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洛德:習近平錯誤政策致美中關係暗淡緊張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來美參加核安全峰會並與歐巴馬總統會晤之際,前美國駐華大使溫斯頓·洛德接受美國之音專訪,他指出,習近平對內鎮壓、對外冒險挑釁的政策,已經使美中關係陷於暗淡和緊張。他表示,這並非只是他個人的看法,而是已經成為美國的中國事務專家學者的共識。

為應對習近平當局將人權侵犯擴張到海外和對美在華記者、學者的嚴重騷擾,洛德建議美國政府採取反制措施:加強對華廣播,有選擇地拒絕中共宣傳部門和傳媒負責人赴美簽證,考慮關閉在美的中共喉舌機構,審查孔子學院。

美國前駐華大使、前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溫斯頓·洛德日前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對美中關係現狀以「三點基本看法」加以概括:

習近平推行對內鎮壓對外冒險挑釁的政策

「第一,美中關係正越來越暗淡和緊張;第二,關於這一傾向,很多因素正在發生作用,其中主要因素是習近平的國內鎮壓政策和國際上的冒險、挑釁政策。第三,因此我認為,美國政府,不僅現在的,也包括明年的新政府,在繼續尋求兩國關係積極發展時,在對華政策上必然會有很多艱難因素。」

洛德是尼克森總統打開中國大門的團隊成員,1971年隨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大陸,也是尼克森總統1972年訪問中國大陸代表團成員。他於1985至1989年里根總統時期任美國駐中國大使;1993至1997年柯林頓總統時期任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

洛德說,美中關係目前處於困難期的主要責任在習近平,「首先,他在國內進行鎮壓,他發動反西方運動,繼續對外國記者和學者進行騷擾,所有這些都削弱了兩國間的非政府組織交流;他鎮壓中國公民,封鎖信息等等。與此同時,存在著一些民族主義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南中國海,形勢很危險。」

據媒體報導,中共當局最近對「促習近平辭職信」的調查已經導致刊登這封信的「無界新聞」網站6名工作人員被帶走調查,媒體人賈葭失蹤(現已回家),事態並進一步擴大到旅居紐約的網絡異見人士溫雲超在國內的父母弟弟失聯,以及旅居德國的專欄作家長平家人被警方拘押。

洛德向美國政府提出了詳盡建議(見專訪實錄),包括加強美國自身力量,繼續亞洲再平衡政策。但他表示,眼下可以做的、能使情況得到改善的唯一辦法就是採取一些反制措施,

只有反制才能改善關係

洛德說,美國應該增加對外廣播、促進公民自由的其它項目的預算和資源,包括那些有利於公民社會的非敏感領域和其它領域,如法治、民主等,比如,那些由民主基金會贊助的組織。

他認為,應該在雙邊關係中引入對等原則,「我確實認為,我們已經到了必須有選擇地拒絕一些人的簽證的時候了,不是那些無辜的記者,而是中國媒體行業或宣傳部門,以及那些控制簽證的高管和高官。」

鑑於習近平已經宣布中國媒體必須姓黨,洛德指出,「如果我們(媒體)不能到中國去運作,為什麼我們要讓中央電視台和其它媒體在美國運作?我們起碼應該正視現實,看是否應該考慮關閉某些中國媒體?不僅因為中國騷擾我們的媒體、不讓它們在中國運作,導致我們必須尋求對等,而且也因為這些媒體已經不是真正的新聞媒體,而是中共的宣傳工具。」

他認為對引起爭議的、遍布美國校園的孔子學院也應有所審視,「它們表面上看似乎在積極教中文、促進中國文化,而它們中的很多卻在介入信息審查和宣傳。這要由各大學作出決定,但我希望他們關閉那些實際上不是真的在做文化交流的運作。」

加州眾議員羅拉巴克曾與2011年提出了《中國媒體對等法案》,針對美中兩國給予對方官方媒體人員簽證數量的巨大懸殊(當年中國向美派出811人,美國只有2人),提出雙方政府互派官媒人員數量相等,否則予以驅逐。但法案遭批評,認為不應以限制新聞自由的方式糾正對新聞自由的限制。該法案未進入下一會期而胎死腹中。

洛德的上述評估和建議大部分在最近於紐約舉行的一個討論會上,當著中國國防大學一名強硬派將軍的面公開提出。這位與會的將軍是10年前發表中國準備犧牲西安以東所有中國城市,以核子戰爭與美國決一雌雄的朱成虎將軍。

朱將軍:美軍挑起了南中國海緊張

朱將軍在會上表示不同意洛德的大部分意見。但他只挑了南中國海問題予以反擊。他指出,南中國海緊張局勢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軍方挑起的。

