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深圳那麼多渣土是哪裡來的?

深圳12·20滑坡事故原因已經初步查明,垮塌體為人工堆土,原有山體沒有滑動。深圳為何會有那麼多人工堆土?去年10月15日的《深圳晚報》上刊載了記者陳龍輝撰寫的《深圳渣土到底怎麼倒》一文,詳細介紹了深圳渣土處理的來龍去脈。渣土處理是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必然會面臨的挑戰,深圳事故為全國敲響了警鐘。觀察者網特節選相關內容,以資讀者參考。】

城市中生活的人們,往往只會留意到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很少人會想到,修建地鐵車站、隧道、建築物地下部分(如多層的地下商場、車庫等),都會產生大量的渣土。根據深圳市環境衛生管理處提供的數據顯示,深圳市目前年產生建築廢棄物達到3000萬立方米,幾乎可以填滿3個梅林水庫!這些數量巨大的渣土是怎麼處理的,它們都去哪兒了?

福龍路上,砂石車排起了長隊。深圳新聞網記者王佳攝

余泥渣土曾經很好處理

2000年以前,深圳建設項目數量相對較少、規模相對小,待建地和低洼地廣泛分布,余泥渣土排放基本平衡,甚至不需要另建渣土受納場。

總體說來,深圳的渣土處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0年以前):零壓力

2000年以前,深圳的建設項目數量相對較少、項目規模小,待建地和低洼地廣泛分布,產生的余泥渣土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建設項目間自行消化,主要用於工地「三通一平」中的土地平整、濱海地帶大型工程的填海造地兩個方面,實現了社會自發的余泥渣土排放平衡。

例如當時的鹽田港、大鏟灣、濱海大道等建設項目,均解決了一些其他大型項目的土石方外排問題。政府部門完全不需要擇址建設渣土受納場,僅僅需要對渣土撒漏、違法傾倒進行管理。

第二階段(2001年至2005年):壓力初現

2001年至2005年,由於待建地逐步減少、低洼地帶基本填平,鹽田港、大鏟港、濱海大道等大型填海工程也基本完成,不再需要土方,而國家也開始嚴格管制填海行為,原本由社會自發實現的余泥渣土排放平衡在這一階段被打破。

為了確保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展,由政府部門建設的渣土受納場此時開始出現。當時主要有龍崗中心城(50萬立方米)、塘朗山(432萬立方米)、西鄉(90萬立方米)、成坑(120萬立方米)4個受納場。這一階段,余泥渣土的處置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安排下,並沒有形成太大壓力。

第三階段(2006年以後):壓力山大

2006年以後,深圳進入了余泥渣土排放難的階段。

2006年,龍崗中心城余泥渣土受納場填滿封場並被徵用為世大運場館建設用地;2007年,寶安西鄉、南山塘朗山受納場三期工程均使用完畢。而此時深圳申辦成功第26屆世大運,相關場館正如火如荼地建設;深南路、北環大道、濱海大道等道路大面積進行改造;軌道交通二期工程——1號線延長線、2、3、4、5號線集中開工。余泥渣土排放難的問題在原特區內外全面爆發,甚至對深圳市的社會經濟、城市環境、交通安全造成了嚴重挑戰。

市環境衛生管理處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全市產生的各類余泥渣土是950萬立方米,這一數字因軌道交通二期、三期工程的建設被一再刷新,如今已經達到年產生3000萬立方米數量。

在相關部門的各類文件里,「井噴」一詞成了描述余泥渣土數量的固有搭配詞彙。導致余泥渣土數量井噴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軌道交通建設。當人們享用便捷的地鐵交通時,估計很少有人會去計算,建一個地鐵車站、挖一公里地鐵隧道要挖掉多少方的土。

深圳的地鐵站通用尺寸為190(米)×19(米)×20(米),這些挖出的土方再乘以1.2的鬆散係數,可以計算出一個地鐵站所產生的土方量達到8.7萬立方米,用20立方米一車的砂石車要運4350車次!而直徑6米的地鐵隧道,一公里(雙向)要挖出土方6.8萬立方米,需要運3400車土。例如地鐵二號線的建設,開挖的土方就達到540萬立方米。

