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民幣打響「保衛戰」:揭秘當局封堵資金外逸手法

一、山雨欲來人民幣跳貶正當時

近期,人民幣持續下跌,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成為市場的焦點。10月24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7870,跌幅達0.25%。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則交投於日內低點6.7747。如果從近期低點的6.67算起,短短16個交易日,人民幣已經貶值了1.28%,直逼去年8.11匯改的跌幅,市場搶美刀的呼聲再起。

外管局發言人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弱主要是由於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推動美元匯率走強,相對於其他貨幣,人民幣的跌幅並不大。從表面上看,這種解釋勉強能說得通。「疾風過境,伏草惟存」,美聯儲加息風暴即將到來,只有放下身段,率先擠掉泡沫,才能防止美聯儲加息對匯率所帶來的毀滅性的衝擊,中國樓市去泡沫也有基於這種因素的考慮。但是從種種跡象來看,情況似乎沒這麼簡單。

在去年8.11人民幣大貶值之後,央行在外匯戰場上且戰且退,進一步退三步,試圖找一個舒服的地方,憑險而守,不能說是毫無章法,至少說明戰略不當。央媽可能是想控制貶值的節湊,循序漸進,但是這樣的後果是,外匯存底消耗過快,子彈打光,信心也會打光,到最終大決戰之時,已是彈盡糧絕,無險可守。

在中國9月份還保持400多億美元貿易順差的情況下,外匯占款還下降近500億美元,說明資本帳戶下的資本外流在加速,外儲失血嚴重,在內憂外患之下,央媽想要實現慢貶這一戰略基本是不可能了,沒有貶值到位,已經倒在了半路上。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跳貶。

近日有兩件事比較耐人尋味:

10月17日午後的1時30分左右,上證B指在經歷了十多分鐘的震盪走低後突然呈現出「斷崖式」的放量大跌。截至當天收盤,上證B指報收於335.68點,單日跌幅已達6.15%。這一幅度刷新了自年初「熔斷暴跌」以來的新紀錄。

翻開歷次B股暴跌的記錄,都伴隨著跨境資本的異動。人民幣貶值,B股的資產對應的也是境內資產,但以美元計價,然而美元兌人民幣預期上漲,那麼賣了B股來換美元正是資金套現出逃的機會。更有機構和個人分析,本次B股異動,很可能是市場得到了人民幣跳貶的消息,提前進行了反應。

10月21日下午,久未謀面的zrj會見了參加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2016年會議的顧問委員。在經濟即將進入寒冬,人民幣匯率持續走低的大背景下,他的出場顯得敏感而巧合,總讓人難免和20多年前那次驚心動魄的匯率跳貶聯繫起來。

1994年之前,企業外匯存款多,而官方外匯存底不足。當時外匯調劑市場價格和官方價格差距甚大,美元兌人民幣的官方匯價是1:5.7,而外匯調劑市場的價格則一度達到1:10,甚至更高。為了增加外匯存底,縮小調劑市場與官方市場之間的價格差距,政府推行匯率並軌和強制結售匯制度,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史上發生了大事件,震驚全球。當天,中國把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從1:5.8,直接一步到位,跳貶到了1:8.7,貶值幅度達50%。而這種驚人一跳的操刀人就是10月21日下午久未謀面的神秘主角。

種種跡象和徵兆,暗示著人民幣將會有一次不同尋常的動作。20多年前的歷史會在今天重複嗎?央媽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如果當今掌舵人能有當年朱鎔基的氣魄,在擠樓市泡沫的同時,將人民幣一步到位跳貶,將套利資本和熱錢全部鎖死在大陸,讓肉爛在鍋里;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出口競爭力,救陷入絕境的製造業,又可以降低外儲的損耗,為最終的決戰儲備彈藥,算是不失血性,保留了大國風範。

這樣做的代價是:導致08年時大量借入廉價美元債券的鋼鐵、水泥、房地產、煤炭等國企負擔加重,甚至破產,對地方財政和銀行系統穩定造成衝擊;匯率大貶值,必然帶來原材料、原油、晶片、糧食等輸入性通脹,如果疊加國內貨幣超髮帶來的通脹效應,必然是通脹火光沖天。本幣能否挺住,就看造化了,糧食、外匯、黃金等必將成為市場搶手的稀罕品。

20年前,桂枝市場經濟剛起步,廉價的土地、資源,充足的農村待轉移的剩餘勞動力,加上正在大規模引進的外資和技術,一個經濟體該有的朝氣和條件都具備,加上決策者的果斷和魄力,風雲際會,人民幣大貶為中國外向型出口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年的經濟輝煌,已經是水到渠成。

如今情況恰好相反,昂貴的土地成本、枯竭的資源、老年化的勞動力、外資正在組團加速撤離,正所謂「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在此情況下,就算天降偉人,有當年朱鎔基的手段和氣魄,大幅跳貶,也不一定能度過當前的迷局。

機會一旦錯過,就再難有第二次,本遭能否起死回生,就看DQZ是否還有那麼一點智慧,是否天佑中華!

