都是為了表示他自己很熱愛傳統。發個詔書,常常要在新地名後面注釋上以前的名字,結果,讓大家在地名的使用上也是一片混亂。

若是真的仰慕古聖先賢,繼承的應該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而不是用傳統的形式裝樣子。這就好像,有些土匪流氓以為,給孔子立個雕像、建個學校,就可以讓自己代表中華文化、變成聖人門徒了。事實上,用傳統的形式做包裝,用以破壞傳統的精神,罪孽更大。比如,用傳統的文藝形式,宣揚暴力、仇恨,恰恰是對傳統和藝術最大的褻瀆。

莽新建國五年(公元13年),就在王莽不知疲倦的折騰中,他的姑姑——漢孝元皇后王政君,走完了自己八十四年傳奇式的人生歷程。在彌留之際,她應該依然記得,從長輩那裡聽來的「元城建公」的預言,還有兩次未嫁喪夫後,那個算命先生的預測。不過,面對王莽篡漢,以及「具有莽新特色的折騰」,她也許很希望當年「元城建公」的預言沒有實現。

但是,歷史就像一部大戲,每個人既是戲外的觀眾,也是戲中的演員,而那個劇本,在冥冥中卻早已寫好。有智慧者,也不過只能提前預知下幾幕的劇情,卻不敢,也無力做任何改變。

揚雄的一篇祭文恰好道出了王政君一生的來龍去脈:「太陰之精,沙麓之靈,作合於漢,配元生成。」太陰之精,指王政君是其母夢月而生的,沙麓之靈,說的是她與元城沙麓相合。冥冥中早已安排她成為孝元皇后,無論表面上看來多麼不可思議,一切卻都那麼「巧合」的發生了。

(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 吳量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311/378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