他說:「為什麼美國的偵察機要抵近偵察?為什麼美國的軍艦要駛入南中國海巡航?為什麼美國的軍費如此龐大?」他說,所有這些「你無法讓中國人民相信美國沒在圍堵中國。」

他批評外界對中共領導人集權和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的指責,「看看全世界,哪個國家沒有民族主義?華盛頓、東京、首爾,都是民族主義。」

他承認,美中之間的主要問題之一是互不信任,並得出結論:「美中必須互相尊重、互相合作解決中美和世界面臨的問題,否則世界將面臨麻煩。」

朱將軍在隨後回答有關「中國民主化後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是否會採取不同的立場」的問題時表示,「無論外界怎麼看中國,中國一直在逐漸民主化。」他說,美中關係的複雜性與中國的社會制度無關,「兩國關係的複雜性緣於中國的發展,緣於中國沒有完全按照美國一些專家學者指出的路走。」

朱將軍:中國越來越民主自由

他說,「中國正越來越自由,中國看上去越來越像資本主義國家,而很多資本主義國家看上去卻越來越像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制度的不同、價值的不同、意識形態的不同,這是問題,但不是影響中美關係的根本問題。」

另一位與會的中國學者對洛德的對等原則建議做出回應。他是原清華大學中美研究中心主任,現任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中國計劃(China Initiative)共同主任、資深研究員孫哲。

孫哲說,美國應該鼓勵中共官方和私人媒體、鼓勵更多中央電視台記者到美國來,「從短期看他們是在宣傳,但長期而言,他們是向中國介紹美國的形象。」

他也提出了三個基本看法,第一,雙方存在信任赤字,應研究如何在不信任的情況下尋求合作;第二,雙方應認識到軍事力量都有限;第三,防止第三國損害中美關係,防止日本利用尖閣列島損害美中關係在南中國海重演。

他建議美國取消1989年六四鎮壓後對中國實施的高科技出口限制和武器禁運,他認為美國對台軍售存在潛在危機,他提出美國應減少不必要的EP3間諜機對中國近海的偵察。

在美國之音的專訪中,洛德大使對中國專家學者的看法作出回應。他認為,朱成虎將軍關於美國造成南中國海緊張局勢的說法「完全是胡說(nonsense)」。

洛德:周邊國家都認為中國導致緊張

洛德說:「這不僅是美國的看法,而是該地區幾乎每個國家的看法,即,中國導致了緊張局勢;所以,這不是美國和中國的辯論,而是中國與周邊幾乎每個國家的辯論;不僅是那些爭相聲索的國家,如日本、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還有,比如,中國最近跟印度尼西亞的緊張關係也加劇了。」

洛德說,說中國現在更加自由了是很荒謬的。他表示,首先要搞清楚在談什麼自由,「毫無疑問在言論自由、媒體自由、結社自由、法治方面,情況正好相反,在習近平領導下,有關自由的各個領域正在倒退。」

洛德承認每個國家都有民族主義,「如果表述正確它不僅自然而且合法」。他批評美國在大選中出現的令人擔憂的民族主義傾向;他認為中國應享有相稱的民族主義驕傲,但是他指出「當民族主義變得像在南中國海那樣具有挑釁性,被部分地利用去分散民眾對國內問題注意力的時候,就變得不合法、變得很危險了。」

不過,洛德在朝鮮問題上持與朱成虎將軍相同的悲觀看法,認為幾乎不可能讓現有的朝鮮政權放棄核武飛彈計劃。但洛德認為,朝鮮問題中的關鍵是中國:「因為中國認為在其邊界保持這個共產主義緩衝地帶,比讓韓國主導統一、在美軍監督下實現民主更為重要。」

洛德認為,朝鮮領導人對此心知肚明,「朝鮮知道無論它遭遇多大壓力,中國總會讓它擺脫困境。所以它沒有回到談判桌的動因。」

洛德:我對中國朋友深表同情

洛德認為,中國專家學者作出的他不能同意的很多表述是可以理解的,「我想他們必須那樣說,如果他批評自己的政府,他就不能離開中國來參加這個會議了。所以我對中國朋友深表同情,他們在現在的氣氛下必須極為小心。」

 

附前美國駐華大使溫斯頓·洛德專訪實錄

記者:你對目前中國政治局勢和美中關係現狀如何分析和評估?

