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努力的人,能隨時進入任何角色,在過程中找到感覺和快樂。你做到了嗎?
常態化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工作上認識個老哥,四十多歲,有意思的人。
他在一線門戶做過電商一把手,後來出來單幹,又經歷過兩次創業。
無論職業經理人,還是創業當老闆,他都保持著每周工作100小時以上的習慣。
和他喝過了一次酒,發現個有趣的事情:
在如此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他卻從來沒感到過「痛苦、難受、度日如年」。
創業之路,百轉千回,困難挫折如同家常便飯,但他的目光並沒因此暗淡。
他相信,「人生,本來就是由開心和不開心串起來的」。
老哥的事業做得不小。但他有一件特質,尤其吸引我的注意:努力常態化。
這點特質,在我認識的許多大牛身上都能看見。你看他們:
大年初二的早晨,坐到桌前寫方案;
年會狂歡結束後,回到辦公室改合同;
高鐵上、機場裡,用手機寫稿子,回郵件。
他們不會覺得以上這些有多了不起;他們不會被自己「熬夜一次」而感動;他們也不會把這些發到朋友圈裡,然後在旁邊寫上「我也是挺拼的」。
這些努力,不需要心理建設,不需要自我說服,不需要意志力驅動。
這些努力,是潛意識中的自發行為,是肌肉記憶的習慣動作。
在我的視角里,這些點點滴滴、無人關注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常態化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間歇式的努力都是偽努力
常態化努力的對面,是間歇式努力。
你辦了一張健身卡,決心重塑自己的身體和生活。1月1日開始,12月31日到期,中間只去過兩次。
你買了英語六級的單詞書,占了圖書館的座位,雄心勃勃要大幹一場。最後腦子裡,除了對abandon滾瓜爛熟,什麼也沒留下。
你朝九晚五地上班,你渾渾噩噩地過活。你覺得百無聊賴,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你決定每天下班回家後,拿出兩個小時充電和學習……
回家的那一瞬間,著了魔一樣,懶神附體:凌雲壯志滾一邊去,打開電視,端上平板,舒服窩在沙發里。
你的生活特別像那本六級單詞書:書的前一小段被翻看了無數次,頁角都皺了;但後邊的內容,嶄新如初,少有觸及。
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又是關乎成敗的大事。這些細節,折射出的是努力的屬性。
努力常態化是牛逼與否的分水嶺,各自延伸出的,是截然不同的軌跡。
多數人只是在熱血和墮落間徘徊:一段時間,猛衝猛打,自己感動哭了;一段時間,懶散放縱,行屍走肉一般。
我相信,每個人都努力過:都有過熱血沸騰、立誓發狠的時候,都有過奮進狂飆、強力輸出的經歷。
然而,平庸和傑出之所以涇渭分明。那是因為,平庸者的努力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統的,走走停停,斷斷續續。
我們有時候會想,「我都努力過了,為什麼還是沒得到好運氣」。
實際上,努力不是重點,常態化才是關鍵。曇花一現的努力,都是偽努力。
作家不能有了靈感才寫作
努力常態化的人最可怕:
對這些人來說,努力不是一項需要分配的工作,而是自然發生的事情。
不管喜惡高低、狀態好壞,他們能隨時進入角色,在過程中找到感覺和快樂。
普通人最大的問題是:幹活看心情。
狀態不好,身體微恙,就不幹活了?不存在的。這麼嬌貴,哪裡是成事的樣子。你玩王者榮耀,刷微信淘寶,需要心理建設麼,需要狀態好麼?
當年彭德懷在左權縣召集幹部會議,與會者餓得連坐都不穩,彭將軍只好請大家躺在炕上開會。畫面雖然醉人,但這才是成事的狀態啊。你當兵打仗,事情來了,你說我今天心情不好。那你不做炮灰誰做炮灰啊。
圈裡有句黑話:小姐不能有了性慾才接客;作者不能有了靈感才寫字。
話糙了點,但是這個理。
你的拼命努力只是別人的工作標配
朋友在廣州面試了幾家遊戲公司,都是要求一周上六天班,每天朝九晚九,而且這是廣州行業常態。
你以為你很努力了,可在別人眼中只是基本工作要求而已。
廣東的遊戲做得那麼好,獎金髮那麼多,有它的基礎邏輯。都說勤能補拙,更何況人家「拙」麼?
大學同學就職於經緯中國。他有絢麗的履歷和出眾的能力,情智雙高,犀利通透。安逸不在他的字典里:「除了吃喝拉撒,經緯是我生活的全部……」看了他的狀態,多少能理解經緯的牛逼了。
我不是「工作玩命」的擁躉,我厭惡「要成功,先發瘋」之類的毒雞湯。我認為,任何透支身體去工作的行為都是不明智、不值得的……
但實際情況是,對於多數創業者來說,不經歷5—8年、每周7×12小時的創業奮鬥很難有大成。
一個草根,想在北京有所成就,每周60個小時的工作量是標準配置。
5×8小時的時間表,遠遠不足以支撐你出人頭地。你家境平平、智商普通,你只是玩玩打打、優哉游哉地做一做,就想成功,憑什麼?我不認為那個運氣萬里挑一的人是你。
剛加了兩次班,就覺好感爆棚、天下在手,這樣的人註定沒有出息。
只有持續穩定的輸出才能收穫全新的自己
這是個浮躁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努力無用的論調,變得非常受歡迎。
我們說,「人的命運,不光依靠個人努力,也要依賴歷史進程」。話雖如此,但不能抹殺了努力的意義。
努力無用也好,階級固化也罷,多數時候,是不努力者的藉口。一個人,連力氣都沒有用盡,還談什麼方法、理想和人生?
在我的公式里:成就=天賦×運氣×努力。
其中,只有努力是我們唯一能掌控的東西。
這裡的努力,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月兩月,甚至可能要一兩年才能看出端倪。可惜大多數人在回報來臨之前,選擇了放棄。
努力一兩下就有回報?哪有這樣的好事。生孩子都要十個月。
我們總認為付出夠多,得到太少。其實,還是付出的不夠:一般的,把付出打一折,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才符合世界運行的規律。
持續而穩定的輸出十分重要:拆開來看,只是一件件的小事;時間長遠,便是天與地的距離。
這就是努力常態的意義:
當努力的因子融入你的血液,當努力對你根本不算一個要求,相信我,你會看到一個新的世界、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