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你評論別人的樣子 出賣了你的素養!

(圖片擷取自:ONDDA)

上個星期,同事李姐在外地出差的老公

給她買了個禮物,直接寄到公司來了。

禮物拆開後,大家湊上去圍觀。

同事小美問「李姐,今天是你們的紀念日嗎?」

李姐說,「不是,可能剛好他負責的項目

獎金到手了,想慶祝一下吧。」

小美一臉嚴肅,「真的是這樣嗎?

李姐,你得注意了,你老公突然給你

買這麼貴重的禮物,說明什麼?

他做了什麼對不起你的事情,

他覺得愧疚了,想補償你而已。

明白嗎我的傻姐姐?」

隨意評價他人

只會暴露自已的狹隘

小美這個人,不知是為了標榜自己與眾不同,

還是真的腦迴路清奇,說話總能刷新你的三觀。

比如說隔壁新來的美女同事長得很漂亮,

小美的評論是:

「漂亮也沒用,她老公肯定還是喜歡外面的。

看看那些女明星的老公,有幾個不偷腥的?」

別人考駕照一次性過了,

她說:「省了不少錢啊,該請客吧」

別人字寫得好看,她也有話說

:「都說字如其人,你這個還真看不出來」

朋友圈她也沒有放過。別人秀恩愛,

小美來一句:「呀,這麼快又找到

新的男朋友啦?」

別人發自拍,她點評:「這P的還行」

有人懟回去,小美還委屈了:「我說話直爽,

你怎麼開不起玩笑呢?」

這種隨意揣度別人的評價,

不僅直接毀了別人的好心情,

也會讓自己看起來很low,

更是直接暴露了自己的狹隘和淺薄。

不懂別人幸福的標準

就不要任意評論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你不懂別人的生活方式和對幸福的理解,

就不要隨便評論,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

別人的生活,就不需要你關照了。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

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

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

然而你所謂的價值觀,

很可能只是主流社會所宣傳的價值觀,

你只是不知不覺地被主流社會

所謂的客觀事實迷惑而已。

一旦某個人的行為和價值觀

偏離了主流社會的要求,

你就以大多數人的立場,

以絕對自負自己處於正確方的姿態,

高高在上地作出評價。

而實際上,價值基於一種上下波動的現象,

隨著時代的變遷,

會發生轉變甚至被取締,

我們只能保持一種心態的平衡態度。

所以克里希那姆提說,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評論的成本太低

考驗我們對事情的思考能力

昨天跟老同學出去吃飯。

吃飯間隔壁桌起身去結帳了,

老李突然說:

「瞧左邊那個穿格子襯衫的,

都那麼胖了還吃,

就屬他面前的菜吃得最乾淨了。

況且要我說,這家店的水平也太差了,

簡直不是人吃的,連個米醋也沒有,

陳醋那是鄉下人才吃的玩意兒。」

體重飆升以及正在蘸醋的我,

默默地放下了手裡的筷子。

吃個飯也能吃出優越感,也是沒誰了。

再看看網路上的一些言論:

比如明星發生婚變,

吃瓜群眾第一時間跑到別人微博底下觀光,

評論說,我們是為你好,快點離婚吧。

還有那些動不動就拉地域仇恨的,

好像唯有自己的三觀才是正確的存在,

對那些與自己所謂的標準

不一樣的行為指指點點,義憤填膺。

而實際上呢?明明自己業績不佳,

還看不起那些加班的人,

說只有效率不高的人才加班;

自己買了一堆書卻只是為了曬朋友圈,

還整天說這個膚淺,那個太LOW;

自己品味也不見得怎麼樣,

卻看不起王思聰

說他長得醜,沒品位……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

人們常將自己的錯誤歸結於外界條件,

而將別人的錯誤歸結於內在秉性。

但我們往往看見別人的缺失,

卻意識不到自己身上更大的缺失。

評價的成本太低,

但其實反應的是我們

失去了一種思考的能力和寬容的態度。

對一件事情指指點點只用花費幾秒鐘,

但是大部分人不願意花費精力

去理解事情為什麼發生。

如果每個人都能多想那麼一點點,

或許社會將少很多戾氣。

《搜索》中的葉藍秋,

因為剛剛被查出絕症煩悶之極,拒絕讓座。

卻被不知情的網友指責為道德敗壞的罪人。

記住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凡事低調點。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CMoney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505/110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