中國政局十分脆弱

洛德:要完全理解中國的局勢,尤其是政治局勢,總是很困難的。從外部觀察,看上去中國正在改變其經濟結構。對此我不詳細闡述。但基本選擇是從投資出口型,轉變為更依賴市場、消費和服務業的新經濟。

但這需要裁員,會帶來政治上的不穩定。我們已經看到工人抗議示威。與此同時,為保持較高就業率,領導層試圖刺激經濟,實行改革。因此,他們存在著如何調整的嚴重問題,這一問題正在導致抗議。黨和政府依賴經濟繼續增長和人民生活更好。因此,抗議已經使黨和政府不穩定。

我們看到了在網上和對個人的言論自由的嚴厲鎮壓,審查更嚴,許多人被捕、投入監獄。領導層感到因改革帶來的不穩定。習近平繼續集權,通過包括反腐,把盟友安排到重要職位上,以準備2017年(中共19大)屆時全部政治局常委,除了兩個位子,他和總理,都要換人。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脆弱的局勢。作為局外人,我不能做出確實判斷,但我們會繼續以很大的興趣進行觀察。

美中關係暗淡而緊張

我認為,美中關係正變得暗淡而緊張,它總是一種合作、競爭、對手和緊張關係的混合。一方面,我從不認為我們會發生衝突,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會成為真正的夥伴。雙邊關係總是兼而有之。過去30、40年中國的發展確實令人印象深刻,這意味著我們有了更多的合作領域,但困難和分歧也更多了。因此這一對複雜的關係已經變得更加複雜。

有鑑於此,我認為情況進入了比較困難的時期。坦率說,我要把許多責任歸咎於習近平先生。不是所有,但有很多。首先,他在國內進行鎮壓,他發動反西方運動,繼續對外國記者和學者進行騷擾,所有這些都削弱了兩國間的非政府組織交流;他鎮壓中國公民,封鎖信息等等。與此同時,存在著一些民族主義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南中國海,形勢很危險。

總體來說,這是個變化多端的形勢,尤其是明年政治局常委要變動,中國正試圖調整經濟結構,以及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儘管我們在許多領域進行著合作。

記者:你對美國政府提出了什麼樣的建議?

洛德:我已經為良好的兩國關係工作了將近半個世紀。我會繼續去做。當然我希望我們有一個積極的關係。我認為兩國關係仍會是兼合作、競爭和對手關係的混合關係。我認為,美中關係需要建立兩個非常重要的基礎,這是歐巴馬總統——我希望下屆總統也會——試圖去建立的。

加強美國的自身力量

一個是我們必須建立國內的基礎。我們的政治系統很混亂,兩極化嚴重,任何工作都無法在總統和國會之間完成,這裡我主要把責任歸咎於共和黨,儘管我的觀點是超黨派的。總之,體制出了問題。因此,我們無法對未來進行足夠的投資。一方面,我們不再是民主制度的典範,因為我們制度混亂,政治辯論氣氛有害,也意味著我們缺乏資源推行包括對華關係在內的良好的外交政策。為此,我們應該投資教育、基礎建設、能源、研究和發展項目,使我們不僅為美國人民的福祉競爭,而且有力量與中國和其它國家競爭,有資源發展國防、對外援助,以及非軍事和外交等工具。因此,我們在國內更強大、有更好的合作,應該是我們對華政策的最高優先。

繼續亞洲再平衡政策

其次,對華政策必須成為整個美國亞洲政策的一部分。我很高興歐巴馬總統推行亞洲再平衡政策,美國不應該陷於中東和世界上其它地方,這樣就可以把重點放到這個最重要的區域。歐巴馬做了很多,但是跨太平洋貿易夥伴協議是個還未完成的領域,恐怕大選年兩黨反貿易情緒的高漲會使這一協議難以批准。而這一協議無論從經濟還是從地緣政治角度,對美國繼續在亞洲的存在和亞洲再平衡政策的成功,都是至關重要的。

這兩個方面對美國的對華政策都非常重要。我要敦促下屆美國總統應努力工作,使我們在應對國內挑戰方面和我們在亞洲的更大更有效的存在方面取得更多進展。有了這兩個基礎,美國的對華政策將會有更好的處境。

未來的美國總統應該定期地與中共領導人舉行雙邊峰會,並在各種地區會議中會面。他們應該花更多時間單獨會晤,只帶一兩個助手,不用談話要點,坦率地就未來戰略方向和問題交換意見。

年復一年地回答大問題

什麼是未來兩國在亞洲的角色?我認為,美中兩國有空間跟其它國家一起共同建設一個太平洋社區。什麼是我們雙方的核心利益?如何尊重這些核心利益?什麼是不能跨越的紅線?中國試圖把美國趕出亞洲?我不認為他們做得到,儘管他們想這麼做。什麼是中國對我們盟友的看法?我們應該在亞洲做什麼?我們認為中國應該在亞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的領導人應該年復一年地對這些大問題加以回答。在這樣的框架下我們可以期待在更多領域進行合作。

由於這是個合作、競爭和對手的混合關係,因此我們應該擴大合作,無論在氣候變化、反恐、核擴散,還是具體的地區問題,如阿富汗伊朗。我希望在朝鮮問題上我們最好一起應對。還有,不僅在經濟議題上,而且在更多方面擴大雙邊關係。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管理好分歧。南中國海情況危險。我認為,美國應該為航行自由努力,我們應該鼓勵其它國家也這樣做,因為中國申索過多主權,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我們應該中立,但是我同時認為,中國過於挑釁。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331/716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