而房地產在這一時期快速發展,樓盤開發數量激增,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又使得無論商業還是住宅地產均需要配備足夠面積的地下車庫,開挖的土方也大大增加。

如何處理這些數量巨大的余泥渣土,成了相關部門頭痛的事情。

受納場如今捉襟見肘

深圳僅有的9座受納場,根本無法滿足軌道交通、都更、再加上遍布深圳的地產開發項目所產生的余泥渣土,這也直接導致偷排亂倒現象猖獗。

如果你乘車沿福龍路向北行駛,穿過橫龍山隧道後沒走多遠,一定會看到「壯觀」的一幕:一輛輛砂石車沿右側車道排成一列,延綿一兩千米。這些滿載渣土的車正排隊等候著進入部九窩受納場,在百度的衛星地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條長長的車龍。深圳的福龍路,也許是全國唯一一條專門為砂石車劃出車道的城市道路。

部九窩如今已經開發到第二期,設計庫容3800萬立方米,這個體量巨大的受納場和庫容800萬立方米的西部沿江土地平整工程,被指定只受納軌道交通棄土。目前深圳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全面開花,這兩處填埋場預計也只能應付今明兩年的土方。

目前,深圳市共有9座受納場,設計總庫容約5000萬立方米,分別是龍華部九窩二期、寶安區西部沿江新城(一期)土地整場平工程、龍崗南約積穀田,光明玉律、紅坳和鳳凰,龍華新區黎光受納場、坪山新區田心甘角落、大鵬長榮。

而軌道交通、都更、再加上遍布深圳的地產開發項目所產生的余泥渣土,令這些受納場捉襟見肘。

非法受納場逐利而來

事實上,在政府部門規劃建設的受納場之外,原特區外地區時不時地會冒出一些小規模的「地下」受納場。在公明,規劃建設中的公明水庫庫區曾經是砂石車傾倒渣土的好去處,不僅有來自深圳市內的渣土在這裡傾倒,連東莞一些砂石車也「慕名而來」。

類似情況在龍華、龍崗、坪山等地並不鮮見,這些原特區外地區仍有有大片未建成區,一些社區私設受納場,收費接納淤泥渣土。為掩人耳目,這些受納場往往在夜裡進行傾倒,一夜之間能傾倒一兩百車次,一車根據所載土方數量收費300元左右。這些受納場儘管很多都是夜裡才收納渣土,但往往動作迅速,有的甚至幾個月內就填滿封場。

光明新區相對地廣人稀,成為砂石車亂倒余泥渣土的重災區。2012年、2013年砂石車亂倒現象猖獗時期,光明新區不少偏僻道路的路邊甚至路面,時不時就可看到亂倒的土堆或建築垃圾。

為了保護國土資源,2013年6月,光明新區成立了國有土地監管中心,劃片包幹,由專人進行日常巡查,蹲點駐守。但在利益面前,仍有人在打著擦邊球「消化」余泥渣土。在公明某社區,一處基本農田改造項目每天砂石車奔忙不停,入口處憑票入場,據砂石車司機介紹,票據都是老闆事先向場地方購買的。場地承包方則聲稱他們承包的是基本農田的泥土改良項目,需要接納這些「優質土壤」。但是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泥土改良」仍在進行,基本農田改造過程中建設的部分排水溝等設施,已經又被填埋在泥土裡。

受納場的選擇有較高的環保要求,並不是隨便選擇一處低洼地就能受納余泥渣土。余泥渣土的填埋會降低填埋地域的土壤質量,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從直觀的角度看,它會侵占綠地,惡化城市衛生環境,處理不當甚至存在滑坡、土石流等安全隱患。有些私設的受納場甚至侵占了國有土地,這些地塊被堆倒渣土後,再次開發建設時,無疑將增加大量的成本。

(觀察者網註:發生滑坡事故的是紅坳村柳溪工業園區附近的臨時余泥渣土受納場,該受納場為合法審批建設的項目,受納場地證編號:20140003,使用期限至2015年2月21日。然而,附近居民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時稱,「就在滑坡的前一天晚上,這些車還來倒過土」。)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觀察者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221/66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