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四千人討論:是黨的錯誤還是毛澤東的錯誤?

—告別「文革」:「歷史決議」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

對於毛澤東的個人評價,也是這次爭論的焦點,大家對他在民主革命中的功績分歧不大,但對他在中共建政以後的歷史實踐則頗多非議,而這些問題又和毛澤東的為人、行事作風相關。有人就指出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動機不是為了反修防修,而是以整人開始,整人告終。

1967年10月,毛澤東與周恩來林彪接見紅衛兵(圖源:AFP/VCG)

除了歷史問題,起草小組能遇到一個棘手的難題,和現實密切相關,就是要把粉碎「四人幫」以後的四年這一段寫到《歷史決議》中去,這個問題又繞不開對華國鋒的評價,此時的華國鋒,還是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因此,這一段最初只寫了6行100多字意思了一下。

到了9月10日,一個完整的決議稿寫出來了,當日發給各省、市、自治區第一書記座談會討論。這一稿中關於「文革」的論述占全稿將近三分之一,對毛澤東的錯誤,尤其是發動和領導「文革」的錯誤進行了否定評價,可以說是整個《決議》中最受人關注的部分。在座談會上,胡喬木講了歷史決議中一個份量很重的新論斷,那就是「文革」的性質——不是革命,而是內亂。參與起草工作的龔育之回憶了「革命」變為「內亂」的思路扭轉:「它叫『文化大革命』,後來又說是政治大革命,可是,它不但在文化上、在政治上不是什麼『革命』,在任何意義上也不能叫『革命』。那麼,能不能說是反革命?林彪、『四人幫』是反革命,但整個『文化大革命』不好說是反革命。也不能說是一場階級鬥爭,哪個階級同哪個階級鬥呢?只好叫內亂,是一個特殊的局面。」

說明了毛澤東的錯誤,這就為完整、準確地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解決了一個帶有關鍵性的難題。本來,關於「文革」的危害和毛澤東的錯誤,在小組徵求意見時,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說法。《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王若水認為,在《決議》裡不要寫「毛澤東思想」,只寫「毛澤東的思想」,這樣可以既包括他正確的思想,也包括他錯誤的思想。後來胡喬木提了一個辦法——把「毛澤東晚期的思想」同「毛澤東思想」區別開來,社科院副院長周揚認為「晚期思想」就不容易區分其和毛澤東思想的不同,而且還會發生「晚期」、「早期」、「中期」等類的問題,不如乾脆提「晚年的錯誤」為好。《決議》後來就採用了把毛澤東的晚年錯誤和毛澤東思想區別開來的方法。毛澤東思想是正確的,而他晚年犯了錯誤,這個錯誤不但違反了馬列主義,而且也違反了他自己的一貫思想——毛澤東思想。

座談會後,根據中央常委同志的意見,胡喬木親自執筆加寫了關於粉碎四人幫以後四年的一段,兩千多字,於10月6日送常委各同志審閱批改。

當天,葉劍英鄧小平陳雲胡耀邦趙紫陽等中央政治局常委看完新增的這一段後都表示同意,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先念出國,沒有來得及看,原先已經表示過贊成寫。華國鋒親自給胡喬木打電話,說這段話沒有經過常委正式討論,不贊成加印到決議的討論稿里去。胡喬木即將華國鋒的意見報告鄧小平、胡耀邦。10月10日,鄧小平約胡耀邦、胡喬木、鄧力群談話,表示既然華國鋒不贊成,先不加。

四千人討論:有人提議不提毛澤東的錯誤

10月中旬,《決議》發到全黨四千名高級幹部中談論,接受更多人的評判。實際參加的人數比原定的要多,大約有五千六百多人。這次討論,從10月中旬開始,持續了一個多月,到11月下旬結束。這是自「文革」結束以來,在體制內最大規模的針對毛澤東和「文革」等議題的公開討論,史稱「四千人討論」。

四千人討論不是集中在北京,而是由中央把討論稿分發給中央黨政軍機關、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分頭組織討論。討論中有許多不同意見,有時還展開激烈爭論,有些問題也提得相當尖銳。

比方說:如何評價「文革」前17年?

胡喬木的原稿提出:在17年中,多數情況我們黨的路線是正確的,取得了偉大的成績。大家對這個結論不完全同意。有人疑問:「文革」前17年有沒有路線錯誤?有,那麼主要是「毛澤東的錯誤」,還是草稿所籠統說的是「黨的錯誤」?許多人強調存在一條「左」傾路線,毛澤東就是「左」傾路線的總代表,不能迴避,對此要有一個正確的評價。

對於毛澤東的個人評價,也是這次爭論的焦點,大家對他在民主革命中的功績分歧不大,但對他在中共建政以後的歷史實踐則頗多非議,而這些問題又和毛澤東的為人、行事作風相關。有人就指出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動機不是為了反修防修,而是以整人開始,整人告終。

針對這種情況,黨內有一些人也非常擔憂,開國大將黃克誠就不同意錯由毛澤東一人負責,他說:「比如反右派擴大化,錯整了很多人,就不能只由毛主席一個人負責。我那時是書記處成員之一,把有些人劃為右派,討論時未加仔細考慮就倉促通過了。自己做錯的事情怎麼能都推到毛主席身上呢?全國為什麼錯劃了那樣多右派?我看各級黨委都要負一定的責任。『大躍進』中,許多做具體工作的人盲目地浮誇,將事實歪曲到驚人的程度,使錯誤發展到嚴重的地步,也是有責任的。同志們可以想一想,反右派、大躍進、五九年廬山會議、提出社會主義時期階級鬥爭理論、決定搞『文化大革命』、以至錯誤地開除劉少奇同志的黨籍等等,哪一次不是開中央全會舉手通過決議的?如果中央委員多數都不贊成,各級領導幹部都不贊成,毛主席一個人怎麼能犯那樣大的錯誤呢?」

對於許多人由於受過打擊、坐過牢的幹部對毛澤東有憤慨情緒,黃克誠說可以理解,他自己也吃了一些苦頭,但是:「不能從我們個人的利害得失、個人的憤慨不平出發。」

四千人討論的一些意見也隨時送到鄧小平那裡,對於毛澤東思想的評價,他認為不僅是理論問題,還是政治問題,寫過頭,會給我們黨和國家抹黑:「毛澤東思想這面旗幟丟不得。丟掉了這面旗幟,實際上就是否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鄧小平還提出,對毛澤東的錯誤「一定要毫不含糊地進行批評,但是一定要實事求是」。

陳雲就決議中如何具體寫毛澤東的錯誤問題向起草小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一、毛主席的錯誤問題,主要講他的破壞民主集中制,凌駕於黨之上,一意孤行,打擊同他意見不同的人。二、整個黨中央是否可以說,毛主席的責任是主要的。黨中央作為一個集體來說,有責任,沒有堅決鬥爭。三、毛主席的錯誤,地方有些人有相當大的責任。陳雲對毛澤東晚年錯誤的這種分析,與早前鄧小平的對此問題的認識「如出一轍」,而陳雲的意見對起草小組如何評價毛澤東,以致總結「文化大革命」影響很大。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文史參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509/73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