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宋志標:家奴犯上:「他們」不是「我們」

作者:
沿用孫立平的話來解釋,這裡本無公私之別,更無公私之辨,有的只是「他們」與「我們」之分野──如鴻溝深谷。有人以私義替「他們」做辯,是沒把自己當外人了。實際上在「他們」的眼裡,你們就是你們,他們就是他們,這就是所謂的階級懸殊。

宋志標:家奴犯上:「他們」不是「我們」

 

周永康日前被宣布開除黨籍、最高檢宣布將其批捕,黨紀之後移送法紀治辦云云,按下不表。單說這場戲,從外媒傳言,到周濱的政商一脈被揭開,再到《財新》雜誌拋出長篇報導,以周元根為永康諱,直白影射,場外觀眾已經看了一年有餘,煮麵變冷麵矣。

正因為冷麵有餘,加之大眾明白其中的曲折,而且法治已被打上「黨至上」的前提與標籤,周永康之倒台,其邏輯因果及審判過程早已非法治一詞所能概括,無怪乎輿論對這樁所謂刑不上常委的爆點新聞冷漠置之。周案上的冷熱轉移,照見人心不再。

於輿論議論的寡淡之處,能聽見一些為周永康叫好辯護的怪談,比如說他在位時也做了好事云云──有人列舉他推行出台了證據排除法的規定,也有人說他關注某冤案昭雪之類。這些論據都沒有什麼確證之類,但言之鑿鑿,即使不為周氏鳴不平,也希望以兩分法待之。

這種試圖以想像中的私義折衝公義損毀之圓滑立場,不獨見於周永康。想當年薄熙來倒台,就有人說重慶人念叨他的好,一直追溯至大連的花園式城市之類的業績;而當王立軍逃館,其勢力煙消雲散之後,也有人對其在位時主推的警務平台讚不絕口。

循著這一條線索,可以看到人們對竊國者及貪官惡吏抱著複雜的心態。一方面表現在對其暴露出來的饕餮之欲望(政經通吃)恨之入骨,另一方面又對徹底的評價缺乏依據,以致於出現了觀感乃至於觀念上的搖擺。相當於:這些人奴役了你們,你們卻匱乏斬釘截鐵的情感。

如何評價薄氏、王氏及周氏這個系列,帶出了意識形態在不同世代的情感糾結,與歷史盲點。其實質是,單用公義與私義之辯來評判周永康們的功過,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合適的。他們對公義的毀壞之嚴重,私義無可抵消絲毫,況且這裡公私之辨表錯了局外人的情懷。

沿用孫立平的話來解釋,這裡本無公私之別,更無公私之辨,有的只是「他們」與「我們」之分野──如鴻溝深谷。有人以私義替「他們」做辯,是沒把自己當外人了。實際上在「他們」的眼裡,你們就是你們,他們就是他們,這就是所謂的階級懸殊。

「不把自己當外人」的荒謬錯置,令一些人秉持所謂理性的幻覺,試圖要給予公平性的評價。考慮到「他們」所犯下的不義毀滅,這種不分青紅皂白、不分「他們」「我們」之別的人,著實是幼稚可笑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這些胡塗蛋成就了「他們」的霸業。

若論薄之「貢獻」,可以對照「掃黑」變「黑打」的偷天換日之罪惡;若褒揚王立軍,也許要問問險些被「雙起」的石扉客;若要論周氏的「良好情操」,別的功課不用,至少去讀讀財新的周濱報導──如果這些都不能打消辯護的念頭,只能說活該受奴役了。

自然,也有人拿出新的發現來講:你看抓了周,不是照樣捉人,照樣謗白辯冤而不得,所以是、、、、、、體制問題云云。這又是另外一層胡塗,但凡指向體制的,都是無話可說的了。可只要領會了「他們」/「我們」的天壤之別,就不會被導向「體制乃萬惡之源」的圈套。

這兩三年的大戲看下來,「他們」與「我們」是越來越顯著,越來越不加掩飾,越來越誠實地袒露出來。可憐的是一些不辨事理的人──人家是家奴犯上,然後趕忙為家奴辯護;人家是門閥之爭,然後為門閥美言──忙得很,單單忘記了自身的卑賤,充分體現了那種「不把自己當外人」的賤命。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香港東方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210/48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