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市場鬧錢荒投資客退場 天價藝術品價格屢遭腰斬

高端拍品流動性驟減,不少來自金融、地產業的投資客割肉離場

圖鄺野

早幾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看上去遍地黃金,彈指間一進一出入帳以百萬元計的故事在坊間、在網絡上不停地流傳,一大批窮得只剩下錢的煤老闆、企業家還不知道傅抱石、八大山人是何方神聖就殺入了拍賣會,原以為坐等數錢,沒想到轉眼就遭腰斬。在北京保利剛剛結束的春拍上,齊白石的《花鳥四屏》拍得5577.5萬元,原以為成績喜人,但不久就被發現該幅作品2011年的時候就已經拍出了9200萬元,3年時間縮水3622.5萬元。這樣的例子在今年的藝術品高端市場並不少見,一大批貿然入場的投資客,這個春天正在上演集體割肉。

A

雖然坊間盛傳《花鳥四屏》慘遭腰斬,但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這件藝術品實際上只是帳面上的虧本。據知情人士介紹,該件拍品2011年在北京嘉德拍出9200萬元之後,因為買家事後反悔不願意付款,拍品回到原藏家手上。今年春拍,藏家以2800萬-4800萬元估價送拍到北京保利,最終拍出4850萬元,而當年他買入時才花了幾百萬元,雖然帳面上比2011年時縮水3622.5萬元,但實際上還是淨賺了4000萬元左右。

真正虧本出貨的另有很多人,這些案例絕大部分出現在高端拍品身上。比如徐悲鴻的作品《日行千里》,2011在上海榮寶齋拍了1897.5萬元,最近在北京匡時以1265萬元易手,如果再算上委託佣金,藏家虧損在800萬元左右。

但這位藏家虧的還不止這一幅作品,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這位2011年貿然進入藝術品市場的藏家也曾叱吒拍場,當年在拍賣會上只要是好東西,他見一件,搶一件,暴發戶式的搶奪方式讓很多真正的收藏家傷透了頭腦。「我留意了一下當天專場的其他作品,有幾幅都是當年他搶到的,當時至少花了1億元,但這次大概只套現到4000萬元左右。「收藏本來是件長線投資的事情,才3年就急著拋售,怕是資金緊缺了。」

不僅如此,被很多拍賣行寄予厚望,甚至一些在市場繁榮時有可能問鼎億元高價的好東西,今年也都集體流拍了。比如陳洪綬的《四時花鳥冊頁》,10年前曾經創下了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紀錄,但這次以估價3800萬元起拍,叫價到4900萬元便無人應價;還有趙孟頫的《致宗元總管札》,估價5500萬元,開拍之前調整到3800萬元-4200萬元,但最後還是以流拍收場。

B急著套現對賭拍賣行

高端拍品流動性驟減,急著出貨套現的一些藏家,不得已跟拍賣行賭上了。他們送拍的藝術品在拍賣行估價後,拍賣行先給一半的錢。如果最後成交高於這個「半價」,他們可以拿到剩下的錢。但如果流拍了,拍品就等於拍賣行「半價」買下了。「這個協議價拍賣行本來就訂得不高,今年很多割肉出貨的好東西,其實就是藏家賭輸了。」

對於今年藝術品市場的這種表現,廣州藝術品行業商會會長石金柱表示:「雖然高端藝術品價格遭遇『腰斬』只是一些個案,但整個藝術品市場缺錢卻是客觀存在的。現在整個市場都缺錢,就連『藍籌股』齊白石作品也有很多近期都是『白菜價』成交的。但最近急著出貨的,絕大多數都是2010年、2011年藝術品市場最紅火時跟風入場的新買家,他們嚴格上來說是投資客,不是收藏家,想著快買快賣,賺了錢就走,沒想到2011年底市場突然轉風,高價買入的東西都被套牢了,現在估計資金緊張,這才急著出貨。」

前幾年新入場的都是哪些新買家?根據中國嘉德中國書畫部總經理郭彤的觀察,從最開始的金融業,到後來的房地產業、能源業,再到後來做實業的買家也開始多了起來。

C

一邊是投資客割肉退場,一邊卻是真正的藏家興奮掃貨。石金柱仍然以「遍地黃金」來形容現在的市場。「早幾年土豪們財大氣粗,價格都被頂得上天,現在很多好東西便宜得很,就怪錢太少。藝術品投資就是以時間換空間,如果買對東西,長期的回報肯定會讓你驚喜。」

比如上周上海天衡春拍,傅抱石精品《秋山會話》以610萬元落錘,這被很多業內人士都贊買家撿了漏。買入這件《秋山會話》的藏家李笠,其實嚴格來說也是「藏齡」只有8年的新手,但他的收藏並不像很多煤老闆一樣盲目。以前做百貨生意的李笠,剛開始也是連黃賓虹是誰都不知道,但他組建了一支專門為他服務的顧問團隊,他將經濟形勢與藝術品市場結合在一起分析,什麼時候應該買什麼,買誰的畫應該找誰來鑑定,都有明確的方向。

還有另外一種人,在藝術品市場上賺的是「價值發現」的錢。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現在一些專業的大買家,同樣網絡大批人才,組建了一支學術性很強的隊伍。他們長期關注拍賣會上拍的藝術品,特別是來歷不明的古陶瓷,低價買下後,專門針對它進行學術考古,如果有大發現,那麼這個「價值發現」的錢至少能夠翻上好幾倍。

責任編輯: 楚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703/41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