二、資金出逃大封堵(路演)

對於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及未來的走勢,該說的我已經都說了。只要還在繼續超額印刷紅紙,只要經濟還在繼續下行,不管是有控制的慢貶還是跳貶,不管是外匯管制還是強制結匯,該來的總會來,擋也擋不住。

不管是家庭還是國家,經濟困難時,開源、節流無疑是兩個主要措施。在順差下降、外資流入出現逆轉這兩個開源措施不斷下降的情況下,控制資本流出、控制外匯支出就成為節流的主要措施了。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下,未來一段時間,當局會採取哪些措施,封堵資金出逃路徑,保護外匯存底。

1、打擊資本外流。

當前國內資本非法出流境外主要有兩個重災區,一個是上海,一個是深圳。前者金融市場發達,和國外聯繫千絲萬縷,出流渠道眾多,須重點防範;後者是為了和HK對接才成立的,只要國際貿易、金融中心地位仍在,大陸出逃HK的資金,必然經過廣東流經深圳。深圳就像插在大陸腹部的一根血管,只要傷口不合攏,熱錢和避險資本會源源不斷從這裡經HK流出,逃往境外,直到大陸資本枯竭,流盡最後一滴血,血盡身亡。

所以當前大陸打擊資本外流主要戰場就在上海和廣東,深圳為最。前段時間,廣東打擊的2300億人民幣地下錢莊案件,相比大家都還記憶猶新。不管是現金交易和跨境匯兌,還是內外資金池對敲,資金外逃的姿勢是五花八門,眼花繚亂,讓人瞠目結舌。2016年以來截至9月8日,共破獲案件56起,涉及14個省、區、市,其中廣東19起,浙江13起,深圳8起,初步統計涉案金額逾萬億元,罰沒款2170萬元。

由此可見,打擊地下錢莊,控制大額資金非法外流,成為今後一個時期保護外匯的新常態。

2、打擊虛假貿易。

2016年7月份的貿易順差基都有近300億美元,外匯存底基本每個月都在400美元地減少,說明資本項目下已經是大幅逆差,而且在不斷加劇,說明資本外流在家居。這還只是官方數據,真實數據可能更差。

自去年大陸股市大跌和人民幣大幅貶值之後,很多民眾急忙把資金轉移到海外保值或進行投資,使當局愈發擔憂資金外流問題。由於HK在地理位置上緊靠大陸,成為最受歡迎的出逃路線,而虛假貿易是最普遍、最常見的方法。

雖然資本流動反映出的是合法生意,但分析師稱大陸和HK針對同一批貨物公布的貿易數據存在缺口,表明進出口貿易被用來抽逃資金出境。以2015年12月為例,大陸從HK進口與HK對國內出口數額的缺口飆升至19億美元,這是因貿易發票作假引起的。HK對國內出口的每10美元當中就有1美元可能是作假,以避開大陸的資本管制。

虛開進口發票,貨物繞圈子套利是虛假貿易最常見的手法,比如某公司要進口一批貨,單價5萬美元,總貨值2億美元,報關時可以將單價提高到10萬美元,在虛增的2億美元貨值中,就可以讓國內想外流的資金搭個「便車」。這就是在大陸和HK之間流行的虛假貿易,資金通過這種暗河,順利大逃亡不計其數。

最近外管局聲稱,將採取措施,嚴格防範利用經常帳戶轉移資本。未來中港合作,加大雙方貿易監管,必然成為新趨勢,想通過貿易渠道進行大額資金出逃,會更加困難。

3、境外開戶問題。

除了公司的虛假貿易,個人資金出逃,成為威脅外匯安全的一個重災區。當前境外開戶最常見的地區和國家基本是在HK、新加坡、美國等,如果讓出逃的資金無法落地,那麼資金出逃就沒有任何意義。我很早就說過,控制境外,特別是HK銀行的個人開戶,成為加大資金出逃管控的重要手段。

前幾年HK開戶只帶需要港澳通行證和帶水電費小票,現在是越收越嚴,門檻越來越高,很多沒有經驗和充分準備的人,去一次根本無法開戶,不要說中資行,就是滙豐銀行等外資銀行,顏色也越來越紅,開戶難度越來越大。

近日,HK滙豐銀行於11月暫停大陸客戶申請的消息在網上炸開了鍋。以大陸為主要客戶來源的HK眾多銀行紛紛更改內部監控系統以及開戶文書,以應對CRS的新規。HK最大零售銀行之一的滙豐銀行(HSBC)已下達正式內部通知,自2016年11月28日起將全面收緊除卓越理財客戶(100萬港幣最低存款)以外全部來自中國大陸訪港旅客的開戶申請。

