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川普霸氣 習近平走鋼絲 中美經濟三脫鉤 協議只是創可貼 較量全方位 歐洲站隊明顯

對於目前的中美貿易戰,駐北京記者分析說,即便達成協議,也只能起到「創可貼」的作用,因為美中之間的競爭關係已非一紙商業協議可以解決的。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韓磊認為,習近平在走鋼絲。華爾街日報分析,中美未來在產業鏈、投資及技術等三大領域勢必逐漸與中共「脫鉤」,最終形成「經濟版」的新冷戰。歐盟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會前主席分析,中共和美國之間是一場全方位較量。中美貿易戰,北京已無牌可打,歐洲早晚要站隊。選那邊,答案是明顯的。

美中「對手」關係已非一紙商業協議可以解決

美國之音11日報導,一名著有《孔子與他創造的世界》和《亞洲追求財富的史詩故事》、駐北京的記者麥可•舒曼(Michael Shuman),5月7日在彭博通訊社發表評論文章說,美中有沒有協議一點也不重要了。

他說,即便有協議,一些重要問題是不可能解決的。舒曼在文章中寫道:協議不會改變北京對高科技行業的扭曲的補貼。即便達成協議,所謂的執行機制最後也不過淪為兩國無休止的互相指責。舒曼認為,兩國的對抗性關係已經超越了商業協議的解決範疇

甘思德(Scott Kennedy)是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項目資深顧問暨中國商務與政治經濟研究課題主任。他5月7日在推特上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不管這個星期會談是取得突破性進展還是談崩,會談之外發生的事情太多了。即便是達成了商業上的協議也不會阻礙川普政府同時進行的其他努力,擴大對高科技投資和出口的限制,並在亞洲和其他地方為美國的朋友們與中國激烈競爭等等。」

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5月8日就美中建交40年美國應該如何應對中國舉行聽證。在公聽會上,議員們有的把中國看成主要的挑戰,有的直接稱中國是威脅。而美國的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在公聽會上說,用「競爭者」來定義美中關係已經不夠,應該增加「對手」和「敵手」的元素。

除此之外,美國在外交和軍事上也改變了對中共的「接觸」政策。2018年以來,美國派遣軍艦頻繁通過台灣海峽。

習近平在走鋼絲

紐約時報在一篇文章中說,習近平眼下在國內面臨質疑,他是否錯估了川普的決心,而如果美國迫使中共作出讓步,或如果談判崩盤,國內的不滿還會加劇。

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現北京清華_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負責人韓磊(Paul Haenle)說。「習近平在走鋼絲,他將會是那個必須作出最大讓步的一方,所有這些對他而言將難上加難。」

時政評論員桓宇刊文說,中共內部的反對派,一再將貿易戰升級歸咎於習近平。實際上,川普解決中共的決心已定,北京當局無論何人執政,如果繼續死保中共不放,都會面臨相同的結局。

文章說,中共利用多年的欺騙和拖延戰術失效,無論是接受結構性改革,還是貿易戰全面開打,都會危及中共政權。可以預見的是,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經濟形勢,和越來越多的民憤,中共政權也將越來越危急。

中美將在產業鏈、投資、技術三大領域脫鉤

《華爾街日報》曾發文分析稱,中美未來很可能在產業鏈、投資及技術等三大領域脫鉤,實質形成「經濟版」的新冷戰。

首先是關於產業鏈的分割問題。跨國公司都深知,即使美國政府最終宣布取消關稅,一旦緊張局勢再次爆發,關稅仍有可能重新開徵。許多跨國公司已將輸美商品的裝配生產鏈從中國轉移至較其他國家。

其次是投資關係的疏離。中美在投資領域的脫鉤程度可能比貿易更嚴重。由於擔心伴隨著中國資金的到來會導致中企乘機獲取美國的商業和軍事技術,美國官員們越來越希望減少來自中國的投資。

第三方面是技術合作的切斷,如5G技術上封殺中國主要供應商華為

文章表示,雖然全球已在超高速第五代行動網路(5G)的通用標準上取得統一,但各個國家和營運商仍有可能使用不同的軟體來管理網絡上運行的各種設備。如果美國及其盟友成功封殺華為,即意味著這些國家的企業無法在自己的國土範圍內使用華為設備。

最後,《華爾街日報》指出,在美國有一種理論,認為未來的世界將由兩個圈子組成,一個是以美國為中心的經濟秩序,另一個是以中國為中心的經濟秩序,這就是「經濟版的冷戰」。

德媒:貿戰北京已無牌可打歐洲早晚要站隊

《德國之聲》5月10日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表示,當前美中之間發生的已經不是單純的貿易戰,而是一場全方位較量,北京已無牌可打,歐洲早晚要在兩者之間作出站隊選擇。

歐盟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會前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則指出,美中之間的更深層次衝突短期內不可能化解。「而且,不管怎樣折騰,我們歐洲依然是美國的最緊密盟友;總有一天,美國會要求我們明確站隊:歐洲到底是站在中國一邊,還是美國一邊?我想,答案是明確的。」

阿波羅網孫瑞後報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孫瑞後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512/1287955.html