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陳光標落幕: 大陸慈善界樂見其成

—陳光標落幕:「首善」另一面是精明的政商邏輯

作者:
陳光標的倒掉,是慈善界樂見其成的。因為他的「暴力慈善」既與慈善界毫無關係,又將輿論中一部分盲目的批評引向慈善公益。在許多時候,對陳光標慈善的曖昧褒揚,實際上是批評者對公益慈善有不忿。隔山打牛,隔陳光標打慈善公益,陳倒是樂見。好多理中客的「真金白銀」觀,其實是個偽命題,不存在的。考慮到他偽造的逾百枚公章中有好多事慈善或政府機構,考慮到他在慈善捐贈上顯著的水分,陳光標這些年來的所謂慈善,不僅遠離成熟的慈善方式,更包含許多謊言。

網易與財新9月20日先後發稿,以很大的報導體量「起底」陳光標。報導的方向與重點放在陳光標與一眾落馬高官的關係上,他們包括但不限於令計劃、令政策、楊衛澤等人,並描述了陳光標靠政商關係攫取第一桶金、發達再至於倒掉的盈利模式。

從媒體角度來說,這次對陳光標的深度調查,是一次「復仇」行為。這麼講出於兩個原因,一是過去數年間,媒體從陳反覆、荒謬的炒作中沒有得到有用信息,反而致使媒體被他牽著鼻子走;二是過去凡是有力的調查,都因為陳的保護傘夭折掉,這次可以稍慰記者職責。

在解讀最新的材料與報導時,可能需要澄清的一個認識是,陳光標無論在輿論場中如何利用炒作勾連慈善事業,但其所做作為,始終與慈善毫無關係。陳光標從來沒有被慈善公益界接受過半根腳趾頭,所以,一談陳光標必談慈善,是一個很深的智商大坑。

在陳光標背後的政治人物沒有像本次這樣被揭示之前,陳光標帶來的一大困擾是如何解釋其所謂「慈善」的邏輯。正是在這個起點上,爭議產生了,慈善公益界斷然否認陳的行為跟慈善有一毛錢關係。而社會輿論中,不乏這樣的聲音:他畢竟付出了「真金白銀」。

通過財新的報導,這個支撐起好多理中客的「真金白銀」觀,其實是個偽命題,不存在的。考慮到他偽造的逾百枚公章中有好多事慈善或政府機構,考慮到他在慈善捐贈上顯著的水分,陳光標這些年來的所謂慈善,不僅遠離成熟的慈善方式,更包含許多謊言。

陳光標的倒掉,是慈善界樂見其成的。因為他的「暴力慈善」既與慈善界毫無關係,又將輿論中一部分盲目的批評引向慈善公益。在許多時候,對陳光標慈善的曖昧褒揚,實際上是批評者對公益慈善有不忿。隔山打牛,隔陳光標打慈善公益,陳倒是樂見。

就此而言,陳光標這次被確認的窮途末路,根本就不該是慈善公益界的議題,因為它從動機目的到手段方式,都是陳光標編織其政商關係網絡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陳從來不在乎慈善界怎麼想,他想的是如何造勢獲得慈善外衣,再去生意場上表演牟利。

通過網易與財新的揭示,陳光標露出了假慈善的另一面,那就是官場行走或權貴門客。他之所以借慈善暴力炒作,是為了獲得慈善勳章,進而墊高一點點他在官場與門客的地位,自抬身價,售於王者。那些以慈善為陳光標辯護的人,屬於會錯了情,表錯了意。

將陳光標的商業模式坐實在政商關係之上,是網易與財新的貢獻。有了這一塊,陳光標的中國故事終於完整了。他的假慈善真炒作,他的荒謬怪誕之舉,他時刻自帶小丑模式的行為,都能夠解釋的通了;他的做事、扮傻、強以為聰明,都有了落腳點。

藉助這些深度報導,再面對陳光標這個人(或大眾視野中的這名演員)時,主要問題已經從如何看待陳光標的慈善,變成了如何看待陳光標的生意。而經過這麼一個轉換,問題其實變得簡單了:慈善模式莫衷一是,政商關係卻是一點就通,不懂不是中國人。

在權勢人物在位時,利用各種關係鑽營,以及那些在自建的印章庫房裡按需蓋上的榮譽證書,陳光標得以經營他的關係網絡。從某種意義上說,陳光標也是吃到了汶川地震後社會建設的紅利,大家對慈善人士高看一眼,陳光標再刻意經營,果實是有的。

而陳光標經營保健用品,開拓綠色農業增長點,儘管因此負債纍纍,毫無起色,但這些經營範圍,恰恰是他作為底層奮鬥的小商人所能經營的領域。生意就是權力結構的商業化投影,什麼人在什麼層次搵食,在現實中是命定的。陳光標墜落到本來的階級上,照見眾多真相。

當然,陳光標靠著蘇北人的精明艱難維持對他來說很昂貴、也很脆弱的政商關係,從始至終都不是丟人或罪惡的事情。他所招致的反感,不是仇恨性質的,只不過源於那些看見他真相又只能隔靴搔癢的怨氣,或在他長期低劣的炒作中無法躲避、遭低智商碾壓的厭倦。

除了那些被他拖欠的債務深深困擾的債權人,陳光標也不是誰的敵人。原先以「特立獨行的慈善」為他辯護的人,還可以繼續在他身上尋找亮點,比如目之為邊緣人士攀附權貴先發達後沒落的人間悲劇。但這些心思及格局,襯托出愚弄與被愚弄該有多麼強烈的彼此需要啊。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公號舊聞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127/87308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