儘管已經闢謠,但是這應該是大趨勢,相信其他零售銀行也將在近期紛紛出台新政。

這說明,大陸客戶開立海外銀行帳戶可能將變得更加艱難,大陸個人資金出逃HK轉移海外的渠道很可能被切斷。

4、HK保險。

對於嚴控資金外流、保衛外匯的大陸而言,HK保險無疑是資金流出的最粗一根排水管,成為抽乾大陸這口資金水塘的主力軍。

近年來,HK保險以費率低、收益高、覆蓋廣、理賠條款寬鬆等優勢成為大陸居民新寵。大陸消費者赴港購買保險的數不勝數,趨之若鶩。2010年大陸客戶到HK投保金額為44億元,2014年就達到244億元,2015年上半年新造保單費總額約合160億港元,占到HK個人業務總保費的20.2%。相比5年前而言,大陸人購買HK保險增長了6倍。

2016年一季度大陸客戶赴港購買HK保險高達132億港元,同比增長一倍以上。特別是利用銀聯境外刷卡交保費,購買美元保單的做法近期引起關注,甚至被指「繞開外匯管制的資金出逃」。

2016年2月2日,銀聯國際發出最新指引,要求從2月4日起,銀聯卡實施交易額度限制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將於全港所有保險機構和其他商戶實施。多數保險業人士認為,該規定明顯意在「堵上」以買保險方式轉移資產的口子,或對HK保險業尤其大額保單業務帶來較大衝擊。

根據本人判斷,這根排水管被封堵只是時間問題,明年的可能性比較大。封堵的手段嘛,大家自己去猜,這裡就不明說了,要保護外儲,這條通道必須斷掉。

5、海外資產徵稅。

國人似乎天生不喜歡徵稅,當局也抓住了這一弱點,抓緊進行海外資產徵稅,試圖阻止資金的外流。

2016年10月14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非居民金融帳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中提出了要打擊跨境逃避稅,履行金融帳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國際義務,以打擊逃避稅行為。

「金融帳戶信息交換,比如在海外的投資,包括置業、理財、留學、移民等,這些金融帳戶會被交換到中國稅務機關,稅務機關就會關注這些境外帳戶有沒有交稅。由於中國對稅收居民要求是全球納稅義務,也就是對中國居民企業和居民個人的全球所得都要在中國納稅。以前沒有信息交換,對於境外所得或者海外收入無法取得數據,只能由納稅人自己申報。

「如果信息收集和交換到位的話,對境外有大額資產、收入等的居民個人和企業,尤其是經過了稅務籌劃但是籌劃不是很到位的,會有被查處的風險。

按照10月14日公布的《徵求意見稿》,在2017年12月31日前,金融機構將完成對存量個人高淨值帳戶(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融帳戶加總餘額超過600萬元)的盡職調查,並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對存量個人低淨值帳戶和全部存量機構帳戶的盡職調查。

先不談這個政策真正執行起來的可行性,徵稅的難度和成本,單單是高舉這個文件,就應該能嚇退很多有賊心、沒賊膽的資產轉移者。就像美元加息一樣,喊狼來了的威力,遠大於真正加息的威力,這個政策出台得很及時,執行效果應該不會差,大家自己領會。

6、境外旅遊、留學。

當前外管局還是執行的每人每年五萬美元的購匯額度,購匯理由隨便說,不會有人去核實。以後對於出境旅遊、留學之內的購會申請,應該會要求出示相關證明才能購匯,比如旅遊的話需要簽證和出入境、購物記錄,比如留學的話,需要學校出具的學費收據和境外消費記錄憑證,否則購匯無法實行,這些措施在技術手段上都是可以實現的。

至於其他的限制手段,比如嚴查過關時隨身攜帶現金、繼續嚴格限制對個人及家人境外匯款次數和額度、進一步限制銀聯卡境外消費額度、滬港通、企業境外投資······

也許曾經的外匯券也會回來了,在此普及下知識:

外匯券,全稱中國銀行外匯兌換券,為中國銀行發行,方便來華訪問的外國人、歸國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在境內購買特殊商品適用,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流通、特定場合使用,面額與人民幣等值的一種特定貨幣,外匯兌換券自1980年4月1日開始流通。1995年1月1日停止使用,中國銀行回收。

外匯券只能在特定的地方使用,如賓館、友誼商店、免稅店等等,憑此可以買到進口商品,買到當時被視為奢侈品的高檔貨——人頭馬的洋酒、萬寶路香菸、彩電、瑞士手錶。外匯券可以換美元,這些都是人民幣所沒有的功能。擁有外匯券就不是外國人的專利了。

有一些大陸居民從他們的海外親戚朋友那裡能得到一些外匯券。一旦擁有外匯券,他們立刻成為他們的同事、鄰居和朋友眼紅的對象,因為外匯券就是出入友誼商店的特殊通行證。

讀史使人明志,明白過去才能知道未來。人挪活,錢挪活,越挪越安全,挪總比坐等SI強。如果幾句話、幾行字就能嚇倒你,那也就沒必挪的必要了,財產和智力不相配,挪走也是便宜了外人,還是不挪的好。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微信公號天地龍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031/827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