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消失的中產:深刻改變中國

作者:

01

新「三駕馬車」

每逢中國經濟有壓力,我們就能聽到幾個熟悉的詞語「保增長、穩就業、擴大內需...」

所以當7月份重提擴大內需時,可以說完全在意料之內。但老百姓這一次不淡定了。

現在拉動經濟竟然開始靠這些基礎民生了?於是,我們聽到了群眾的呼聲:

養老、教育、醫療是新三架馬車,也是新三座大山;

三駕馬車從投資、出口、消費,換成了養老、教育、醫療?

放過我們吧,中下層確實沒錢了!

本該是社會福利的,竟然要成為拉動經濟的手段。

但是官方的數據也「很有」說服力啊。養老、教育、醫療行業真的是潛在的藍海,大有可為。

養老:2017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1億人,占總人口17.3%。預計到2050年前後,中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4.87億,占總人口的34.9%。養老產業很有可能成為房地產之後下一個產業「富礦」;

教育:2017年,中國教育板塊吸引了近130億美元的投資,較上年增長近一倍,首次實現年度百億美元引資。近年來,中國城市家庭消費支出中增長最快的就是教育支出,其年均增速為20%左右;

醫療:我國海外醫療仲介服務市場規模2012年為2.1億元,到2016年時翻了11倍,達到23.5億元,每年有數十億元市場需求外流。對於各路資本來說,健康服務產業已經成為競相追逐的「藍海」。三胞集團、騰訊、百度、阿里、恆大萬達、綠城等企業都開發出多款國內或海外就醫產品,希望從這個行業里分一杯羹。

你看?確實大有可為嘛!住房可以拉動經濟,養老教育醫療為什麼不可以?

不要覺得苦,不要覺得累,老百姓身上還有很大的潛力還可以發掘。不要覺得加班2小時累,你還可以見一見大城市的凌晨4點嘛。

冷冰冰的經濟數字,網民們的呼聲,筆者的調侃,都掩藏不住現實的傷感,是心酸,也是無奈。

02

消失的中產

提到養老、教育、醫療,就不得不提一本書,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他非常現實的拋出一個問題:一個社會裡有多少人是中產階級?有多少人只是自認是中產階級

問你三個問題:

1、房屋貸款造成你很大的生活壓力嗎(或是你根本不敢購置房產)?

2、你打算生兒育女嗎(或是你連結婚也不敢)?

3、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讓你憂心忡忡嗎(或是你連生孩子也不敢)?

這三個問題,只要你有一個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意味著你不算是、不再是中產階級了,富裕和安定,正離你愈來愈遠……

因此,整個社會進入M型。指的是原本人數最多的中產,除了小部分能夠繼續往上,躋身富人階層,其他大部分都再次返貧,淪為了窮人。

正如字母「M」所展示的形態,右邊的富人和左邊的窮人變多了,從中低收入階層到高收入階層,中間有一條絕大的難以逾越的V型鴻溝。

還是不夠貼切,是右邊富人的錢變多了,左邊的窮人變多了,中間層塌陷了。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丁元曾經說過:「中國的整個社會結構還沒形成橄欖型就已經逐步呈現M型了,本來很弱的中間階層在往下塌陷。」

當然也有人跳出來反對,說我們不是。我們是的社會結構是金字塔型的。甚至是弱橄欖型的。

到底是什麼?不在文人的筆下。在每個人身邊,在每個人心裡。有多少人敢挺直腰說「我是中產」。不管是哪個,我們的中產,正逐步消失。

私人會所里的富豪們推杯換盞,對海外出遊早已玩膩,茅台?也開始顯得不上檔次。

街邊剛從工地回來的老王爺倆,買一瓶二鍋頭,再配點榨菜,美好的一天。

而我們絕大多數所謂的中產,上沒喝過茅台,下看不起二鍋頭,買杯星巴克、下個館子,也翻一圈優惠券。吃頓大餐、海淘買個包包都要發個朋友圈。

這些,和在菜市場血拼、拼多多上砍價、分享到朋友圈的大爺大媽們,有區別麼?沒區別麼?有區別麼?

只是他們不會P圖,不會美顏而已。

走出農村的小王,以前回到家會給小夥伴們推薦「用校內網、用qq、用微信、淘寶、京東……」

現在的小王回到村里,會被發小拉著「來錄個抖音、轉個快手、弄個火山小視頻」,什麼?你不玩這些?那拼多多玩麼,快給我砍個價?什麼?這你也不用?你整天過得都是啥日子。

小王懵了,原以為自己這類人才是社會的主流,沒想到,在中國,他才是非主流。

中產?早就成了一個偽命題。

03

新環境

我們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太久,早已忽略中國真實的生態。我們絕大多數人還沒有富起來,就已經開始略顯前進乏力。

教育醫療養老這三架馬車,用起來不是不行,只是會不會翻車,誰說得了?

經濟動能轉換,是因為社會結構的改變。而社會結構改變,對各個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牽一髮,動全身。這其中,有風險,有機遇。

環境好壞,因人而異。讓焦慮的歸焦慮,讓機會的歸機會。

在《M型社會》,大前研一從日本宏觀的經濟和社會現象來分析M型社會的到來,對整個社會群體、企業方向、個人生活乃至政府政策的影響及相應的建議措施。勾勒出一副畫圈。

M型社會的特徵:

1,非正式員工增加:非正式員工人群增加而整體薪資相對較少

2,產業的收入差距: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與人群需求發現變化,行業及員工收入都將向兩級發生變化。

3,年功序列主義的崩潰:員工按資排輩的晉升法則與福利已減弱,在同一公司勤懇工作,在年長時不能像以往一樣邁入中產階級

M型社會對企業的影響,本質是收入帶來的群體影響:

1,對於企業戰略的影響:意識決定輸贏:快魚贏,慢魚死。

2,收入變化,直接影響到需求的變化,同時再考慮到原預計可以進入中產階層實際還是中低階層的用戶的審美需求意識,將深刻改變社會生態。

3,中低收入人群變大——實際可支配收入的變化。

4,原預計進入中產階層的人群的審美及生活態度——對物質質量的要求變化。

5,從中低收入直接躍升高收入者——對物質的需求更突顯身份表達屬性。

每一件,都能在當下的中國找到影子,注重物品的包裝、對食物產地的偏見、追求品質、消費呈現兩極化、個性化導購出現等等。

社會形態因中產塌陷而改變,民生框架又因為「偽中產=真底層」的消費意識重塑。

股市里,代表M兩端的茅台和牛二、涪陵榨菜你飛完我飛。手機上,代表底層的快手、拼多多,瘋狂向自己招手。消費升級的口號,消費降級的現實。

那一刻,背井離鄉的小王,終於想明白,難怪很多事無法理解,原來自己才是那個社會邊緣人。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米筐投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827/1164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