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朱德4個孫子只剩下2個 1個被槍斃

朱德的兒子朱琦,與夫人趙力平育有四子一女,分別是朱援朝、朱和平、朱全華、朱新華和朱國華。其中朱新華是他們唯一的女兒。本文講述了朱援朝、朱和平、朱全華、朱國華四人的不同人生軌跡和命運。

朱援朝:從事文藝,未涉足政治

朱援朝降生之際,恰值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發起的第三次戰役結束。為了紀念抗美援朝的階段性勝利,朱德給孫子起名「援朝」。

當年朱援朝的班主任是霍懋征,「文革」後她被評為特級教師,當了北京實驗二小的校長。當年,劉少奇家的劉源薄一波家的薄熙成也都在她的班上。霍懋征去了劉家和薄家家訪,根據她的要求,劉少奇、薄一波都見了她。她還提出要到朱援朝家做家訪,想見見朱德委員長。

但霍懋徵到的那天,朱德剛好不在,康克清在家中熱情地接待了她,還帶著她在家裡轉了轉。康克清向老師了解了孫子在學校的情況後,提出請老師嚴格要求,有事可以和家中聯繫。果然,在後來的一天裡,霍懋征就告了朱援朝一狀。那一天,在霍懋征的課上,朱援朝沒聽老師講課,而是在埋頭畫圖。他畫的是從中南海西門到劉源家和自己家的路線圖。

沒收就沒收吧,朱援朝想她拿去也沒用。不料他下午放學回家,發現中央辦公廳警衛局的副局長正在他家坐著呢,他畫的那張圖擺在了桌子上。原來中央辦公廳警衛局接到學校的電話,取回了那張圖。

「這是你畫的嗎?」到家裡來問話人的名字,朱援朝已經記不得了,反正是認識的老衛士。「是啊。」「你畫這個幹什麼?」「隨便畫著玩的。」朱援朝依然漫不經心。「這東西能隨便畫著玩嗎?」來的人有些急了,又追問了一句:「你畫完了準備給誰?」「我是想給薄熙成的。他要來劉源家和我家玩,給他這個圖,他進海以後就知道怎麼走了。」

聽朱援朝這麼一說,來的人仿佛鬆了一口氣:「以後可不能亂畫啦,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薄熙成,他們知道是薄一波的兒子,不是什麼危險人物,又囑咐了幾句後才走。

長大後的朱援朝主要從事文藝工作,並未涉足政治。他有著國家三級作曲職稱,還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安徽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作曲家協會理事、六安市音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其本人從事音樂工作四十餘年,擅長演奏鍵盤樂器、大提琴等。發表與獲獎的音樂作品近百首。多年來,他注重少兒素質教育,培養的電子琴學生多次在省、市比賽中獲大獎。1998年鑑於他的貢獻突出,被錄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2013年6月,朱援朝去世。

朱和平:眉眼極像朱德的少將

朱援朝出生一年後,朱琦夫婦的第二個孩子又出生了。此刻,朝中美已在談判,因而朱德為新生兒取名「和平」。

朱和平剛滿8個月就被抱到了爺爺朱德和奶奶康克清的身邊,跟著兩位老人共同生活了將近40年。但他的經歷並非人們想像的享受了「特殊待遇」,而是從一名普通工人到普通士兵,漸漸成長為空軍少將。每一次人生選擇,朱和平反而都把自己「先放在最困難的位置上」。

2006年,朱和平被任命為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很多人都說,這位空軍少將眉眼神態像極了朱德元帥。

朱和平說自己的目標是做個專家型領導。「現在的領導一定要有很強的專業知識,比如我們研究中國的空中力量建設問題,既要懂技術,也要懂經濟,現在一架戰鬥機最便宜也要幾千萬元,沒有錢不可能建設好空軍。那麼錢從哪裡來?這要求國家一定要強大。有了錢還要有技術,任何一個軍隊靠買是不能實現現代化的;有了技術還要會管理,怎麼實現效益最大化,使稀缺的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這就是國防經濟學……」朱和平從我國的工農業發展,談到商業和經濟現狀,以及軍隊的科技工作,幾句簡單的對話,能感受到他知識淵博,關注和思考著重要的問題。

朱和平有過紅牆深處令人羨慕的童年。他和哥哥援朝小時候生活在中南海,周圍住著毛澤東、劉少奇、董必武、彭德懷鄧小平楊尚昆等領導人,然而懵懂的他們,哪裡懂得政治和紅牆的威嚴,爺爺朱德為此傷透了腦筋。

朱和平也闖過禍。因為好奇,他和李富春的外孫爬上了毛主席的屋頂。看到屋檐上探出的兩個小腦袋,警衛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後來的結局可想而知,朱和平被嚴厲地訓斥了……

回憶過往,朱和平感慨地說:「我們就是這樣被爺爺奶奶一次次批評教育長大的。他們其實更像是我的父母。」

朱和平現在還保留著一個爺爺的記錄本,上面記錄著孩子們在學校的情況,成績如何,表現如何,什麼時候開了家長會等等。朱德還考慮到孩子們除了上學,呆在中南海無法接觸社會,只要條件允許,他就儘量多的帶中南海的孩子們一起去外地考察。「有一次爺爺外出視察乘坐專列,結果左一個右一個帶的孩子,占了一節車廂。一路上爺爺不停強調,出來不是玩,是要讓我們去看看工廠和農村,看看農民怎麼耕種。」朱和平還記得他們參觀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時爺爺說的話:「你們將來要考這個學校,將來的戰爭是科學家的戰爭,不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是打不了仗的!」

