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下崗婦女把滷味做到了120億 馬雲都幫她賣 你還怕吃不到嗎?

作者:

在江西尤其是南昌,「煌上煌」可謂家喻戶曉。南昌街頭,「煌上煌」專賣店隨處可見,外地人到南昌,總會品嘗一下這號稱「吃一口,不想走」的,風味獨特的鴨爪、鴨脖、鴨翅和醬鴨。這幾乎代表了江西味道。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1951年10月,徐桂芬出生在南昌一個三代經商之家,兄弟姐妹八人,她排行老四。父親的微薄工資難以對付這麼多要吃要喝的嘴,一家人的日子總是緊緊巴巴的。

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經商的父親成了「牛鬼蛇神」,被關進「牛棚」。受到牽連的她,在17歲花季之年,被下放到農村插隊設籍當農民。期間她種田,插秧,幾乎干遍了所有的農活,在偏僻落後的小山村一呆就是5年。

1973年,徐桂芬被確診為腎炎,病退回南昌。此後的幾年,她帶過小孩,做過小工,當過搬運工。

1976年,恰在這時,父親單位有一個招工名額,徐桂芬被分配到蔬菜公司下屬一個菜市場當營業員,走上了「正式」的工作崗位。她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世事無常,徐桂芬所在的食品公司因效益連續下滑,開始大規模裁員。她就是下崗名單中的一員。雖然在這之前也有一些預感,可在得知下崗的那一刻,她的心裡就像灌了鉛一樣沉重。41歲的徐桂芬下崗了。

也許是基因中註定了躁動,也許是命運中安排了坎坷,徐桂芬沒有安分守己,享受難得的清閒。她希望改變自己,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像當時正在熱播的日本電視劇《阿信》中的阿信一樣,在商海中試試身手。她說「下崗並不可怕。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徐桂芬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為了掌握湖南香腸的製作工藝,徐桂芬和夥伴們親自趕赴長沙,以購買數量多為由,深入香腸加工廠,邊看邊問邊記,硬是把人家的製作流程一一學了下來。她發現,南昌人喜歡吃滷菜,不少菜市場內都有滷菜店,但偌大的南昌市竟沒有一家本地人自己開的滷菜店。

1993年2月,徐桂芬用全部家當在繩金塔附近創辦了南昌「煌上煌烤禽社」,烤禽社面積不過二三十平方米,員工也只有兩三人。她的滷菜口味符合南昌人嗜辣的習慣,因此在開張的近半年時間裡烤禽社生意一直不錯。這時南昌的滷菜店已有很多家,相互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徐桂芬意識到,自己的店應該推出獨家的拳頭產品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才能在競爭中取勝。

在她一籌莫展之際,有人向她推薦一位姓劉的師傅。劉師傅果然出手不凡,徐桂芬決定與劉師傅坐下來好好談一談。她表示尊重劉師傅,但是如果劉師傅願意教她滷製配方和技術,她願意一次性支付5000元轉讓費。劉師傅被徐桂芬的坦誠和5000元打動了,他把配方寫下來,並且手把手地指導徐桂芬做出與自己口味無異的醬鴨。

按照同樣的辦法,徐桂芬花6000元買下一位溫州老闆的配方。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取各家所長的基礎上,加進30餘味中草藥,徐桂芬的「皇禽」醬鴨終於問世了。

1994年底,徐桂芬組織開展烤滷食品促銷活動,將切成小塊的醬鴨擺在路邊,供過往行人隨意品嘗。免費品嘗這招以前還沒有哪家滷菜店做過,她的做法不但完善了醬鴨的口味,還讓路人吃過後留下深刻印象,很快提高了醬鴨的知名度。

1996年,「煌上煌」迎來又一個關鍵人物——褚建庚。褚建庚的加入,是「煌上煌」由創業期步入成長期的關鍵一年。由家庭小作坊發展為家族式公司時,家人、親屬、好友紛紛加入。管理靠親情和血緣關係的約束。起初,這種模式起到了一定作用。漸漸地,這種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甚至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徐桂芬心知肚明,再這樣下去,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要麼長不大,要麼長不了。她決心來一場內部革命,「不論親疏,以賢為準」,只要是賢人、能人,親人用,非親非故也用;若是平庸者,再親也不用。而她的丈夫——褚建庚,正是她認為的賢人。

褚建庚也不負眾望,他制定的合伙人制度,大大的為企業留住了人才。他認為把大家的利益關係綁在一起,員工才能和公司一條心,公司才能做大。」

1998年,「煌上煌」連鎖店發展到130多家,銷售收入達到1350萬元,南昌市場占有率超過80%,品種也發展到燒烤、滷製、煎炒、涼拌4大系列60多個。

2016年,煌上煌全年營收12億元,公司市值高達120億元,徐桂芬全家身價也一舉突破70億。如今煌上煌在全國已經有3000多家連鎖店。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搜狐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004/1003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