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常能聽到身邊的人抱怨自己的人生不如意、運氣不佳,朋友小艾就是其中一位。明明是同時進的公司,結果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步步高升,而自己卻一直領著微薄的薪水,做著讓人頭痛的繁重工作。
「人家學歷還沒我高,卻晉升得那麼快,哎,我真是運氣不好。」很多職場人都有這樣的困惑:以前讀書的時候,明明學習很不錯,可是為什麼進入職場後就和別人拉開了差距,被遠遠甩在了身後?
想起微博里朋友發的一條動態:路上偶遇以前的小學老師,她問我:「現在在做什麼呀?記得你小時候天天練琴,心心念念長大了要當鋼琴家。」我想起因為各種藉口,疏於練習,房間裡的鋼琴都蒙上了厚厚的一層灰,只能幹笑幾聲,悻悻地走了。
常常有人問:一個人到底是怎樣變成平庸的大人的?
其實,一個人之所以變得平庸,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他什麼都沒有做。
2
在一本書中看過這樣一個例子:說的是有個50多歲的設計師,在即將退休的年紀被公司辭退。工作了大半輩子,一張失業單讓他成了失業人員。50多歲的人,還要跟精力充沛的20多歲小伙子擠公共交通、跑人才市場。他家裡還有剛上大學的兒子,和操持家務、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妻子。但後來,他憑藉高超的技術,克服萬難,自己成立了一家工作室,還邀請了之前的同事一起工作。
這一切都得益於,他前30多年對下班時間的利用,打造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積累了豐富的人脈和資源。
每個人的上班時間都有限,能好好利用下班時間的人往往都是成長速度最快的。有句話叫做:「功夫在8小時之外。」你下班後做的事,才真正拉開了同齡人之間的段位差。
如果你在8小時之外,只是吃吃喝喝,你會成為一名美食家,或者美食博主;如果你經常淘寶購物,你會成為一名網購達人。而如果你經常讀書,你會收穫很多知識;如果你經常聽課,你可能會具備極強的思辨能力。
所以,8小時之外,決定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3
認識一個勤奮的大四實習生,最近非常苦惱。在提升自我上,他很捨得花時間和錢,但是感覺一點成效都沒有。坐地鐵的時候,一定會背上幾個英語單詞;騎單車的時候,也一定要讓自己聽一段文章;網上報名了各種付費課程,下班後準時去聽……
但問題是,下班後的自我提升,好像並沒有給他的職場生涯帶來任何正向反饋。
很多人像這位實習生一樣,每天忙忙碌碌,但實際上沒有多少收穫。其實他們只是看起來很忙,實際不是忙,而是茫然。他們不知道具體要做什麼,應該做什麼,所以只能什麼都做。
忙,一定要為目標而忙,一定要為修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忙。就像打井,你只有在正確的位置上,不停地朝一個方向使勁挖,才能挖出水源,獲得一口井。
那麼,如何才能正確、高效地利用閒暇時間呢?這裡有三條建議:
一是寫下你的目標。下筆前請問問自己:「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想做什麼事?」再明確地寫出你的答案。
二是利用閒暇時間持續學習,讓自己慢慢地往目標靠攏。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速度更快,可能是唯一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三是在工作中檢驗成果。下班的時間很重要,但上班的8小時也要珍惜,這兩者不能割裂開。應當整合上班和下班的時間,讓它們形成一個閉環。
4
你下班後的時間,是如何度過的?
是不是一邊吃飯,一邊聊著當下最熱門的八卦話題,一個簡短的晚餐硬是拖了好幾個小時;吃完飯直接癱倒在沙發上,拿起手機就刷微博、朋友圈,一個個輪著點讚過去;然後把所有的App刷到沒有新動態,又兩個小時過去了,剛好你最喜歡的電視劇也開播了……
其實,所有的落後和差距都是有跡可循的。當你舒舒服服刷著手機、吃著宵夜、和朋友吐槽運氣不好的時候,別人可能已經高效、充實地度過了一整天。閒暇時間裡,才真正藏著一個人的前途。
有句話叫做:世界就是一批人忙著改變,而另一批人一覺醒來發現世界都變了。
你願意做哪一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