朱德一生酷愛讀書,也在家庭中培養了良好的學習讀書氛圍。新中國成立後,朱德、康克清和家中的工作人員成立了黨的基層學習組織,「幾十年裡,我們家的工作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爺爺始終要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朱和平至今難忘1964年國慶節,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國慶活動,哥哥和他都在遊行方隊中,激動興奮了一上午,而當天爺爺也在天安門城樓上站了半天,晚上還有焰火表演,誰都覺得家庭學習會可以不開了。「沒想到爺爺堅決要求學習當天的報紙社論,說今天該學的東西不能拖到明天。現在想來,爺爺是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環境,國家政治生活開始出現了不正常,他是想讓我們及時領會上面的精神,不要煳里煳塗做事。」

朱全華:朱德公益基金會會長

朱全華1956年出生於北京,是朱德元帥的第三個嫡孫,他身材高大,氣宇軒昂,談吐平和,彬彬有禮。他說少年時代一直呆在爺爺身邊。13歲時起,正值「文革」期間,由於家裡的服務人員都下農場勞動,他就幫爺爺煮飯、澆花,成了爺爺的小廚師和護花使者。爺爺一生種了400多種蘭花,並把自己種的蘭花贈送給各地的花圃。杭州、南京、南昌等地的園林部門和四川的杜甫草堂,都有朱德贈送的蘭花。北京中山公園的蘭花,大都是朱德所贈。

「文革」時期,爺爺就把自己10多年收集來的6000多盆蘭花(包括住宅里的蘭花),全部送給了北京中山公園。朱全華回憶說,北京氣候乾燥,冬夏氣溫變化大,有一次,爺爺從南方弄來了一種蘭花,為了不讓花兒凍壞,爺爺白天為蘭花噴霧,晚上為蘭花燒煤升溫。冬去春來,這批蘭花無一壞死,還長出了花蕾。

後來,他才慢慢知道爺爺特別鍾愛種植蘭花,也是為了紀念犧牲的奶奶伍若蘭。

朱全華說,爺爺一生寫了很多詠蘭的詩句,有一首:「幽蘭吐秀喬林下,仍自盤根眾草旁;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合芳。」這是寫奶奶的。由於受爺爺耳濡目染,他對伍若蘭奶奶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15歲那年,朱全華被海軍司令員肖勁光帶到了部隊,成了一名中國人民海軍戰士,在北海艦隊服役。後來擔任了海軍裝備部副部長。朱全華詼諧地說:「我從事海軍裝備調配工作,回家時我常常要考慮為爺爺怎麼裝備一些蘭花,蘭花成了爺爺生活和生命里的必備品。」

退休後,朱全華發起成立了朱德公益基金會,並任執行會長。他走遍了大江南北,追尋朱德戰鬥過的足跡,做了很多公益事業。這些年來,他在革命老區建設希望小學,在四川建立朱德小學,在江西建立紅軍會師紀念館等等,一直忙得馬不停蹄。

朱國華:1983年「嚴打」被槍斃

1983年到1987年,中國在「嚴打」行動中一共逮捕170多萬人,勞動教養30多萬人,處決了多少人,至今還是個謎。朱德的孫子朱國華,就在這一場「嚴打」行動中,因為流氓強姦罪被槍斃。

1980年夏,身為最後一屆工農兵學員的朱國華畢業了,他被分配到天津鐵路局。朱國華身高大約1.7米,體型瘦削但比較結實,眼睛不大,但眉毛較濃,相貌周正,清秀中帶有一股英氣。當然最主要的是他的身份,讓他成為許多女孩子心中的鑽石王老五。這些女孩子中既有誠心誠意和他交朋友的,也有貪圖享受的,甚至有的女孩子只是想托朱國華的「路子」調動一下工作。

那個年代,幹部子弟是眾多女孩子擇偶的標準和崇拜的對象。此外,「文革」結束後,從束縛中掙脫出來的人們開始追求自由和享受,整個社會的風氣發生了改變,自由戀愛開始流行,對性的態度也迅速開放。朱國華先後換了許多女孩子做朋友,也與許多女孩子發生了性關係。據說,女孩子也有反抗並上告的,但大多不了了之。

漸漸地,朱國華的身邊聚集了一批軍地幹部子弟,他們以幫助調動工作、交朋友等為由頭,借著請客吃飯、游泳、滑旱冰,以及舉辦家庭舞會的機會,邀請女孩子到家中玩耍,然後「散布淫亂思想,播放黃色錄影和歌曲,誘騙玩弄摧殘女青年」。後來,朱國華居住的天津市和平區睦南道100號,乾脆就被當地人叫作「淫窟」。

1983年8月,朱國華和另外一批同樣犯了「流氓罪」的軍地幹部子弟悉數歸案,被關押進了天津市警局看守所。朱德之孫的被捕,在社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許多對「嚴打」尚未「摸清脈搏」的地區都將目光投向了天津。

1983年9月17日,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了《致全市人民的公開信》,朱國華被定義為「流氓、強姦團伙主犯」。公開信中通報了朱國華的罪行,「以暴力強姦青年婦女八人,強姦未遂四人,玩弄、摧殘青年婦女七人,猥褻六人,共殘害婦女二十五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肆無忌憚地強姦蹂躪婦女,罪惡行為令人髮指,民憤極大,證據確鑿。」朱國華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一同被判處的,還有天津警備區政委的兒子。

一個星期後,1983年9月24日上午10時20分許,朱國華和另外81名各類罪犯在天津市人民體育館宣判後,被押往刑場。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福寧客的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601/56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